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是大势所趋

248

家中议起下乡事,无人真心作支持,

父亲想起写个条,盼望借此可推迟。

热烈辩论一整天,没有手续万般难,

家长愤怒作指责,教育局长双手摊。

捧出最高指示文,下边议论全哑声,

一顶大帽扣上来,谁敢胡乱再来争。  (      : )

领导终于拍了板,学生踊跃决心翻,

个人表态也出现,看来高潮在眼前。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发表第二天,学校就开过了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就在当天下午,全校师生又整队集合,到市里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学校的游行队伍解散以后,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谁也不愿开口说话,慢腾腾地走在人行道上,大家都在一直反复地想着这个问题。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家长大人们,他们都是怎么想的?

和同学们分手以后,我依然还在想着,今天的全部经过。当我慢腾腾地回到家里。心里还在不停地翻腾着:关于我上山下乡的事,该怎么向爸爸妈妈开口说。

在吃晚饭的时候,看得出来,全家人的心情都不好,没有一个人说话。

晚饭以后,天黑了,谁也没有心思开灯,一家人雅雀无声地围坐在饭桌前,过了很久很久。

我终于第一个打破了沉寂。

我就先把学校开动员大会这一天的情况,详详细细地都跟爸爸妈妈讲了。同时我也在试探性地征求爸爸妈妈的看法和意见。可是没有人接话,又是一阵沉寂。两个弟弟感觉到事情很重大,这两个人的眼睛忽闪忽闪地转动着,看着爸爸妈妈和我,谁也没有说话。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默默地,想倾听着爸爸妈妈的话语。

沉默了很久,还是妈妈打破了沉浸。首先提出了一个意见。

妈妈的意见是:要我回老家东北抚顺农村,因为在那里,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在老家的亲戚多,熟人也多,在生产队里搞农业生产,劳动和生活上,我肯定是吃不了亏的。

接着,爸爸也说话了。

爸爸的看法,则和妈妈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他说:“咱们的孩子一旦回到抚顺老家,肯定是得住在他爷爷家,孩子他爷爷的成分是地主,我们的儿子一旦回了老家,肯定会有人给他气受。给他扣上地主孝子贤孙的大帽子,这种帽子不大不小的,给你扣在头上,无论你怎样表现再好,都不会有人能看得见的。万一要再出点什么岔子,那就不论你做什么的解释,大家都会说不清楚。在政治上受牵连,那是不可避免的。势必还会影响到以后的进步。还不如就让他跟学校一块儿下,其结果也许还会更好一些。”

爸爸的一席话,反倒说得妈妈哑口无言,只是无可奈何地看看我,叹了口气。轻言细语地说了一声“这都是命啊!”她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此刻,爸爸好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转过身来,若有所思地问我:“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想:真要走,那我就干脆,再走得远点儿,我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力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来。”

爸爸不由得苦笑道:“你懂个屁,就你,豆儿大个人,你有啥本事,居然还想着自己打天下?”

爸爸看看我,低着过了好一阵,依然没有说什么话,突然抬起头问了我一句:“你原来刚开始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不是说过,你们读的是半工半读职业班吗?”

我回答道:“是啊。当初上中学,在报到的时候,学校领导说的就是半工半读建筑技术职业班。”

听完我的回答。爸爸好像是有了新的主意。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依我看,你先不要急着办下乡的事,还是尽快抽时间,到学校去再问一下,你读的那个半工半读职业班,还算不算数,职业班是不是也得要下乡?如果能不下,那最好还是争取不下。万一说不行,必须都得下,那就下吧,反正都不说了,这就是命,那就得认命吧。谁也不能怨谁,怨谁也没用。谁也没办法。这反正也不是我们一家的事儿,要下乡的人,多了去了。下乡就下乡。这没啥。听说今年光就成都市,就有十几万人呐。别人的孩子能下,我们家里的也能下。又不差只有你一个。”

这一下,仿佛找到了一个钢鞭法宝,我顺手拉了一下门旁边的拉线开关,25W的灯泡,使房间里增添了许多白织灯的亮光,视乎看到了一线新的希望。如果假设成功,我读的那个半工半读建筑职业班,万一能够争取到不下乡,直接参加工作,那样的结果岂不是更好。

于是,爸爸坐在床边,一只手扶着收音机旁的上顶盖,拿出一张信签纸和一支钢笔。给我们学校的领导写了一个字条,不言而喻,这个字条的中心内容。就是一个:专门询问有关半工半读职业班的事儿,请学校能出面再找找市教育局,再交涉一下。或许能有点变化。

别管咋样,能争取一下,那固然好。

如果这个幻想能够变成现实。能合法地躲过不下乡,直接参加工作。这个美梦,谁又不想这好事呢?

当天晚上,我居然睡得很好,而且还做了一个好梦。梦见成都市教育局为我们专门下达一个文件。确定我们这个学校的半工半读职业班。全部转入成都市的一家建筑公司。不久就可以上班了。

梦,当然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赶到了学校,把那张纸条交到了学校的革委会办公室。

应当承认,我们学校里的很多同学家长,他们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具有相当的活动能力,也是全靠这些人,他们通过各种正规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已经多次向成都市教育局的有关部门提出过诉求,强调提出的重点;就这批读半工半读学制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校学习期间,长期参加建筑专业技能培训和体力劳动,这些学生已经接受过比全日制学生多得多的强体力劳动锻炼,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建筑工程专业生产技能,可否在政策上放宽一点,给予适当地考虑;让他们不下乡,直接到建筑工地当工人……

在68年12月下旬,成都市教育局的会议室里,已经座无虚席,我们学校的革委会、军训团和工宣队的负责人都在这里。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家长的代表。在这个会议室里,围绕32中学生是否下乡的这个主题,已经辩论了一个整天了。

在当时极左思潮的控制下,不论是哪个,不管他的级别再高,再有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公开站出来,随意批准哪个学校得知青可以不下乡。

教育局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正在会议桌前做这最后的总结性发言:“同志们,各位学生家长们,你们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不瞒大家说:我也是一个知青的家长。”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拿出手绢擦了擦眼睛,继续说道:“你们都说你们的孩子上半工半读职业班,我们不能说,你们说得不对。可是一直到现在,不论是你们,还是我们,当事者双方,不管是谁,直到现在,都拿不出任何手续,来说明:当初办校办的就是半工半读职业班,正规书面手续在哪儿?谁都拿不出来。”

学生的家长们群情激奋,很多人也过不得身份了,一起涌向那位负责人,打断了他的发言。“我们的孩子们,是来学校读书的。当初学校办学,有否有正规审批手续,这应当有教育局拿出审批手续,学校是根据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举办的半工半读职业班。所有的办学手续,学校里应该是最清楚的。所有的办学文件,政府部门应该都有存档。学校和教育局,都应当有原件。事到如今,你们找不到了,竟然要学生拿资料,提供什么办校的审批证明?你们还讲不讲理?这大楼里还有没有说理的地方?”

那位负责人一下子被拥到了墙角,他用尽力气挤回到会议桌前,手里握着眼睛继续大声说道:“现在的问题很难办,双方都拿不出真凭实据,问题还得要有个了断。现在而今眼目下,你就是把那些当事人都找来,也不行。当时经手办这些事的人,要么被打倒了,上不了班,没权利再办这些事。要么就是都进了牛棚,自己都做不了自己的主,更办不成你们的事。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好地办法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说到这里,那位负责人又停下来,观察着逐渐安静下来的会议室,望着那些群情激奋的人群,点着了一支香烟,吸了一口,让那烟雾淡淡地排在会议室的上空,他继续说道:“现在,我们也没办法。”他把话锋一转,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当前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无条件地执行毛主席的而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这是毛主席说的。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

那个负责人清了清嗓门,他把那支燃烧了一半的香烟,顺手放在会议桌上的烟缸上,继续大声地说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动员一切力量,说服城里所有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那个负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绢,摘下眼镜拿在手里,用手绢擦着镜片,又重新戴上眼镜,继续说道:“刚才我说过了,我也是一个知青家长,我的女儿今年也在上山下乡的对象范围内,我心里的感觉,和你们都是一样的。要革命,总会有牺牲的。总会要有人付出代价。”

此刻,大会议桌前就坐的各位分管教育的干部们,这时候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纷纷站起来,再三地补充和强调其重点,就在于: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一个动员。这个代价首先包括了这批非全日制初中生的各位家长们,要他们付出代价,股权革命大局,不要斤斤计较自己家里的得失,要不遗余力地花大力气,动员自己的半工半读子女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说革命就是要有牺牲,要大家明白,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紧跟伟大统帅的战略部署,大家付出代价是值得的。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部门的总负责人通过这次专门会议,对我们的校领导和我们的父母代表们专门做出了政策解答。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

这位负责人继续说道:“毛主席在这里说的是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这个初中毕业,它所指的是宏观意义上的所有的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主体的重点范围包括了:所涉及到的全体初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都必须要站在国家防修反修百年大计的高度,从千秋万代确保红色江山不变颜色的战略高度来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理解和加深理解。所有的初中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充分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备战备荒为人民紧密相连的重大战略作用。大家不能狭隘地强调你们学校半工半读学制的特殊性。个人的利益最终要服从于革命事业的全局利益。”

最后,这位负责人从会议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来,捏在手上,向大家挥动着,他继续说道:“根据上级目前安排的主要精神,不久饿几天以后,成都市就要来一个大动员。那么这个动员所能包含的主体将会是更大的。它所囊括的内容就应当是更深刻的,那么范围应当是更广泛的,声势更大,规模更加庞大。作为构成上山下乡运动的主体,需要参加进来的的人员构成将会更多,牵涉到的面会更加宽阔。”(以至于发展到以后,小学毕业的超龄生也都变成了知识青年,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主要组成之一。)所以,这个初中毕业的子女势必涵盖在所有的全部范围。包括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多种学制在内的所有初中毕业生。

处在全面贯彻伟大统帅的最新最高指示,在全国的范围内,至上而下地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高潮的时期,上不上山,下不下乡,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每一个部门和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是否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否紧跟伟大统帅的战略部署的大是大非问题。

当时有一句名言:“对于伟大领袖的最新最高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我们学校里,几百名半工半读学制的初中毕业生,下不下乡,这个问题,经过了几天的矛盾交锋。在市教育局的专题会议上,经过如此这般地拔高,上纲上线地分析之后,不下乡的退路,已经被彻底堵死了。

我们学校的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把市教育局确定的最终结果,通过校内广播,向全体同学全面做了传达。这800多名半工半读学制的初中生,和那些全日制的初中生一起,全部都列入了必须要上山下乡的整体序列范畴。

最初的设想:半工半读建筑职业班不下乡的幻想,已经彻底破灭了。

我们这帮初中生,为了尽量减轻家庭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压力,确保全家在上山下乡的问题上,不会去承担那个不革命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革命坚决劲,纷纷效仿革命先烈,懵里懵懂的我们,反倒更向往着着,能早一点跨出学校课堂,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革命化道路。说句大话,为了响应伟大领袖的伟大号召,步步紧跟伟大战略部署,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涌动下,我们纷纷涌向校领导的办公室,开始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领导书面表达,我们上山下乡的决心。

教学大楼的全部走廊两侧的墙面上,已经贴满了大家都将以班级为主体,写出的上山下乡决心书,我们将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加了上山下乡的革命行列,即将踏上与贫下中农相结合革命化道路。

不久以后,我们将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练就一颗红心。

说实话,在那个时候,愿不愿意上山下乡,已经由不得你个人的意愿,那是大势所趋,你就是想不下农村,也未必敢说出来。你还不能公开说出来。下不下乡,已经不是由你个人能所决定的。

既然这当知青,上山下乡的事。已经是大势所趋,铁板定钉的事。那我还倒自己主动点儿。还落得个积极上山下乡的态度,还能显示一下革命坚决的劲头。岂不是更好些。

这时候,学校的教学大楼二楼走廊里,突然间人声鼎沸,各班级的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都往二楼教师办公室的外墙走廊那里跑,杂乱不堪的脚步声充斥着人们的耳朵。

只听见有人大声呼喊道:“大家快点儿来看,已经有人把决心书都贴上墙了。“

“上山下乡的好榜样,在我们学校已经出现了。”

“看那字体,应该还是一个女同学呢。”

以个人名义,向学校领导表决心,表示坚决响应号召,申请上山下乡的。这到目前为止,这还真是第一份。那在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中间,已经涌现出的这个上山下乡的好榜样。她到底又是谁呢?

请看下文《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新传说]“狂生”玩的大手笔
    高调聚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孩子读师范学校还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师范毕业后,就是国家教师,就成了端着铁饭碗的人。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无异于鱼跃龙门。但我们班的高大宽却认为,读师范做老师是一件憋屈的事情。我们讽刺他好高骛远,他也嘲
  • [幽默故事]书的妙用
    文强喜欢写作,可惜写出来的小说没地儿发表。前些天,他一狠心,花钱自费出版了一本小说。书是印出来了,两千多本呢,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老婆兰花天天絮叨,说他败家,花钱弄回一堆垃圾,文强就寻思着卖一些收回一点成本。于是,他就蹬着自行车,花了两天工夫,将书
  • [传闻轶事]文人的怪癖
    乾隆年间,一个小镇上有个叫苏一凡的文人。这个苏一凡,不只是诗文好,更擅长鉴赏古董。任何古董到手,他一摸一敲,哪朝哪代,什么来历,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但是,大家渐渐发现苏一凡有个怪癖:再好的古董,他说出年代后,绝不看第二眼,更不会露出艳羡的神色。这不合
  • [新传说]住店不收人民币
    张可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招待是他的主要工作,因此几乎天天要喝酒。这天,他宴请一位重要领导,怕在城里被暗访偷拍,便把地点定在了乡下的“农家乐”。待领导满意地走了之后,张可驾车回城,没想到在城边上碰上了查酒驾的交警。他急忙刹车熄灯,考虑从哪条路上绕。这
  • [新传说]真相
    星期天,老梁的女儿一家要从城里赶来看望爹妈,老两口头天晚上就商量着一早把那只最大最爱串门的红公鸡宰了,给小外孙吃。早晨天还没亮透,就听见隔壁张家一阵鸡飞狗跳,接着是公鸡绝望的叫声。原来他们也宰鸡啊。老两口也没多想,躺下继续睡觉。结果等到老梁要去杀鸡
  • [悬疑故事]意外之死
    陈婷的丈夫杨铮每个月给她的家用足够她花了,不过杨铮生意忙,于是,陈婷开了个花店,来打发时间。这天一早,花店刚开门,就有一位长相狐媚、身段妖娆的女顾客上门了。她叫刘菲,是店里的常客,每天都会到店里买一束花。两人熟识后,经常闲聊,陈婷得知,刘菲
  • [新传说]和师兄一起学开车
    现在,大学生求职,用人单位面试以后,经常会补上一句:“你会开车吗?”可见,开车已是一项生存技能,就像吃饭喝水,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秦简把暑假期间拿到驾照当成近期最大的目标。秦简去驾校报名那天,刚好遇到一个男人也在那里报名,四十多岁,名叫
  • [幽默故事]你把头抬起来
    这天一早,公交司机老张就在路边喝起了闷酒。为啥呢?原来他昨天开车蹭了一个低头玩手机的小青年,虽然人无大碍,但老张还是被停了半个月的职。老张越想越来气,那小子过马路还低头玩手机,简直是不要命了,还害得老子背黑锅!这时,老张一抬眼,发现迎面又走
  • [幽默故事]旧瓶装新酒
    近来,林先生准备买一份人寿保险,他找到一家保险公司咨询相关流程。业务员王小姐热情接待了林先生,让他填写了一系列文件合同,然后告诉他,根据法律规定,投保之前还要做个体检,确认他身体健康之后,才会同意他投保。林先生想想自己身体一贯健康,体检肯定没什么问
  • [海外故事]机器人钟点工
    一天,岗井先生正在家伏案写作,电话响了。岗井先生不耐烦地接起来,对方是一所家政公司的,要向他推销机器人钟点工的服务。要是在以往,岗井早就挂断了这种讨厌的广告电话。可是这一次,他迟疑了一下,因为自己凌乱的房间确实需要人来打理。不过,岗井有点不
  • [东方夜谈]打给未来的电话
    张文国是政府部门的一名小职员,他觉得收入太低,平时要么鼓捣些直销产品四处推销,要么就天天挂在网上炒股,工作搞得一塌糊涂,总被领导批评。就在刚才,张文国的女友小静和他吵了一架,并且提出了分手。张文国一个人喝了点闷酒,觉得人生灰暗到了极点,躺在床上百无
  • [东方夜谈]夜半麻将声
    周衡是个装修工,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之前,他谈了好几个对象都吹了,原因都是女方嫌他没有婚房。最近,周衡好不容易用多年攒下的积蓄付了首付,在郊区买了套房,并开始装修房子。这天晚上,窗外一片漆黑,周衡刷完墙,刚上床睡觉,突然听见对面303的屋里一阵喧哗
  • [中篇故事]枪壮怂人胆
    1。为报仇势成骑虎鲁强这两天一直想买一把枪,他要崩了鳄鱼这个王八蛋。那一天,鲁强在夜市吃烧烤喝啤酒的时候,被喝醉酒的鳄鱼撞了。啤酒灌进了鼻子,呛得鲁强说不出话,咳嗽着跳起来怒目而视,只见这家伙人高马大敞胸露肚,胸口上还文着一条凶猛的鳄鱼。鳄
  • [新传说]祸不单行
    赵明是一家工厂的保安队长,这天夜里,他在家里睡得正香,忽然接到厂里保安小程打来的电话:“队长,不好了,你小舅子骑着摩托车撞到厂门口的路边石上,摔得浑身都是血。”赵明一听睡意全无。他小舅子是个酒鬼,值班的时候经常溜出去喝酒,不用问,这次肯定又偷着出去
  • [情节故事]包装
    林伟到一个南方城市创业,他做的是美缝胶的活,主要是整修地面、墙面,手艺还不错。林伟安排妥当,开始印刷名片,骑着一辆破电动车,到各小区发放。功夫不负有心人,海量的名片发放后,有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请问你是打美缝胶的林先生吗?”林伟答应“是”,
  • [东方夜谈]开殃榜
    传说,“殃”是死人咽的最后一口气形成的恶煞。古时候人一旦死了,要由阴阳先生“开殃榜”,上面写上死者的生辰八字、卒亡八字以及死因。有了殃榜,县衙才会准许死人埋葬。如果不开殃榜就埋葬死者,殃会跑出来“打”人,被殃打到,非死即伤。明末时,洛阳城有个富商叫
  • [中篇故事]骏马黑玫瑰
    1。职业失误左亦婷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却是骑马。这爱好是她跟科主任学的。科主任是个老头,年轻时当军医,马骑得倍儿溜。现在年纪大了,又转业到了地方医院,骑马的机会少了,但随着城郊开了家马场,他马瘾复发,隔三岔五要去骑上一回。他还常向同事们灌输骑
  • [幽默故事]网上来的
    李锁是一位年轻的古董贩子,常去乡下“捡漏”。由于他眼光独到,所以每次都收获颇丰。这一天,他离开县城,赶了一百多里路,来到一个青山绿水的村庄。但见绿树丛中,不时地闪现出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房屋。李锁走着走着,心里有了底:这地方,肯定会有“戏”!果
  • [中篇故事]双面人
    一这天下午,四点五十,林雅欣接到了蒙娜丽莎影楼的电话,电话中那个人彬彬有礼地告诉林雅欣,她的婚纱照已经压膜装订完毕,问林雅欣是明天来取,还是打算现在就要,他们可以快递上门,但是要加收二十元送货费。女人对自己的婚纱照,就像小孩对待糖果一样,这
  • [幽默故事]兴奋过度
    马丁在四邻八乡可是个名人,因为他有个绝活,能用牙齿咬着绳子拖动一辆汽车前行十几米。现在的人都爱看稀罕,不断有人邀请马丁前去表演,当然了,也不是白演,都会给一笔不小的费用。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台新播出了一档选秀节目,召集社会上有绝活的人参加。马丁一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