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风湿性关节炎关节会变形吗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方大全
4862
一、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方大全是什么
桂枝白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兼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偏方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张某,女,16 岁,学生,已四肢关节肿痛四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加重2个月。四年前因感冒发热后觉双膝关节疼痛,后渐及双踝、髋、肩、肘、腕等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在当地治疗,血沉75毫米/1小时,抗“o”阳性,类风湿因子(1:160),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强的松、炎痛喜康等。病情时轻时重,两月前突然加重而来诊,中医辨为痹症而收住人院。证见四肢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局部皮色不变,触之灼热,肌肉萎缩,面色帝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湿邪,流注经络,搏结于关节,致使气血不通,郁而化热,久而不愈,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候。用本方治疗半年,复查血沉6毫米/1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肿消痛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愈出院,继续服药巩固疗效。一年后复查,一切正常。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5例,缓解(关节肿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血沉,粘蛋白恢复正常)11例,显效15例,好转16例,无效3例,远期疗效(2年后)随访21例,其中缓解10例,显效9例,无效2例。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7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症状缓解,关节肿大消失,血沉恢复正常)45例;好转(关节活动自如,肿大未消退,血沉基本恢复正常)19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3例。治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光(氵光)、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7例,结果:治愈24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二黄双仁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肝肾。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大黄9克,黄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干地黄各15克,甘草、虻虫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乌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肝肾亏损者,加鹿角胶、杜仲、巴戟天。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治疗1~3个月后,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桂枝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得热则痛稍缓,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针扎,或酸痛,关节肿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或浮缓。
【偏方组成】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仙灵脾、熟地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9例,经过3~6个月的治疗,基本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金刚刺地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温经祛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金刚刺15克,广地龙15克,蜈蚣1条,黄芪40克,桂枝12克,海风藤12克,威灵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加减】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黄柏2克;若病程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痛处固定者,可加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若肢体全身游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头晕腰酸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龟版12克。
二、一般风湿性关节炎关节会不会变形呢
风湿性关节炎首先是关节红肿,伴有疼痛。慢慢的关节就会呈梭型改变。久而不治就会引发关节变形,主要是在手指关节的位置。
类风湿关节炎一旦发病,最初的2~3年往往使疾病快速进展,对关节破坏程度较为严重的时期,不难理解,这段时间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在患者中经常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发病后没有及时到风湿病专科就诊,而是服用一些止痛药物,或者到一些非法行医场所取用一些含有大量激素的药物,服用后关节肿痛暂时缓解,但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酿成无法逆转的关节畸形致残,或者严重的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而瘫痪在床。
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始出现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肿胀、疼痛、晨僵与活动受限时往往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当出现骨质破坏或关节变形时,再加以重视,这时有可能部分关节的功能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改变,甚至畸形。据估计,90%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性病变发生在发病后2~3年,只有通过早诊断,及早系统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关节变形。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风湿性关节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的话,久而久之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关节变形。所以在此提醒广大朋友们,一旦发现关节部位出现不适或是疼痛,应该尽快去正规的医院就医,当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之后应及时治疗。
三、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1.关节表现
风湿热易发于冬春及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关节症状对于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多于天气转变前(特别是天气转冷或阴雨时)出现明显关节疼痛,并可随气候的稳定而逐渐减轻。发病高峰期在5~20岁。
急性多关节炎是风湿热最常见(85%~95%)的首发症状。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呈现出多发性、游走性的特点。所谓游走性关节炎即指较短时间内(多为24~48小时),关节炎/关节痛可从。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个部位,多关节依次出现症状,但偶尔可数个关节同时发病。炎症好发于大关节,尤以膝、踝、肘、腕、肩关节为常见,但少数人亦可出现小关节症状,如手、足、颈、腰部疼痛。在急性炎症期,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及压痛,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呈急性发展,可在数小时或一夜之间出现或加重。伴随症状包括发热、肌痛、虚弱等。
症状不典型者,可仅有游走性关节痛而没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炎症表现。髋、指、下颌及胸锁关节均可受累。特别是胸肋关节的关节痛或关节炎,容易使患者产生胸痛、心前区痛或心前区不适感,若不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往往易误诊为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肋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痛。故对轻症关节炎患者。检杏时应特别注意,往往要逐个关节进行触诊才能发现病变所在。
2.炎节外表现
主要是发热、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及舞蹈症。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为弛张热、稽留高热,也可能是低热。一般米说,超过39℃的高热多见于关节炎,而极少见于心脏炎。发热多于2~3周后自然消退,若使用阿司匹林后,则可迅速消退。
(2)心脏炎: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及心前区不适等表现。炎症累及瓣膜时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
(3)环形红斑:约2.4%的患者出现环形红斑,为指压褪色的淡红色环状红晕。彼此可以相互融合,多分布干躯干及肢体近端。
(4)皮下结节:常在心脏炎时出现,出现率不到2%。多见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质地稍硬,与皮肤无粘连,亦无红肿炎症。
(5)舞蹈病:多见于4~7岁儿童,为炎症侵犯基底结节所致,表现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西医病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
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 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中医病因:
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