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蒸笼
2896
故事导读:助人为乐就是乡村人的传统乡情,己经得到了继承和拓展。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你拉我、我帮你,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就要倒下去了,把手伸出来拉他一把,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这种人情味在农村体现得尤其明显,看完下面这个故事,大家就能明白了。
在我的老家农村,每到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忙着蒸馍,除了自家吃以外,还要用来招待亲朋好友。要蒸的馍不但数量多,而且个头也大,蒸馍就要用大号的蒸笼。那个蒸笼有多大?需要两个大人才能把它完全抱住。
农村有句俗话:有钱不置半年闲。说的是农村人居家过日子,不置办大半年时间都用不上的东西。那时候,我们村也不是每家都能置办得起这么大号的蒸笼。
我们村,只有刘大爷家有一套大号蒸笼。刘大爷是个好人,非常乐意把蒸笼借给大伙用,刘大爷还经常打扫村里的道路。听娘说,都是义务的。村里穷,没钱,想给钱也拿不出来。
我们村只有十多户人家,一家蒸馍的时间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左右,大伙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要商量着去借蒸笼蒸馍了,再晚一些过年就没有馍吃了。每年到了那几天,村子里一天到晚都是蒸馍特有的味道,过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
大伙也不是白借刘大爷家的大蒸笼,归还大蒸笼时除了把自家蒸的馍每样给刘大爷送两个,还要送点年货腊肉什么的。有一年,我爹还给刘大爷送了一瓶酒。大伙送的东西还不能让刘大爷看见,要放在大蒸笼里面,用蒸笼盖罩上。
刘大爷孤身一个人,大伙送的蒸馍多了,刘大爷短时间内吃不完,就晒干后储存起来,再吃的时候蒸热一下就可以了。每年,大伙送的馍够刘大爷吃上好几个月的。
那时候我还小,我跟着哥哥去刘大爷家借大蒸笼,蒸馍时我负责烧火,往灶里送柴火,看着火苗舔着黑乎乎的锅底,我时不时被烟熏得眼泪直流。没多久,我闻到了蒸笼里散发出的阵阵馍香,我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傻傻地对着哥哥笑。每蒸完一笼,我和哥哥就能享用粘在笼布上热乎乎的馍渣。
后来哥哥当上了村里的支书,家里常年都见不到他的影子了。娘还恨恨地说,你哥已经卖给村里了。我还傻愣愣地问娘,那卖了多少钱啊?娘摸着我的头,笑了。
年底,我一个人去刘大爷家里大借笼。我去的时候,刘大爷已经把春联贴好了,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刘大爷正站在大门口欣赏。
刘大爷看到我,就对我说:“你又来借大蒸笼吧?我不借。”
这时我注意到,刘大爷跟往年不一样了,穿着新衣服,长胡子也剃了,头发修理得整整齐齐,满脸红光,看起来很精神。
我追问刘大爷:“为什么不借?”
刘大爷故作神秘地说:“你回去问你哥就晓得了,我得要谢谢他,还有你爹。来,我这里有糖。”说罢,刘大爷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把糖递给我。我犹豫了一下,一看是金丝猴奶糖,就接下了。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想,难道是哥哥得罪刘大爷了?可他怎么还要谢我哥哥?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娘见我失望地回家,拍着脑门说:“我怎么把这事忘记了。”随后从厨房的角落里拿出一套崭新的蒸笼来。
我愣愣地问娘:“娘,这新崭崭的大蒸笼是哪里来的?”
娘说:“这是咱家的,好多年前就买了。”
我挠着头问:“那我们为什么不用自家的,还年年去跟刘大爷借呢?”
娘说:“你真是个傻孩子,要是用咱自家的,你刘大爷还怎么过年啊!”娘还告诉我,其实村里不少人家都置办了大蒸笼,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拿出来用。
我越发糊涂了:“那刘大爷今年怎么过年?他还说要谢我哥和我爹呢。”
娘说:“你爹当支书的时候,悄悄动员村里人凑一点儿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一套大蒸笼给你刘大爷,并说是这上级救济他的。你刘大爷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天天打扫村里的道路算是报答。你哥去年把村委会的旧房子重新收拾了一下,搞了一个养老院,把你刘大爷和几个孤寡老人都接了进去,今年你刘大爷他们都在养老院里过年呀。”
我愣愣盯着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