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面瘫都有哪些症状面瘫的治疗方法
3241
一、轻微面瘫的症状和病因
病因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二、面瘫做哪些检查
1.静止检查
(1)茎乳突
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2)额部
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3)眼
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4)耳
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5)面颊
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6)口
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7)舌
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1)抬眉运动
检查额枕肌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2)皱眉
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3)闭眼
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4)耸鼻
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5)示齿
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6)努嘴
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7)鼓腮
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三、引起面瘫的因素有哪些
(1)炎症性
可能由潜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行减压手术时,常发现乳突气房内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分泌物颇相似。
(2)血运性
可能由于血运供给紊乱致面神经缺血,一般认为这一学说比较合理,这种面瘫的原因是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当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若面神经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3)病毒性
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风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亦可能为引发面瘫的原因。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
西医:激素疗法:口服强的松20mg,1次顿服,1日服1次。或静滴地塞米松5~15mg/日,用药1~2周。 抗病毒疗法:口服或静滴病毒唑或阿昔洛韦。
中医药:针灸治疗:患病前3天面部可不施针刺,只须用艾炙;如施针刺,宜少针,手法轻,刺激量小,针刺后留针约1小时加温针炙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穴位注射疗法:取维生素B1 50mg,维生素B12 0.5mg,复方当归针2ml三种药混合,分别注入两侧足三里和对侧三阴交穴,隔日1次,5次1个疗程。
中药:牵正散加减,早期重在祛风,中晚期宣补血熄风。
面神经发生炎症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使病变部位的小动脉痉挛,引起面神经原发性缺血、缺氧、继之,静脉充血,水肿。
水肿压迫面神经导致继发性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对神经造成损伤,失去功能,导致面肌麻痹,若面神经的充血、水肿、缺氧状态在12~14天前得不到改善,病变进一步发展为神经变性、坏死。
一般认为,轻度麻痹治愈率与给药与否关系不大,而中度以上麻痹则用药能使治愈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
激素能减轻神经水肿,改善面神经在神经管内的受压状态,可防止面神经的变性、坏死。因此,必须在面瘫发病初期给药,在发病两周前控制病情的发展,否则预后不良。
从面瘫的病理变化可知,早期用激素配合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与抗炎、抗病毒及中医针炙在疗效上具有协同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比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