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浦口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酷玩俱乐部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栖霞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高淳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旅游达人觅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雅思学习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江宁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f1汉密尔顿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热点分享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传奇故事]找匣子

463

1
  
  江南有个柳园村,村里有一对兄弟,老大名叫马大柱,老二名叫马二柱,都以做小贩为生。这天,他俩从外地做生意归来,忽然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子,正坐在村外的一条山道上,默默垂泪。兄弟俩连忙奔了过去,问那汉子咋回事。汉子说,他叫宋家彦,家住柳园村向南三百里开外的梨花渡镇,今天,他路过柳园村赶往江北庐州城,不想在山道上歇脚时,一不留神,被他放在随身携带的一只包裹里的小木匣,滚出了包裹,滚落到了山道旁的山崖下,他找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能找到,因此伤心得默默流泪。
  
  马家兄弟听完宋家彦的一番话,连忙安慰起来,宋家彦的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那只小木匣里有一件东西,对我、对我家来说,都非常重要,唉!”
  
  接着,宋家彦告诉马家兄弟,他家是梨花渡镇上的大户,在庐州城里,开着十多家店铺,他此行赶往庐州城,是去办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想却在歇脚时出了意外……
  
  马大柱是个热心人,他对宋家彦说,他愿意帮助宋家彦寻找那只小木匣。马二柱则暗想:宋家是个大户,既然宋家彦说,那只小木匣里的东西非常重要,那么,它绝对非常贵重,如果我能帮他寻找到小木匣,他肯定会酬谢我……
  
  马二柱刚想到这里,宋家彦又开了口:“只要两位帮我寻到那只匣子,我一定重谢!”马二柱不禁心头一喜:宋家彦果然打算酬谢!既然宋家那么富有,那么,那“重谢”的钱财肯定少不了!
  
  马家兄弟立即绕到山崖之下,细心地寻找起来。他俩原以为,找到那只小木匣,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但万万没料到,他俩找了两个多时辰,却一无所获。天眼看就要黑了,马家兄弟只得停止了寻找,并请宋家彦去他家歇息。
  
  第二天一早,马家兄弟与宋家彦一道,又在那道山崖下寻找起来,可一连寻找了三天,却连小木匣的影子都没见着。第五天早上,宋家彦向马家兄弟告辞,并无奈地说:“看来,那只木匣寻找不到了,我只得硬着头皮赶往庐州城了,唉,真不知道我家会发生什么事情……”
  
  将宋家彦送出村后,马大柱打算外出贩运货物,可马二柱却不肯一道去,马大柱问为啥?马二柱的脸上挂满了不屑一顾之色:“做小贩能赚到多少银子?我要继续找匣子—只要我找到那只木匣子,宋家彦肯定会‘重谢’我一大笔金银,比做小贩不知要强多少倍呢!”马大柱吃惊道:“弟弟,咱们已经寻找了那么长的时间,都没能找到它,说明咱们肯定找不到它,你就不要白白浪费时间了!再说,咱们找匣子是为了帮助宋家彦,咋能要他的酬谢呢……你随我一道做生意去吧……”
  
  马大柱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个多时辰,马二柱却始终将头摇成了拨浪鼓,马大柱只得长叹了一声,独自做生意去了。
  
  从此,马二柱天天去那道山崖下寻找小木匣,山崖下的每一处草丛、每一丛荆棘,都被他翻弄了无数遍,他恨不能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它,但却始终不能如愿。
  
  2
  
  日子不知不觉过去了两年多,由于马二柱天天忙着找匣子,不再做生意了,坐吃山空,手头的积蓄已经花光,若不是马大柱时常接济,他早就缺吃少穿了。而马大柱因为肯吃苦,生意做得顺当,慢慢攒起了一笔银子,于是在县城里买了一间铺面,开了一家杂货铺,搬到了县城里居住。
  
  这天,马大柱回到了柳园村,再次劝说马二柱,随他一道去县城里做生意,可马二柱还是把头直摇。马大柱恼了:“弟弟,你别再执迷不悟,想得到宋家彦的重谢了!”马二柱却道:“为了找到那只匣子,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耽误了做生意,可谓代價不小,如果我就此放弃,我的时间不就白花了,我的生意不就白白放弃了吗?不,我一定要找到它,换来宋家彦的重谢!”马大柱见自己仍然说服不了马二柱,只好留下一些银钱,回到了县城里。
  
  第二天一大早,马二柱又上山寻找起来,时近中午,他沿着山道往山下走去,准备回家吃午饭。正走着,他忽然在山道上碰见一个人,很是眼熟,他揉揉眼睛再一细看,顿时认了出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宋家彦!
  
  与上回遇见时不同,宋家彦没有衣着光鲜,而是穿着一件旧长衫。而马二柱认出宋家彦后,心头很是激动不已,哪里顾得上细想其中的原因?只见他三步并成两步,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宋家彦的面前。
  
  宋家彦盯着马二柱,仔细看了好大一会儿,才将憔悴、消瘦的他认了出来。宋家彦对马二柱说,今天他因为走亲戚路过柳园村,不想碰见了马二柱。马二柱则告诉宋家彦说,他如今仍然天天上山寻找那只小木匣。宋家彦大吃了一惊,连忙劝说马二柱不要继续寻找了。马二柱却说:“不,宋兄,我一定要继续寻找,并且肯定能寻找得到!”
  
  宋家彦摇摇头,正要走开,马二柱急了,追问道:“宋兄,两年多前,你所说的‘重谢’那句话,还算不算数?”宋家彦没好气道:“算数!如果你不听我的劝,非要继续寻找,那你就继续寻找吧!如果你找到了,我愿意倾其所有答谢你!唉,真没见过像你这样死心眼的!”说着,宋家彦一甩衣袖,走了。而马二柱愣在当场,半晌才回过神来,乐得嘴都合不拢,心想:宋家那么有钱,“倾其所有”,那该是多少钱啊!虽然不知道我还要为此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但却太值得了!
  
  3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马二柱正像往常一样,在山崖下寻找着,忽然,他看见一块大石头下有一道石缝,石缝里似乎有件什么东西。他吃力地搬开那块大石头,掏出那件东西一看,原来那是一只小木匣,被一块油布包裹着,小木匣上挂着一只铜锁。他顿时推测了出来:这只小木匣,肯定是宋家彦丢失的那只—当时,它落入了那道石缝里,而碰巧的是,从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大石头,盖住了那道石缝,挡住了视线,因此它一直没能被寻找到。因为被油布包裹着,那只小木匣竟然没有腐烂。
  
  马二柱高兴得开怀大笑,他立即把那只小木匣捧回了家中。当天晚上,他几次想撬开小木匣上的铜锁,将匣内的东西据为己有,但一想到即将到手的宋家彦“倾其所有”的重谢,他便极力压抑着自己,罢了手。第二天,他携带小木匣,赶往梨花渡镇。
  
  一路脚下生风,马二柱终于赶到了梨花渡镇,稍一打听,他便找到了宋家,而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他大为不解。
  
  只见宋家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屋,宋家彦正在屋前劈柴。马二柱疑惑地想:宋家不是十分富有,在庐州城里开着十多家店铺吗?为何他家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屋?
  
  见马二柱找上门来,宋家彦感到十分意外,他连忙停下手中的活,接过了那只小木匣,并当着马二柱的面,打开了那只小木匣。只见匣子里并无金银财宝,只有一封书信。望着马二柱发愣的样子,宋家彦开了口:“马老弟,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宋家原先确实是梨花渡镇上首屈一指的大户,在庐州城里开着十多家店铺,生意非常红火,宋家彦的父亲是店铺里的大掌柜,宋家彦的大哥是二掌柜,二哥是三掌柜。两年多前的一天,宋父与宋家彦回到了梨花渡镇,没过几天,宋父就得了急病,很快就不行了。临死之前,他给留在庐州城里的大儿子、二儿子写了一封书信,在信中,他立下遗嘱,说让三儿子宋家彦当大掌柜,当宋家的主事之人。因为路途遥远,宋父病逝后,宋家彦没有派人通知大哥、二哥回来奔丧。办完丧事后,宋家彦将那封书信放入一只小木匣内,然后携带着那封书信赶往庐州城,不想却在路过柳园村时,那只小木匣滚下了山崖……到了庐州城后,宋家彦说出了父亲的遗嘱,但因为没有书信作为凭据,他的大哥、二哥根本就不信他的话,从此,宋家三兄弟陷入了内斗之中,无心打理生意,很快就将家产败了个一干二凈,连家中的房屋都被卖了,只剩下了三间破旧的屋子。无奈之下,宋家彦回到了梨花渡镇,艰难度日……
  
  4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马二柱顿时如遭五雷轰顶,身子晃了几晃,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地。宋家彦连忙一把扶住马二柱,安慰道:“马老弟,你为我寻找回了我父亲的亲笔书信,我很感激你,我愿意倾其所有感谢你!”
  
  过了好半天,马二柱才终于稳住了心神,口中喃喃道:“感谢我?如今你家已经成了这样,你拿什么感谢我?”宋家彦指着屋内的两只竹篓,道:“我家只有这一担白米了,马老弟,如果你不嫌弃,你就将这一担白米挑走吧—这就是我的‘倾其所有’!”
  
  马二柱环顾了一下屋内,发现宋家除了那一担白米,确实没有第二件像样的东西了,无奈之下,他只得挑起了那担白米,离开了梨花渡镇,赶往柳园村。一路上,他都在想:我不能白白寻找到那只小木匣,我一定要将这担米挑回家中!可是,我寻找了两年多时间,却只得到了这一担米,真是不甘心啊!如果两年多前,我没有继续寻找小木匣,而是继续做自己的生意,那该有多好啊……
  
  三百多里路程,挑着一副重担,马二柱一路走走停停,身上的汗几乎没有干过。这天,他终于回到了柳园村,可他刚来到自家的门前,又累、又不甘心、又后悔的他,便虚脱得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身亡!
  
  马大柱闻讯赶回了柳园村,抱着马二柱的尸体,他不禁泪水长流:“弟弟,你不该如此贪心,贪心送了命,不该啊……”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新传说]鸳鸯杯
    都说糟糠之妻不可弃,可有人就为了凑齐一对鸳鸯杯,不惜和妻子离婚。然而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祸起瓷杯张强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三十几岁了也没个正经工作,成天在家混日子,好在靠拆迁弄了两套房子,租出去一套还有点租金。他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 [小小说]顶包案中案
    1。深夜车祸这年头,醉驾肇事之类的案子层出不穷。晚报记者叶升报道这类新闻,几乎到了麻木的状态,但这回的案子,倒让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事情发生在深夜里的龙华公园道,一辆宝马和出租车相撞,出租车上的司机和乘客被撞成重伤,宝马车上只有两名受了轻
  • [新传说]客串婚车
    现在流行买车,李小斌也紧跟潮流,买了辆黑色现代越野车。他每天开着车上下班,好不惬意,可时间一久,他就感觉吃不消了。一个工薪阶层,每个月得掏出六七百块钱买汽油,照这样下去,可能连老本都得花光了。作为新新人类,李小斌把自己的苦恼发到了本地的一个论坛上。
  • [头条故事]留一手
    李瞎子有个大木箱子,但是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很多人想知道箱子里究竟有什么宝贝,可李瞎子总是笑笑……市敬老院住着个李瞎子,他孤苦无依,没有亲人。这天是重阳节,市文化局派人到敬老院进行文艺表演,负责人名叫裴骏,是局里的干事,他也
  • [民间故事]诡绣
    明洪武年间,梅花镇上来了一个叫花女,她衣衫褴褛,每日拿个碗,拄根竹拐,从东门街路过。每次路经云梦娘的院门时,她都会停一会儿,紧盯着那紧闭的院门,仿佛要看穿那扇门,没人知道叫花女的用意何在。如果有人问她是不是认识云家,叫花女就摇摇头走开。这天
  • [幽默故事]减肥记
    人到中年,生活安定,衣食不愁,又疏于运动,体形就像上了蒸笼的发面馒头一般,热气一烘,渐渐地胀了起来。初时不觉,等朋友同事们常常以“你又发福了”寒暄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确实是胖得有点走形了。体重上去了,体质却下来了,以前爬五层楼,脚不踮地就窜上去了。现
  • [民间故事]九代穷问卜
    很久以前,丽水城外住着一个年轻男子,因他家九代都很穷,大家都叫他“九代窮”。一天,九代穷听说南海八角仙师问卜很准,能知三百年前七百年后凶吉,九代穷暗下决心,要到八角仙师处问个究竟,他家几时才能脱贫变富。他备足干粮动身去南海,在路上碰到一个姓
  • [小小说]理发
    权权很少逛集,今天却逛集去了。原因是权权昨天卖了一千多斤小麦,有一千多元钱在兜里揣着。今天他去集上有两件事要办,一是剃头。本来儿子回来给他推推就行了,家里有理发推子,可他想进理发店,原因是躺着挺舒服的,他也想享受享受。二是买一件衣服。儿子媳妇今天就要回来了
  • [传闻轶事]守道
    盗亦有道民国年间,豫东平原有个地儿叫渠阳镇,这地儿出了个有名的强盗,叫张大锤。这天,渠阳镇的教书先生刘半水出去会朋友,回来的时候晚了点,他正往前面走着,忽然有人从后面撑开一个黑布口袋,一下子就把他的整个脑袋给套住了。刘半水吃惊不小,一边叫嚷
  • [幽默故事]三朝酒
    江南一带有习俗,新生了孩子,可以办三朝酒:满月酒、百日酒,还有十岁酒。东家办上酒席,宴请亲朋乡邻。当然,客人也得准备红包,以示贺喜。这天,南兴村的老翁头家里一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老翁头正在为自己的孩子办三朝酒。客人们个个穿戴整齐,面带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