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文化名人访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驴光掠影论坛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投资理财论坛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智慧城市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社区百姓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掌上程序开发兼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剧院线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宝妈兼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测试得分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金陵怀古》赏析

2434

发布:2021-10-06 02:04:06  来自 冷风谷离殇 觅知友会员

刘禹锡的这首 诗写得很有意境,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读来令人回味。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诗鉴赏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暮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 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着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 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日暮时分,征虏亭 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 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 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 一落笔便紧扣题意,自然而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这里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借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盛衰之变的认识。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位于江心的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驻扎在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 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 下得醒目突出,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 《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垂鉴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

晚唐诗人 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 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这种手法,用于咏史诗、怀 中,颇为高明,足资借鉴。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送魏二》赏析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诗鉴赏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从“橘柚香”见出)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
  • 《寄令狐郎中》赏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诗鉴赏这是会昌五年(845)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
  • 《渡荆门送别》赏析
    作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诗文解释】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
  • 温庭筠惜春词原文及注释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雨。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译文
  • 李商隐《赠荷花》
    朝代:唐代作者: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一作:长相映)赏析诗的前两句写
  • 《惜牡丹花》赏析
    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鉴赏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
  •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诗鉴赏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
  • 《城东早春》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从诗的第三看,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下面我们就一
  • 《听邻家吹笙》赏析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诗鉴赏先生《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批评家和修
  •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赏析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自然弃掷与时
  • 龙潭美景溢情韵(原创)
    龙潭美景溢情韵午后,突起兴致,驱车赶往龙潭湖风景区,再一次领略她的秀美风光。路,崎岖险峻,沿着延绵不绝的山峦盘旋,一边是沟壑纵横悬崖峭壁,一边是怪石嶙峋树林茂盛。行驶中(从西路进入大坝),冷不丁出现一个急弯或是一个陡下坡,根本看不见去路,心惊胆战……终于到
  • 人生不能重来,珍惜当下
    昨天,已经从我们生命中流走;明天,在我们生命中是个未知数;今天,才是我们应该把握和珍惜的时光……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让我回到从前,我会……”“如果以前那次我抓住了机会,我就……”听到这样的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因为我们自己也许就刚刚说过或者
  • 再见,青春
    曾经的我们:曾经,我们走过了花样青春,在有限的青葱岁月中流失了曾经只属于我们的纯真童年;曾经,我们度过了繁华四季,在交替的春秋冬夏里轮回着曾经拥有的那一个美丽季节;曾经,我们历经了沧桑风雨,在起落的朝阳夕日下洗礼着曾经承受的一次次成长痕迹。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 你觉得委屈,是因为你拥有的还不够多
    你觉得委屈,是因为你拥有的还不够多文/蓑依前几天,朋友约我出去吃饭,一看她的脸,我就知道一定是在哪里又受了气,果不其然,没吃几口,她就开始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将来当了报社领导,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把我们部的主任给辞退。每次我独立写完一篇大稿,他都
  • 遗憾
    读书的时候,我就有着很强烈的心。或者可以这样说,从小到大,我的虚荣心与生俱来。这样强烈的虚荣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留下太多和叹息。直到现在,我还常常为自己的虚荣心而。的确,人有太强的虚荣心总不是件好事。今日,安静、的环境,让我的思绪又随着记忆的翩翩起舞,飞到
  • 以后你要和我一起辛苦啦!
    刚看了一部日本电视剧。主人公向女友求婚,说出了这巨台词:“以后你要和我一起辛苦啦!”看得出来,男主人公对未婚妻说这句话,是饱含歉意的:结婚,不会给你,只会让你跟我一起吃苦。我很欣赏这句台词。皆苦。没有知识的苦,没有道德的苦,没有的苦
  • 另一个白宫
    文/独上西楼走到白宫在白宫鹅店吃了顿午餐鹅店简陋午餐简单心里有点过意不去(:)简单得对不起白宫这个老字号经过白宫老年活动中心白宫范的屋顶真乃传神之作打开国产版的防弹车车门小罗戴上眼镜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认真抓好方向盘开车白宫街头走过的路人个个
  • 幸福,有时只差一个台阶的距离
    幸福,有时只差一个台阶的距离文/小苏苏那年,她刚刚25岁,鲜活水嫩的青春衬着,人如绽放在水中的白莲花。唯一的不足是个子太矮,穿上高跟鞋也不过一米五多点儿,却心高气傲地非要嫁个条件好的。是相亲认识的他,一米八的个头,魁梧挺拔,剑眉朗目,她第一眼便喜
  • 做人对得起天地,做事对得起朋友
    做人对得起天地,做事对得起朋友,别昧着良心,偷蒙拐骗,别利益熏心,把谁算计。这年头,钱比人重要,利比情吃香!多少人只看金钱,不看真心;多少人只重利益,不重情义。多少人只谈交易,不讲仁义;多少人只有私心,不存善心。所以说:人穷莫交友,伤心!落难莫寻亲,寒心!
  • 在义与利之外
    ——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这个将支撑我度过未来吉凶难卜的岁月。"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