糖尿病可以喝咖啡吗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360
一、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现象
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4、皮肤瘙痒
当身体的皮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特别是老年人,除考虑老年性皮肤瘙痒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
5、腹泻
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进一步化验血液。
6、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此外,临床资料显示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肺结核,因此当肺结核发展特别迅速,病情重,疗效差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7、肢端麻木
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人会感觉走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样。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时,不能忽视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二、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方面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 、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三、糖尿病的前期我们如何预防
1、去医院检查
检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烧、感冒等疾病。先查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的范围,就要复查,倘若结果相同,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最高限6.1毫摩尔/升,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7毫摩尔/升,就是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正常血糖最高限7.8毫摩尔/升,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1.1毫摩尔/升,就是糖耐量减退。这两种情况都是糖尿病前期,提示患者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需要及早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否则,高血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使糖代谢异常加重,最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2、需要疾病防治
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防治的。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病情发展为2型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们甚至可以使他们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就要像糖尿病患者那样积极开始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
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汽水、薯条等高热量的饮料和食物,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100微克以补硒和维生素来预防糖尿病。
②适量运动。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④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四、糖尿病的饮食方法是怎样的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