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赏析
3103
迢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崔颢诗鉴赏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 ,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 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 》中,就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 ,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人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华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它雄壮奇险,是神话传说中的“众仙之天。”诗人在此诗中,着意刻划华山的崇高形象。首 ,叙述 经过华阴仰望华山。
一下笔就以“迢峣”二字笼罩全篇,表现它的高峻,又写它如天外巨人,雄视咸京。这是概写华山的总貌。
次句,转入局部描绘。先写三峰峭拔天外,又以“削不成”,称赞它是巨灵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仍是远景。
三、四句摄取近景,写山上武帝祠巍然屹立,仙人掌峰粲然在目。又以“云欲散”、“雨初晴”等描写,给画面增添烟云的变幻和雨后新晴的翠秀。这两句的神灵古迹,令人浮想联翩。五、六句写渲染山形势的险要。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自己眼中所无胸中所有的景色。从纵的角度看,函谷关北枕黄河与华山;从横的角度看,驿路平通着汉代的五畤。诗人形象地勾勒出西北的地势特征,视野千里,笔力雄健,境界壮阔。
至此,诗人在一、二联由远而近,二、三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烘托出了华山崇高、神奇的形象。
诗人为什么要一再渲染华山压倒京师、神工胜于人力呢?原来,他是要以华山的仙迹灵踪、飘逸出尘的崇高与壮美,反衬世上鄙俗俗人追名逐利、奔波仕途的委琐、卑俗与渺小。七、八句,诗人设问自答,抒发感慨,从而点明作意。诗人劝谕“名利客”及早离开尘世,上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死。表面是向旁人劝谕,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在瞻仰华山的崇高形象时所产生的归隐 。这种脱离现实,隐逸出世、崇奉道学的长生之道的思想自然是消极的,但诗中流露出对于仕途的险恶、坎坷的忧心忡忡之情,却是真实的。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属于意境雄浑壮阔之作。
但它没有《黄鹤楼》的宏大气魄和渺邈情思,也不如《黄鹤楼》那么自然天成、流转活泼,不过,此诗写景有条不紊而富于意蕴,在对仗、平仄等格律方面都比《黄鹤楼》精严。由此可见,崔颢对于七言律这种体裁,驾驭自如,既能摆脱格式的拘束,挥洒出破格创新的名篇;也能遵守规则法度,创造整饬严谨的佳作。
zhl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