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1459

《 赋》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 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译文: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苏轼与几位要好的 ,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那时节,江上清风习习吹来,水波泛起阵阵涟漪,大家一边开怀畅饮,一边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诗经》中那首美丽的《月出》诗篇:“明月出来是多么的明亮,美人的容貌是多么的俊俏!她的身材如此的窈窕,止不住的相思啊令我烦恼!”不一会儿,皎洁的明月从东山那边缓缓升起,徘徊在闪烁的南斗和牵牛两个星座之间。举目一望,但见一派茫茫的雾气横越大江,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好一派缥缈如仙的景象!于是,大家任由这小舟在浩淼苍茫的江上随意漂流,船儿好像在空中腾云驾雾,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又好似离开了喧嚣的尘世,飘飘然飞上天空化作了神仙!这样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东坡居士止不住边饮酒边敲击着船舷唱起歌来,他唱道:“扬起手中的船桨啊,拍打着清澈的江水;船儿溯流而上啊,月光多么明亮;我的心儿早已飘向远方啊,美人多么令人向往!”听着这感伤而动人的歌声,朋友中一位名叫杨世昌的道士和着歌声吹起了洞箫,那呜呜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真要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开始翻滚乱舞,又要使孤舟上的寡妇 。

这箫声令东坡居士神情忧郁哀愁,他不禁整了整衣襟,端坐起来,问杨道士:“您的箫声为何如此 呢?"东坡的一 问话不想却引出了杨道士的一番大道理来。杨道士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正是 曹孟德的 吗?从赤壁向西望去是赫赫有名的夏口,向东望去则是闻名遐迩的武昌,其间山川河流缭绕、林木郁郁苍苍,不正是当年周瑜周公瑾围困曹操的地方吗?想当初曹操刚刚攻破荆州,收取江陵,大军顺流东下,雄伟的战船连绵千里,鲜艳的旌旗遮住了天空,曹操举起酒杯面对浩浩的江水,握着长矛写下慷慨激昂的诗篇,真不愧是盖世的英雄!可现在他又身在何处呢?曹操这样伟大的人物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整日不过在沙洲上捕鱼打柴,终日与鱼虾麋鹿为伴,驾着小船,举起酒杯相互敬酒,真好比朝生暮死的蜉蝣,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粒小米罢了!我感慨 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永恒,想要如神仙一样遨游无穷,与明月一样永生不灭,但是又知道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将这悲伤的箫声寄托在秋风中。”

听罢杨道士的这一番道理,东坡微 着说:“您了解江水与月光么?江水日夜流逝,但没有一份减少;月光由圆而缺,但没有一点增损。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东,明月由盈而缺,生命本身其实并无变化。要说变化,天地万物每一秒钟都在变,要说不变,天地万物从来都不曾消失。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 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只要我们 地 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就是与自然一起变化吗?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显然,杨道士对 、生命的领悟还仅仅局限在 始终的小天地里,因此当他面对 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时,便自然发出悲观哀伤的叹息;苏轼则不同,在他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无所谓生与死,生与死都只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罢了。而时间的长与短、永恒与变化也是相对的,只要能够将自己的生命都融于清风当中、明月当中、江水当中,将自己的每一分有限都投入到自然界无限的境界当中去,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清风,就是永生、永恒。

苏轼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重新开始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不知不觉,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光大亮。

苏轼在《 》中,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 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无碍的“空明”之中。万千毛孔,俱为舒展;百端俗虑,一齐抛撇。于是才引发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这是 自《 》以后久违了的 逍遥游的再现。冯“虚”即游于“空明”也,它将水月的色性融为一体,比谢庄的《月赋》、张若虚的《春江花 》更能得水月相交之神髓。因为谢庄借月写相思之情,月在天外;张若虚见水月兴 之感,月在心外。而苏轼则将水月之美用心去 去揉合了——这才能找到“空明”一词来形容水月相融之境,和它给予人心的无比熨贴和自由感。而“浩浩乎”、“飘飘乎”直陈襟怀恣畅之感,已是顺乎水月之美的导引,自然产生的了。“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皆是借用道家典籍所记真人、成仙之事表明内心极度自由、不虑世情之境。它们意味着,如此不见水月、只觉空明之境不仅是作者摆脱俗情的诱因,也是其精神臻于空明后外在的象喻。由此空明见彼空明。空明的境界是一种万虑都歇的无欲无机之境,而水月则是一种能滤洗人的烦忧、使人进入自由思考的有意味的物象。平日兴趣落于人伦的 之见流水而感慨时间与存在,性格潇洒无羁的 之因明月而人静起乡情,最能表明水月的这种精神导向性。佛教禅宗认为它是一种 的象喻。“一月能映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摄。”释子借一月与千江之月的关系喻言自性(佛性)与他性(一切性)、有和无、变和常的辨证关系,在 的差别之中更注重无差别的觉悟。因此,水月之象也是佛徒参禅证道的入门处。

宋代禅思想深入人心,理学济以禅思,诗学济以禅喻,士大夫们大都将禅思作为思想的增容剂,苏轼也不例外。在此空明静观之夜,苏子见水月而起幽情,在静观中超越得失人我的思想局限,由道入禅,合道与禅,仰观宇宙、俯察自身,反思自身与宇宙的本性,进入 本体思考之境。他和释子一样,也借水月为喻,在仿佛永不消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水月中,感觉到永恒同样潜伏在自己的体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样,即使明知一切都在微小的时段中发生变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因为自己具有与天地宇宙一致的“变中寓有不变”的本性而欣喜,为自身融入自然、获得自然性而满足。思想在自由之境穿行而获得的这种禅思如佛光自照,令他在一瞬间释滤了长期以来囤积的压抑和苦闷,精神与肉体一起放松在这空明的禅境中。沐浴着无尽的清风明月,主与客一起摆脱了,自由了,安然酣眠在水月奇境之中,仿佛连梦也不来骚扰一下。

其实,《赤壁赋》中的这一番主客对话,就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是过去之苏轼与如今之苏轼的对话,是旧我与新我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 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zhl201609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做一个好人
    当然好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俗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才出现“有眼不识泰山”。学坏三天学好三年人类自私有制产生以来,似乎就出现了两种人:好人与坏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像自然界有阴就
  • 微笑是一种修养
    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是对生活的,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
  • 秋后的土地
    秋后的土地金色的光芒闪过,绿色隐没。重叠的脚印,遗落下零零散散的果实。成熟的芬芳,弥久不散。寻食的雀儿,欢快的在田间跳着舞蹈。闲置的房顶,堆满了丰收得喜悦。火热的灶间,炒着幸福的生活。土地静了下来,悄悄交谈着:“终于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
  • 删除记忆
    K博士的工作室开始对外开放的第二天,他就接到一项任务:为两个痛苦的人删除大脑中的一段记忆。删除记忆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有个面色苍白、神情恍惚的人来到K博士的工作室。一看那人的面色,K博士就若有所悟地说:“你最近经常失眠吧?那是你大脑中的痛苦记忆在作祟!”K博
  • 描写笼中鸟的经典句子
    他没有了自由就像笼中鸟一样我们就如同笼中鸟一样,没有自由人们都说,鸟笼之中不可能有一只渴望自由的鸟,因为鸟会因为失去自由郁郁而终;而那些没有死去的鸟,他们的意志与对自由的渴望都被时光磨得一干二净.人们也都说,笼是不可能放走鸟的,因为如果他自行放走了鸟儿,那
  • 爱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
    也许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与真实惟其不可触摸与欠缺方可成就起璀璨与神圣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那才痛苦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那是更痛苦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
  • 珍惜眼前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故事导读:生活中,有的人总是这样,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而一旦失去才知道它的宝贵。珍惜你所拥有的,感恩地活着,因为幸福就驻扎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冷静地去审视自己,珍惜拥有才是幸福。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关于珍惜眼前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 关于离开的种种
    曾经傻傻的认为会有天长地久时间,时间会将一切摧毁,完无体肤的,所以有些东西只要存在过就好了。未来的未来都会变的忙了将近一个月了,终于忙完了考试。奇怪的,没有轻松的感觉,确有一种莫名的落寞……走在校园的路上,到处都是离
  • 醉人的夜
    隐约的极星,静静守候在夜空的北方。群星都隐睡去,独留它依然不眠。它是个守夜人,守着静夜的自由,自由里的寂寞,寂寞里的孤独。我也是个孤独的人;喜欢静夜里思绪的自由,喜欢想事时轻轻泛起的丝缕寂寞。都说寂寞是一杯苦心的的酒,静夜如澜时我常常在寂寞里买醉。醉里往往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4、精
  • 一什么二什么的词语大全
    【一差二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一长二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一差二悮】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一差二误】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一而二,二而三】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一而二,二而一】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一
  • 女人口述:发生婚外情后日夜遭受老公精神折磨
    这样的日子再过下去,我一定会疯掉。可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掉这种囧境。是不是真的要等到抓狂了,崩溃了,老公才能够放过我?现在真的后悔莫及,就因为一次出轨,我现在天天被老公精神折磨,各种羞辱。如果可以重来,打死我也不会为了一次刺激,让自己的日子变得如此不堪。我
  • 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生活感悟
    >你的人生定义在哪,人生感悟访谈风说:虽然我没有颜色,但我很自由。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地球是滚动的轮子,太阳是年轮的轴。女人装饰自己,是为了把自己握
  • 妈妈的言传身教
    在我的中,发生了许多令我的事,它们仿佛是一颗颗美丽的贝壳,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沙滩里。这天我就挑选一颗给大家欣赏吧!我的妈妈就是那许多美丽贝壳的其中之一,在她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去欣赏的。记得上周末,我和妈妈一齐到菜市买菜,那些菜一个一个地蹦到
  • 你得到了我的肉体却得不到我的心
    1、老师问:一个鸡蛋去撞另一个鸡蛋,-谁碎了?一个同学说:心碎了!老师问:谁的心?同学:母鸡的心!2、“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我想了想,我做到了前4个..3、像你这种人,在连续剧里,最多只能活2集4、早上起床我以为我一夜之间长高了,结果才发现是我被子
  • 无心的九月
    我打荷塘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为谁衰落六月的微风不吹打不开你如窗紧掩的心扉那莲花般的女子谁有幸一睹你脸上霞飞七月的波纹不推进不了你如井无波的秋水那莲花般的女子风雨摇曳中你苦盼谁归我仓促的脚
  • 墨染指尖忧,落花满地伤
    文/鳕落红炉夜已深,静听风雨,电闪雷鸣,落花无数,是天空在哭泣,还是落花在叹息?墨笔下,倾诉着谁的荒凉,谁的凌乱?记忆中的美还是变了模样,八月的烟雨,洒落的是谁的点点,是一场的告别,还是一种凄凉的纪念?墨染指尖忧,落花满地伤,一场孤雨,化作一缕
  • 美丽的失落
    在那样一个美丽的清晨,你静静的来到我的身旁,把我带回了家,然后精心的培育,让我的生命开出灿烂的鲜花。我从来没有后悔,今生遇到你,尽管生命中有过艰难和泪水,还有那么多的无奈与失落。如果今生注定要分离,我会含笑着离开,感激十六年来的相扶以沫,感激在经历那么多无
  • 感恩于地球
    阳光、雨露,包括我们的都要感谢于她——地球。感恩于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人们常谈的话题,可又有几真正做到过呢。许多人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地球母亲的安危。破坏植被、砍伐树木、破坏环境、污染水源……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人类的罪行吗。人们总是想,砍一两颗
  • 列宁的成长故事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