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咬后症状是什么蜱虫咬后如何护理
3784
一、细数蜱虫的危害
1、吸血。蜱虫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为生,长时间和大量的蜱虫寄生会导致动物机体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而且蜱虫的唾液是一种抗原,会导致机体瘙痒而继发感染。蜱虫在吸血的同时,可能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到机体,导致机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2、血液原虫病: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细菌性疾病: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二、如何预防蜱虫咬伤
1、据专家介绍,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他们可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蜱虫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2、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3、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外出及衣服上及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避蚊胺(DEET)、驱蚊液等驱避剂。如不慎被蜱虫咬伤,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三、被蜱虫咬伤如何救治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3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四、蜱虫咬伤会出现以下症状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