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选择不做

2400

其实人可以选择不做一些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做更绿色更环保——

不赶时髦去学车

你可以选择不做 新一轮的学车高潮,所有的人见面都问拿驾照了吗?可是,何敏没有拿,虽然她有经济实力,买得起车也开得起车,但她对机器不感兴趣。身边所有的人见面都说那还不赶紧去学。她慢悠悠地说:一辈子不开车也没什么,还落得轻松,从经济学和环保上说,打车的成本和精力消耗会低得多。何况我本身不感兴趣,为什么要凑热闹?

步行,她可以看看天,看看云,听听鸟鸣,顺路买些街头巷尾的小点心,有时还心血来潮骑自行车走街串巷,发现一些被人忽略的市井生活,同小铺子的店主聊聊天,特别惬意。

何敏的价值观一句话:并不是别人做某件事时,你就一定得去做,反其道而行之,获得更多。

让房子跟着人走

刘明的观点是为什么都得买房子呢?

刚结婚时,他在他和妻子单位之间一个环境非常不错的小区租了一套小公寓房,宽阔的阳台对着中心草坪,夫妻两人都是步行上班,特别方便和舒心;刚生孩子那会儿时,他又把房子租到了妻子单位附近带院子的两室一厅,那个小院子可以方便老人进进出出、洗洗晒晒;几年后他又把房子租到了孩子学校附近,孩子可以结伴上学,又有玩伴,他们也省却了接送孩子之苦。他算了一下成本,完全按自己想法租理想住房和买套房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房子的作用却完全发挥出来了。他们获得了最高质量的生活。

刘明的价值观一句话:别人在做什么时,你可以选择不做,你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这是一件简单的事。

别人炒股我读书

股市疯涨的那段,海芹周围的人都在炒股,海芹对股票不感兴趣,就没去跟风,但她周围一些原来根本不炒股的朋友却没顶住诱惑,在人人都赚钱的高峰点扎进股海,很长时间翻不了身,烦恼不堪。海芹感叹,以投机的心理做事,人就显得特累。真正赚钱的都是对这方面有专门研究的人,如果没兴趣,又何苦多花精力?悠闲地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的影碟,泡一壶茶,做点喜欢和擅长的事,这样的心情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后来,她写了篇文章,《别人炒股我读书》,没想到赢得了很多响应。

海芹的价值观一句话:只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不擅长的事就不要盲目去凑热闹了;当你跟在别人后面走路时,自己的特点就会慢慢丢失,这是得不偿失的。

十五年不跳槽

这么多年,很多人跳槽换工作,友文却一直在原来的单位待着。从一个小小的出纳员干到会计再到成本组组长再到财务负责人,一步一步,对会计的全套工作了如指掌,业务可以说是一流。在一些公司的社务性交往中,她的沉着和熟练赢得了别人的好感,很多外资公司相邀,她却都拒绝了:我这样已很好了,工作熟练也轻松,应付自如。

友文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不折腾,也不攀比。她的房子我去过,比很多人的都有生活气息,老式房子,阳光好通风好,前后都有阳台,她的家里栽满了花花草草,幸福得不得了。对她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安宁幸福的。老同学聚会,她被班上的男生评为十年后最美的女人。

友文的价值观一句话:一个女人的时间和钱花在什么地方是可以看出来的;你如果跟在别人后面,会累死的;她有阿玛尼,你是否可以拥有一双平静从容的眼睛?相信我,30岁以后见分晓。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民间故事]树心虫
    异香嘉靖年间,张锐任桃城知县。他是位文人雅士,每到月圆之夜,都会以文会友。这天,张锐又约了几位老友在府上相聚,时间到了,唯独缺了刘童生。直到黄昏时分,刘童生才匆匆赶来,一进门就喊道:“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怎会有如此刁民?”张锐忙问他
  • [传奇故事]蚁杀
    三年前,在开封府邀月楼外,麻面孙惹上了董尚董大茶壶,被打得鼻口蹿血,差点去了鬼门关。那时,因老家匪患四起,闹得很邪乎,自幼便是孤儿的麻面孙一路流浪到了皇城开封,平素靠给人帮工和乞讨赚一口饭果腹。那日,他正蜷缩在邀月楼对面的墙角打盹,忽然一缕兰花香钻
  • [悬疑故事]离奇谋杀
    南洋花园小区10栋三单元东三楼发生了火灾,接到报警电话,119火速赶赴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扑灭。可大火被扑灭之后,却发现女主人姚晓草被活活烧死在北侧卧室里。110民警接到报案,勘查了现场,可找来找去,还是没有发现起火点,只是那面淡
  • [新传说]小三劝退师
    我是一名“小三劝退师”。我的雇主大多为中年已婚女人,当然,也有男人。但这天,竟有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找上门来。老人姓杨,精神矍铄,从气质上看,退休前应该任过一官半职。一落座,杨老先生就开门见山:“我要委托你们对付一个官场中的‘小三’,周期能
  • [悬疑故事]未来的老公
    一、初次相遇何美是个幸福的女人,和男友刘成同居三年,两人一直非常的恩爱。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爱情,刘成生日那天,何美特意去买了一枚铂金吊坠,戴在刘成的脖子上。何美以为,这样就能牢牢地套住刘成。可是没想到,没过一段时间,刘成突然对她的态度变得冷淡起来。
  • [经典传递]厨师的故事
    厨师这行最讲究手艺。三流厨师以菜做菜,能填饱肚子就好;二流厨师以味做菜,美味佳肴惹人喜爱;一流厨师以心做菜,小厨房里有大智慧,三鲜五味中品人生……拆烧鲢鱼头清朝末年,镇江有一个财主,十分吝啬。他想砌一座楼,连一个泥瓦匠也找不到,只因当地人人
  • [幽默故事]刷卡信息
    张大发开了家娱乐会所,开业后不久,他发现自己的生意和旁边一家比起来差了一大截。两家会所的位置和装潢都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张大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找出生意差的原因,张大发决定亲自去对方会所看个究竟。于是他乔装打扮,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到隔壁会所。一
  • [传闻轶事]双“城”记
    奇事民国时期,福建福州有个万源钱庄,老板叫李锦行,三四十岁,肥胖精明,一副标准的商人模样。这天,李锦行收到一封信,信里写了一件怪事。寄信的人叫赵有福,家住山西太原。信里写道:前些天,他的儿子赵小城一早醒来后,就大哭大闹,说这不是自己家,不认
  • [情节故事]跨界人才
    有个老农外号叫憨老大,一天他肚子疼,开始还能坚持,但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只好挣扎着来到邻村的“郭山医馆”。“郭山医馆”名号很大,占地也不小,三楼三底,可就一个叫郭山的医生。郭山医生将憨老大带到三楼,经过诊断,认为是慢性阑尾炎,说用不着手术,吃几天药就
  • [民间故事]脱衣雪冤
    清朝乾隆年间,河南信阳府有家福瑞祥茶行,是百十年的老字号。茶行老板叫黄益德。这年,各大茶叶产地闹虫灾,茶行大量缺货,福瑞祥也不例外。眼瞅着一钱银子一两的普通茶叶,能炒卖到五钱、十钱,自己的茶行却无茶可卖,急得黄益德团团转。这天,福瑞祥刚开门,就来了一个身着
  • [东方夜谈]地窖里的奇遇
    口袋村有个林大妈,快六十岁了,有一年夏天,她陪着儿媳巧珍到离家十多里地的一家医院去看病。在儿媳妇去检查的这工夫,林大妈嫌医院里空气污浊,就自己一个人出去透透气儿。这家医院坐落在郊区一座山脚下,原先是某驻军的医院,后来部队撤防,这地方被私人承包下来又
  • [幽默故事]你愿意同我睡觉吗
    田仁门是第一次到南方旅游。那天,刚一走出火车站,就有人不停地递过来许多花花绿绿的广告单。同行的人都不接,田仁门觉得好奇,随手接过一张一瞄,哇,上面是个半露酥胸的美女像。他正准备细看,导游催促他快点跟上大家。田仁门心里痒痒的,只好将传单塞进口袋里。田
  • [幽默故事]天才演员
    市电视台新开设了一档“百姓人生”栏目,每晚半小时,将一些老百姓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拍摄成电视短剧播出。因为人手不够,电视台决定面向社会高薪招聘一名女演员。在超市上班的小丽得知消息后不禁跃跃欲试。从小到大,小丽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受万人追捧的明星。多
  • [新传说]山村里的功夫
    三个来客困大山王翔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这天,电视台接到爆料,说市郊有一个西王村,那里有几个老人,都七十多了,却各有不凡功夫在身。电视台领导觉得这个素材挺好,就派王翔去采访。西王村是远郊山区的一个小村子。山路陡峭,采访车的司机开了好半天,才看
  • [民间故事]肃宁蜜桃
    清朝光绪年间,宋幼林调任肃宁知县。肃宁首富管员外差人来请他吃饭,并送给他一封银子,宋幼林欣然接受了。几天后,宋幼林把管员外叫到府衙,高兴地告诉他,知府裘大人想在本地种植蜜桃,好上贡给朝廷。凡是种植桃树的田地,三年之内不收赋税,还给一部分补偿。这等好
  • [新传说]这个女孩有来历
    大风制衣厂厂长许风决定面向社会招聘一名保安。启事在工厂门口一贴,立即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报名。在一群应聘者中,一个时尚靓丽的女孩很引人注目。许风亲自主持面试。当那个女孩站在许风面前时,许风不客气地说:“小姐,我这里是要招保安,不是招模特。”许风的话引来一阵笑声
  • [新传说]一斗到底
    吴江彪大学毕业后在北丰市上班,这天周六在家休息,他上网逛逛论坛,一个关于喝酒的帖子引起了他的兴趣。帖子是一个网名叫“林豪永发”的人发的,讨论的是人的酒量有多大,“林豪永发”还上传了自己一口气喝下三斤白酒的视频。吴江彪看完后,对视频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 [传闻逸事]听月楼
    晚清重臣张之洞长期在外为官,很少回到家乡。这天他接到家乡的信儿,说准备为他盖一座高楼。张之洞一听很高兴,自己告老还乡后,可以悠哉游哉地登楼望月、饮酒赋诗了。高兴之余,他亲自为高楼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望月楼。望月楼竣工这天,张家大宴宾客,楼上楼下张
  • [中篇故事]连锁运
    萍水相逢天色已晚,又下着雪,张明却在这时候心急如焚地等出租车,心想,要是自己现在有一辆汽车那该多好啊!左等右等,就是没见出租车,张明急得一个劲搓手。张明在离城百十里外的龙山定好了一批茶叶,茶叶商打来电话,要张明连夜把茶叶从乡下拉来,次日一早他就要到
  • [东方夜谭]点不亮的古灯
    周文举是个网络写手,一直没什么名气。渐渐地,周文举有些抑郁,总是夜夜买醉。这天傍晚,周文举在地摊上买了一盏青铜古灯。回家后,周文举正喝得晕晕乎乎,突然,他想起了那盏灯,便找来香油和棉线,想用火点燃。奇怪的是,那盏灯怎么点都点不亮。这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