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说,爬也要爬回北上广

4440

发布:2021-08-26 07:21:31  来自 青春最珍贵 觅知友会员

我们总爱在社交网络上吐槽过年。

无聊、没WIFI,穿大棉袄,还要面对长辈亲戚无休无止地催婚、催生、催二胎。

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跟上一代隔阂开来。仿佛那片没有霓虹的乡土,代表的就是落后、贫穷、粗鲁的文化符号。

就连过年都成了硬性任务,眼巴巴地熬完这段假期,就能投入北上广自由广阔的天地了。

田埂、鸡笼和三姑六婆,似乎注定与理想、自由、隐私这些词无缘。

所以年轻人们都在逃离。

可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年又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

今天的文章,是三个不一样的年味故事。相信你在其中,能看出许多人的影子。

◆◆

父母走了,兄弟四个没有

◆◆

这个春节,张家四兄弟都没有回家。

大前年父亲走了,去年母亲也走了,兄弟几个跟乡土的情谊,仿佛就在一瞬断尽了。没有父母的老家,早没有回去的必要。

老家的墙面剥落了大半,厨房的灶头熏得漆黑,早几年兄弟们就谋划着,凑一笔钱给房子翻新,可拖到如今,父母都不在了,房子依旧是老样子。

倒不是没钱,而是心不齐。

老大家做生意,家底厚实,老二老三家负担大,就想要大哥多出钱。老大心里冤,总不成我有钱,就活该被你们讹?

他把话撂出来,你们出多少,我出多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老二和老三听了这话,一下就泄了气。房子翻新少说要十几万,每户得拿出三四万,这对普通工薪阶级来讲,不是要命吗?

于是能拖就拖。

哥哥们都拖了吧,老四自然闲得乐呵。他本就不想掏这份力气。

他虽是最小的,可父母从小就不待见他,就连结婚,老俩口都没份像样的聘礼。平时讨了便宜的哥哥们不急,他急啥?

就这样,这事耽误了。直到父亲走了,又直到母亲走了。

春节不回家,是四兄弟商量好的。

早在节前,就通过了电话。老大说,有笔款子还没收回,就不回了。老二说,妻子几年没回娘家了,得陪她回去看看。老三说,小儿子刚满月,受不了舟车劳顿。老四啥都没说,既然哥哥们都不回,他回去干嘛?

春节就这么张灯结彩地来了。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今年鞭炮禁得更严了,连除夕都没点响动。城里家家户户闭着门,欢喜和热闹都是单调的,跟往常没什么区别。

电视上的春晚,播了一年又一年,今年又多了几张生面孔,听孩子们说,那是当红的谁谁谁,可自己一个都不认识了。

坐在软塌塌的沙发上,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从前的过年滋味。

父亲母亲在厨房忙活,兄弟妯娌们在客厅打牌,一家子十几口,一张桌子都坐不下……

这样的光景,是再没有了的。

父母不在了,兄弟们就没有年了。

再过几年,骨肉至亲的兄弟,怕也不怎么联系了吧。

◆◆

没人关心我做了几道菜

◆◆

51岁的赵姨,第一年做了婆婆。

儿媳妇是外省人,只会说普通话。赵姨便操着那口夹生的普通话,跟她嘘寒问暖。总有那么两个词说错,闹了不大不小的尴尬,儿子就在一旁打断:“妈,你扯这些干嘛?”

赵姨不讨没趣了,就去厨房做菜。她便是再老,也摸得清这点行情——时代早变了,婆婆不该使唤儿媳了。

儿子给她买过一台手机,她闲暇时也上网,知道年轻里背地里是怎么讨论婆婆的,什么“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又有什么“婆婆想把自己吃过的苦,全给儿媳吃一遍”。

她虽然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但她珍惜这个家,更不愿让儿子夹在中间难做人。

于是,一桌子八大碗,赵姨从早忙到晚,杀鸡、宰鹅、勾芡、择菜,她一声不吭闷头干,连个下手都不敢喊媳妇打。

她怕一声使唤,婆媳间的仇怨,就此结下了。

说一千道一万,过年,难为的都是女人。

男人们吃酒打牌,呼朋引伴,女人们是要把骨头忙散架的。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煮菜做饭,洗碗洗筷,全是赵姨在忙活。

好不容易弄好了饭,亲朋好友往桌上一坐,竟连张多余的凳子都没有,赵姨端着碗,跟亲戚们寒暄:“我站着吃,站着吃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赵姨站着吃完了饭,又笑着送完了客,便独自地捧着那一堆杯盘狼藉,往厨房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瞬间,她觉得人生格外地孤独。

可转瞬又想,都这把年纪了,还孤独什么呢,惹孩子们笑话。

老了,腰肢壮了,皮肤松了,脸上长老人斑了,51岁的赵姨,成了众人眼里的一个符号。

家的符号,母亲的符号,婆婆的符号,谁也不再去细究,这符号曾有过怎样的青春岁月,又曾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眼里明媚动人的心上人。

人们甚至忘了,赵姨年轻时是个美人,还写得一手好字,门口的春联,就是她写的哩!

什么都不重要了。现在的她,就是赵姨。一个退出所有舞台的老年人。

◆◆

下次再见,该是下个春节了吧!

◆◆

这个春节,秦姨特别开心。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都回来了,大众和丰田往门口一停,乡下的老房子顿时有了光彩。

她在老家养了点鸡,还有两只大土狗,如今都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大外孙一吃完饭,就追着狗跑个不停。小孙子也不甘示弱,拿着一根小木棍,一边捅鸡窝,一边扯着嗓子喔喔叫。

孩子们脸上的笑,是天真的,张扬的。秦姨见了也高兴,恨不得把家里的宝贝都掏出来,全塞两个心肝手里。

那一刻的人生是圆满的。从前吃了多少苦,都不去计较了。

对老人而言,人在,家就是兴盛的。

为了这点热闹气,她扎扎实实地准备了两个月。卫生间的热水器坏了,年前特地找人修过的。去镇里买了一台洗衣机,孩子们回来用得上。还有棉被、拖鞋、毛巾、牙刷,秦姨通通买了新的,齐齐整整地码好,就为了这短短的七天。

可孩子们年初五就说要走。

秦姨失落地站在屋子中间,一个劲地问:“不是初七才上班么?”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由:走迟了,要塞车的。再说,还得给领导同事拜年去呢!

秦姨说,好吧,走就走吧。还有明年呢,又不是不回了。

于是初四晚上,她就开始张罗孩子们回城的东西。

土鸡蛋是多多益善的,两个孙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城里买的哪有乡下养的好?儿子爱吃腊肉,女儿爱吃糍粑,还有米、面、油、蔬菜,能备多少,就都备着吧。孩子在外面,一年到头回不了家,这些就是家的味道。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心。

秦姨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儿子和女儿工作的地方,都离家太远了。实在太远了,四五百公里,开车都要大半天呢。

距离摆在那里,再孝顺的孩子,一年又能回家几次呢?

下次再见,该是下个春节了吧!

秦姨心里舍不得,便翻来覆去睡不着。可天还是要亮。

第二天一早,大众走了,丰田也要走了。孩子们在车里挥手,喊着“奶奶再见”“外婆再见”,秦姨扒在窗户边叮嘱:“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多吃点饭……”

随后,家门口留下两道长长地车痕,这院子,彻底静了下来。

秦姨的年,就在年初五这天,过完了。

作者简介:甘北,你的情感闺蜜,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去死。我还有一个公众号,写男欢女爱,也写世情冷暖,欢迎你来做客。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中篇故事]死去活来
    1。大黄“疯”了大河村在大山深处,有条河从村东的山脚下静静流过,河水很深。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有个打铁匠老夏,给村里人打造、修补
  • [幽默故事]不能舒展的眉毛
    王大炮是个挺会来事的人,什么事情经他一搞,原本平淡无奇,却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了。这天,大炮的儿子放学回家,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他把旅游过的地方挑
  • [幽默故事]美女相亲
    女孩,一旦漂亮了就有些自大,可毕竟漂亮就是自大的资本,人家有资本,干嘛不自大呢?单位同事卓姗姗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已经28岁了仍然单身,眼看就成了剩女,她
  • 我在找我的脸
    井市已经死了四个人了,市里人心惶惶,xx中死了一个孩子,死了一个清洁工大妈,一个无业游民,一个老头子,几个人找不到一点联系,死因不明,只是脸被人残忍地撕下,
  • 三个棺材
    有一年去蓟县办个案子,事情办完了到村边的饭馆吃饭,就看到马路对面有个木材店在忙碌的打三个棺材,两个稍微大点,一个稍微小点的,我看到有点好奇,就问饭馆老板,这
  • 左手臂哪里去了
    从倒虹村到卓著完小校的路程需要30分钟,中间有一段路甚是鬼异,经常在此出事故。以下就是一个让人毛骨耸然的事情。倒虹村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子,所以所有的孩子从小上
  • 外婆的经历——夜幕
    这是外婆给我讲的自己的亲身经历!绝对!!!!外婆年轻的时候,很穷又有三个孩子:妈妈,姨,舅舅。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外婆每天晚上趁没人就去山里挖野菜,带着
  • 执拗
    那个女人活得一点也不快乐。她很孤单。自从男人和孩子被火烧死以后,她还是执拗地生活在那间房子里。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四周墙壁都是黑糊糊的房间里吃着咸
  • 坟墓
    小时候的我,是个非常奇怪的孩子,有不少常人难以接受的怪癖,其中之一就是喜欢看坟墓。说明一下,不是公墓里那些整齐排列的水泥墓,而是散落在山间地头的土坟。小孩子
  • 晒不干的鞋子
    “今天的太阳可真大呀!”我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和妈妈说。妈妈听了以后,灵机一动,说:“跃跃啊!你鞋子不是脏了么。”瞧,这太阳多好,好把鞋子洗一洗了。”“好啊!”我爽快地回答道。“洗鞋子了啦!”我喊道。然后,就是一阵阵刷鞋子的声音“刷,刷,刷……”“外面要刷干净
  • 只要平淡就好平淡是真就足矣
    谁都有平衡点,是好是坏谁都能分得清,如同水是清澈的,玻璃是透明的。至少,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为啥去爱就足矣了。不要问我的价值所在,或许有一天我会长大成熟,会知道一些人和事,但我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懂得事与非的道理,把握好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讨厌那无情的束
  • 故园重游
    烟雨霖霖二月天,睢园美景一人观。已是百花初争艳,不见故人入眼帘。
  • 我舍不得,将你忘记
    那天,你告诉我,你真的累了……那你是否知道,我爱你,又何尝不累呢?因为爱你,所以我宁愿累,宁愿痛,也倔强地不肯放弃,爱过,累过,伤过,哭过,痛过,但是从来没有想放手过……可是如今,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告诉你我爱你了,对吗?毕竟
  • 传递正能量共筑教育梦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在场幼儿园的大礼堂举办了“传递,共筑梦”三位一体主题教育大会,我的感触很深。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为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献花。她们有的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中层领导。主持人采访了几位老教师,他们那淳朴
  • 2很2,但是精辟!服不服
    考试不作弊,放你.妈.的屁、考试不翻书,简直是头猪、作弊不要慌,逮到就要装、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要我学洋文,死都不可能、抢饭不积极,智商有问题、上课不放屁,肠道有问题、语文老师一回头、鲁迅甘为孺子牛。数学老师一回头、六元六次都能求。英语老师一回头、满口
  • 毕竟还不算很老
    1、毕竟你还没有,所以你很多地方的想法还是不成熟的。2、毕竟我们现在还是,所以我们应该以学习为重。3、我没有去参加晚会,毕竟我和他也不算关系特别密切的那一种。4、就算你有多么的恨他,毕竟他还是你的爸爸,你没有什么的。5、你毕竟还不算
  • 经典冷笑话精选
    1、“各位游客,这个山洞就是当年唐僧师徒取经路上休息过的地方。”“导游你真能忽悠!”“真不忽悠,这里面的确有猴粪、猪粪、马粪,还有人类的排泄物。”2、今天,哥在路上闲逛,不小心撞到电线杆,突然眼前一片漆黑。当天亮时,发现旁边的人都装着古装。哥明白哥穿越了,
  • 特殊年代的特殊爱情
    1969年的天空,是红色的。1969年的土地,是黑色的。1969年的我,傻得好可爱。欢迎的锣鼓声散尽,我有了新的称谓:知青。我被安置在大队支书徐伯家的东厢房,说是暂住,等知青楼盖好了,再乔迁。西厢房住着徐伯的小女儿。徐伯让他女儿叫我哥,如此一来,我应叫她妹
  • 懒汉的笑话故事三则
    【比比谁更懒】有一个懒惰到极点的人,因为实在太懒,最后拿到了三个饭团,被赶出了家门。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就把装有饭团的包裹挂在脖子上,毫无目的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啊,肚子饿了,真想吃饭团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太麻烦了!”他只好忍着饥饿,边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