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按摩方法小儿发烧各种测温方法
4136
一、小儿发烧按摩方法
孩子出汗时,如果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就很容易感冒、发烧。这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孩子吃药,有时甚至会因为医生没给开退烧药而大发雷霆。
其实,小儿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它有助于白细胞抵抗细菌毒素,所以动不动就用药的做法很不正确,这样会降低孩子的抵抗能力。与其吃药,不如先给孩子清天河水,激发他身体的抗病能力。一直推到孩子手臂微微发红,有浅浅的汗渍渗出更好(不必强求此效果),感冒发烧也就好了一大半了。
天河水的位置在孩子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父母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清天河水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但是当孩子发烧同时出现手脚冰冷、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等虚寒症状时,就需要加上推三关了。三关位置在孩子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父母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三关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当然,推三关是有使用限制的,比如对非虚寒病症就要慎用或禁用。发烧手脚也热的就不要做推三关了。
除此之外,退烧推拿还需要及时,发热初期就做效果更好。还需注意的是,退烧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了小儿推拿,热势降下来了,过一段时间又会高热,小儿推拿需要反复操作,这样热势才会逐渐褪去,最终彻底退烧。因此,退烧最主要的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内,逐渐退烧,比一下子退热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更有利。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退热推拿的次数也有不同。一般说来,两岁及以下的孩子推300下。年龄越大,操作次数越多。
孩子不同于大人,他们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为了不耽误孩子的病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同时,建议3岁以下的小儿遇到高烧不退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二、小儿发烧各种测温方法
一、腋温的测量
测量腋温是使用最广泛,最传统的体温测量方法。测量时,要先擦干腋下的汗水,再让体温计紧贴皮肤,曲臂过胸,手贴对侧肩部,夹紧,保持5分钟。37.2℃以下为正常体温。但是过小的宝宝,因为容易随意移动可影响准确度。而过胖的婴儿,也可因脂肪过厚而影响准确度。
二、口温的测量
口温测量是比较方便、准确度较高的一种测量方法。测量口温时,用口含的方法将体温计置于舌头下面保持5分钟。37.5℃以下为正常体温。但是,温度计使用前必须先消毒干净,而且要确保半小时内没有吃或喝过热过冰的东西。但是,过小的宝宝不建议测口温,以防咬断体温计而造成危险。
三、肛温的测量
肛温测量因为密闭性好,所以测量值较为准确。37.5℃以下为正常体温。但因为小孩容易哭闹扭动,而造成温度计侵入伤害,因此不推荐家庭常规使用,一般只限于在医院由医务工作者操作。
四、耳温的测量
对于婴幼儿来说,测量耳温兼顾了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所以推荐家庭里使用耳温枪式温度计为小宝宝测量体温。测量前,家长轻轻向外拉直孩子耳朵的外廓,将体温计全部阻塞外耳道,再开启测量,直到测量结果显示出来。37.5℃以下为正常体温。但是如果宝宝有耳疾,或外耳道分泌物多,会影响测量准确度。
五、额温的测量
额温的测量主要是利用红外线器械测量额头的温度。但由于额头的体表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准确度不是很高,所以使用并不广泛。但是由于其测量速度快,不紧密接触人体,所以常用于公共场所人体温度的普查和初筛,以减少疾病的传染和疫情蔓延。
除了正确使用各种体温测量方法之外,爸爸妈妈们还应该了解,在一整天的时间交替中,人体的体温一般是呈周期性波动变化的。一般凌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3-18时体温最高,但是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
注意:这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体温
和大人一样,宝宝的体温并不是不变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洗澡、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的体温也会有所升高。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并且没有其它疾病症状和体征,通常不用考虑是生病了。
三、小孩发烧如何正确给药
根据退烧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特点,以及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专家归纳出了各个年龄段儿童服药的一般规律。
儿童退烧药剂型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口服、塞肛以及肌内/静脉注射三种方式。口服是孩子发烧时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的安全性较高,家长们在家里使用方便,目前,儿童口服退烧药主要剂型有滴剂、混悬剂、颗粒剂/散剂、片剂、糖浆/干糖浆等剂型。外用塞肛对于怕吃药、怕打针,又急需退热的孩子比较合适,可以将退热药物做成的栓剂直接塞入肛门使用,但要注意塞入的深度应合适。
新生儿及婴儿:静脉给药是吸收最快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据所患疾病性质等选择透皮给药、直肠给药途径。
婴幼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滴剂、糖浆剂等口服给药途径,不推荐片剂、胶囊剂等,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3岁以上儿童:口服给药是较好的途径,剂型选择包括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
四、小儿发烧家长该怎么护理
1、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2、温酒精拭浴:要注意一定要用“温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释,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使身体表面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宜使用。
3、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4、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5、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6、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