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牧造车的传说
4990
在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有一个畜牧氏族的首领,他非常善于放牧,并且力大无比还很擅长射箭,据说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拉开一把强弓。
传说有一天,轩辕黄帝梦见一位勇士手里拉着只有千钧之力的人才能拉开的强弓,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在大地上奔驰。黄帝醒来就在想;能拉开强弓的人一定是力大无穷,还能驱赶成千上万的牛羊,说明这个人能够牧(治理)民行善。也就是说,这个人名字可能叫“力牧”。他不但力大无穷,应该还可以帮自己治理好天下。
于是黄帝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叫“大泽”的地方找到了力牧,并且拜力牧为将。成为黄帝将军的力牧,在后来著名的涿鹿之战中果然协助黄帝战胜了蚩尤,立下了大功。但力牧不光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他同样还善于动脑筋发明东西。
有一次,黄帝带领自己的先民迁徙到北方的黄土高原。这里树木比较多,也有一些平坦的地方,适合长期居住生活。但黄土高原的风也特别大,黄帝他们刚刚定居下来,马上就来了一场大风。刹那间,树木摇摆、飞沙走石,身体瘦弱一点的人都能被风刮的东倒西歪。黄帝赶紧让大家蜷缩起身子躲藏起来,或者赶紧抱住身边的树干——万一被大风吹下山坡就危险了。
这时,黄帝头上戴着一顶用来遮阳的“圈帽”——这是一种用藤条树枝编织的圆圈形状的简易“帽子”——谁知黄帝光顾着让别人躲藏了,自己的圈帽却被风刮跑了。这顶简陋的圆圈形状的帽子,并没有倒在地上,反而随着风在不停的向前滚动,一下子滚出去好远。
这时,就在不远处的力牧看到了这一切,他没有帮黄帝去追帽子,反而蹲在一棵树下在思考:为什么立起来的圈帽能滚出那么远?想了一会,力牧顺手从旁边的树上折下几根树枝,也编织了一个圈帽,顺着风推出去。果然,这个圈帽也滚出去很远。受到启发的力牧想起以前见过圆形的石头会滚的远,不太圆的石头却滚不远。再把今天见到的圈帽滚出去的现象联系起来想,力牧忽然间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等风停了,力牧就开始动手实验。他找到两个圆滚滚的石头,把上面凿了个眼,然后把一根木棍分别插在两块石头的眼儿里。这样一根木棍的两头就是两个圆滚滚的石头。力牧用力一推,两块石头架着木棍竟然顺利的滚动起来。实验的地方是个下坡,圆石加木棍就顺坡溜出去很远,力牧赶紧跑了几步才追上。这下子可有意思了!力牧转换脑筋,在木棍上系上一根藤条,然后用手拉着走上坡,石头加木棍一样很顺利的向前滚动。
力牧这时候又想,我能不能在木棍上编织一个篮子,然后放点东西,这样拉着走,不是很轻松方便吗?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很快一根固定在木棍横杆上的篮子就安装好了,力牧放了点石头,继续试着拉动。很不错,虽然有点分量,但依然滚动顺畅。这时风后走了过来,他早就远远看到力牧在鼓捣什么东西,走近了才看清力牧在干什么。很快,力牧把自己的想法和风后交流了一下。风后也帮着力牧一起出主意,改良这个圆石加木杆。
很快,更好的木头架子取代了藤条编织的篮子,甚至一个人都能坐在里面。这时,仓颉也走了过来,看到力牧和风后制作的新玩意儿,也觉得很有意思。力牧觉得这个玩意很有用,就请仓颉给起个名字。仓颉看看这个新玩意儿的造型,说:我看就叫它“车”吧!力牧、风后都觉得很好。随后,就把这个石头轮子的“车”献给黄帝。黄帝看了也很高兴,就请力牧继续把这个“车”制作的更好一些,这样以后不但可以拉东西,还可以坐两三个人岂不是更好。
于是,力牧再接再励,继续完善自己的“车”。他用圆石盘代替圆滚滚的石头当车轮,然后用四片石盘制做一辆车。就这样,力牧成为民间传说里第一个发明“车”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头的车轮替代了石盘,为了让木车轮更耐用一些,后来的人们又在车轮的外圈固定上一些金属来保护车轮。车的发明,不但让先民们在搬运东西时大大节省了体力,还增加了运输货物的分量,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再后来,人们把车改成两个轮子,让马或者牛拉着,这样就让车的速度更快、更有效率。甚至到后来,人们还把车用在行军打仗中,并且称为“战车”。甚至有时候一个军队战车的多少就能提前决定战争的胜负。而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代,战车的多少更是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实力是否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