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史

302

发布:2021-08-11 14:11:46  来自 纨绔の少年 觅知友会员

家乡的那片土地养育了我的家族,也埋葬着我的祖先及亲人们的尸骨,它在我的生命中仿佛辽阔无边,我永远难以走出它的疆界。

爷爷说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山西。明朝初年,豫东地区经过连年战祸人烟稀少,朱元璋下令强制山西的很多居民向豫东地区迁徙。我的祖先也未能幸免。据说,当时移民的队伍由众多官兵押送,为了防止移民逃窜,官兵用绳索将移民的双手绑缚。当移民上厕所的时候,需向官兵乞求解开绳索,因此,至今在我的家乡“解手”仍是“上厕所”的同义词。

浩浩荡荡的移民到了古城开封,开始分道扬镳。我们曹氏家族的移民分别之前,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族长带领族人向着山西的方向膜拜祭祖。族长起身后拿起一个铁锅用力摔在地上,只见铁锅四分五裂,然后他将那些碎片分发给族人,并嘱咐说:“我们族人,来日凭此相聚!”

族人们手持着铁锅的碎片,泪眼模糊,纷纷挥手告别。有的流落到了兰考,有的流落到了通许,有的流落到了杞县。我的祖先离开开封城,沿着贾鲁河向南前进,最终落脚在尉氏县境内的芦湾。

芦湾整体地势略高,东依沙岗,西靠贾鲁河,舟楫在此停泊,当时为一处漕运码头。村旁有一条大道向北经朱仙镇到开封,向南直达尉氏县城。据说从前盗匪猖獗的时候,芦湾墙高坑深,人多势众,盗匪望而生畏;当黄河泛滥的时候,附近的村庄均被洪水淹没,唯独芦湾安然无恙,因此村民们纷纷来此避难。

爷爷说我们的祖先在芦湾安家之后,在这片土地上一边辛勤耕作,一边凭祖传的秘方从事兽医的工作,也没人记得清我们救治了多少动物。

我们芦湾的曹氏家族没有族谱,祖先们的事迹没有文字记载,大都卷入了时间的洪流。

我的太爷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曹文新被抓去在开封当了兵。二儿子曹文中年轻的时候从骡马身上摔下来碰着了脑袋,从此疯疯癫癫,有一天离家后再无音信。三儿子曹文国——也就是我的爷爷,继承了祖业。

那是日本侵华时期,日军侵犯豫东地区。有一天,日军进军芦湾,在村子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慌乱之中,太爷爷让爷爷背着包袱抄小路逃出村子去找当兵的大哥。他自己独坐在屋子里用药碾子来来回回压碾着草药。

日军好像是一群魔鬼在村子里杀戮村民、奸污妇女、烧毁房屋、牵羊宰牛,村子一下子变成了凄惨而恐怖的地狱。一个汉奸带领着日军气势汹汹地来到太爷爷的屋子里。

“皇军的东洋马烧伤了,你赶快去治疗。如果治不好,就杀了你全家。”汉奸叫嚣着。

太爷爷望了一眼汉奸,露出憎恨的神情,说:“我恨日本人,我不愿意为日本人做任何事情。你们杀了我吧,要命一条!”

汉奸听了之后给日军叽里咕噜说了几句,日军气得火冒三丈。

“你如果治好皇军的马,奖你一百个大洋!”汉奸露出狡黠的微笑,使出威逼利诱的手段。

“日本人杀了我们那么多中国人,却让我给他们医治东洋马,我不干!”太爷爷语气坚定。

日军怒气冲冲,拿起刺刀将太爷爷刺死了。

那匹东洋马不治而亡,日军杀了很多村民为它陪葬。

日军离开芦湾的时候,将五六个行动不便的伤兵绑在树桩上,在他们身上浇上汽油,任凭他们用日语大声求救,一把大火将他们烧成了骷髅。

每当回忆起往事,爷爷总是慨叹说生在乱世,人命如同鸡犬;人命尚且难保,动物的生死更是微不足道,兽医又有何用!

我的爷爷到了开封没有寻找到大哥,兵荒马乱中随着逃荒的人群向西逃难。

逃至洛阳境内,爷爷遇到一名生命垂危的国军伤兵。爷爷询问了伤兵的情况,原来伤兵名叫罗大生,是河南长垣人,已参军两三年,在与日军的作战中胸部中了一颗子弹。大军撤退之后,他由于病情严重便掉队了。

爷爷观察了一下罗大生的伤口,只见伤口冒出了脓血。尽管是兽医,从没给人看过病,爷爷却相信兽医与人医很多地方是相近相通的。他全力救治罗大生。他用嘴巴将罗大生伤口里的脓血吸出来,又在伤口上敷上药粉。他跑了很远的路找到一些食物,耐心伺候罗大生。过了一段时间,罗大生渐渐好些了。他们一起上路,爷爷四处寻找着大哥。

几年过去了,爷爷的足迹踏遍了很多地方,却没有找到大哥。罗大生把爷爷当做救命恩人,一心一意帮他寻找大哥。

有一天他们遇到一支抗日军队,有一名士兵说他认识大哥,是大哥的战友。他说大哥在一场战争中已经战死!

爷爷伤心欲绝,跟着这支军队向北前进。在军队里,爷爷救治过伤兵,也救治过战马。

灾难所能毁灭的事物,亦能重生;灾难留给人们的除了身体与心灵的创伤之外,还有绝望尽头的希望。

战争结束之后,爷爷回到了芦湾。据说当时的芦湾已经被战火毁灭,成为了一片废墟。在外地逃难的人们零零落落返回家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那片土地遭受了日军的蹂躏、遭受了战火的焚烧、遭受了洪水的冲击、遭受了鲜血与眼泪的浸泡,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与植物却没有丧失生长的力量。冬去春来,贾鲁河两岸的杨柳依然青翠,南方的燕子依然翩然归来,田野里的庄稼依然生机勃发。

爷爷回到芦湾后,想到自己的父亲被日军刺死,想到自己的大哥身死战场便痛不欲生。他跪在大地上大哭了一场之后,起身抹掉眼泪,开始修建屋舍、开垦荒地。

罗大生衣衫褴褛,从长垣步行到芦湾,好像是一个叫花子。

“我的家人全部死掉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你救了我,我把你当成亲兄弟,现在你是我唯一的亲人。”罗大生泪流满面地对爷爷说。

“大春,以后咱俩就是亲兄弟,你在芦湾安家吧。”爷爷和罗大生流着泪拥抱在一起。

那是初秋的一天,贾鲁河的河水涨势汹涌,滚滚地向南流去。田野里的高粱穗已经发红,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着。从黄河之滨来了一群乞讨的人,说是黄河泛滥了,淹没了两岸的村庄与田野。爷爷给了他们很多食物,还让他们在院子里休息。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和爷爷随口唠嗑,他得知爷爷孤身一人,便说:“年轻人,我只有一个孙女与我相依为命。我觉得你有一副好心肠,是个好人,你把她收留下来做妻子吧。”

那一年,爷爷与奶奶结婚了。当时我的奶奶才十五岁。

爷爷说那段时光在他生命中是最幸福、最美丽的,美丽得像彩虹似的。他下田种地,在村子里医治生病的家畜与家禽,每天都有事情做。每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把饭菜做好,也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家,像是人间的天堂。

很多年后的春节,爷爷用毛笔蘸着墨汁在红纸上写着“福”字,笑着对我们说:“什么是福,左边有衣服穿,右边有田种,这就是福。”有衣服穿,有饭吃,有田种,这就是幸福,这是爷爷那一代人对幸福的诠释。

奶奶生了两个儿子——我的大伯曹培英,我的父亲曹培雄。当我的父亲一两岁的时候,奶奶患了一种怪病,在床上疼痛难忍。大夫看了之后一筹莫展。常言道“病急乱求医”,爷爷听说芦湾向北十多里的朱仙镇有个巫婆能祈福禳灾,十分灵验。他将她请来为奶奶驱邪。

据说那天巫婆在屋子里上了香、烧了黄纸之后嘴里念念有词,手持一把扫帚龇牙咧嘴、上蹿下跳。她爬到奶奶的床上来回摔打,奶奶在床上疼痛呻吟。不久,奶奶安静了下来,躺在床上纹丝不动。

巫婆锐声喊着:“妖孽已被我驱赶走了!”

当爷爷走近床头的时候,在腾腾的烟雾中发现奶奶已经断气了。她瞪着眼睛,死不瞑目!

一转眼,到了一九六七年。在这个世界上,大自然的力量支配着季节的轮换与万物的生长;而人类的力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那年春天,杨柳依然吐绿,小草依然发芽,桃花依然妖娆绽放。而在中国,从城市到农村,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一群红卫兵气势汹汹地闯进芦湾小学,把正在课堂讲课的老师五花大绑捆起来,脖子里挂上破鞋,头上戴上高帽子,开始了激烈的批斗。

红卫兵又闯入罗大生的屋子里,揪着他的头发,对他拳打脚踢。爷爷从人群里挤过去营救他,高声质问:“罗大生是贫农,你们为什么批斗他?”

“他曾经给国民党当过兵,他是反动派。”一名红卫兵大声叫嚷,“打倒反动派罗大生!”

“打倒反动派罗大生!”红卫兵齐声喊着,将罗大生押到街上游街。

红卫兵在爷爷的兽医店里搜到了一本古书《神农本草经》,指责爷爷是封建余孽,押着他和罗大生一起批斗。

一天深夜,夜色漆黑,村庄犹如一艘沉入海底的轮船,沉寂而凄冷。罗大生蹑手蹑脚地敲响了爷爷的屋门。爷爷点上油灯,披着衣服开了门,只见门外的罗大生鼻青脸肿、哭丧着脸。

“兄弟,我不想活了,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我不想过了。”罗大生的眼眶里闪着泪花。

“大生,乌云总会消散,黑夜总会过去。你别想不开,日子再难,挨过去就好了。”爷爷劝慰说。

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罗大生已经吊死在了村口的老榆树上。原来那天深夜,他是来向爷爷诀别的。

在人命难保的年代里,动物更是贱如泥土,兽医也无用武之地。爷爷总认为祖传的医术不能失传,他打算让儿子也做兽医。

我的大伯对兽医讨厌至极。每当爷爷教他的时候,他总是躲得远远的,嚷着:“打死我也不当兽医!我喜欢种菜。”爷爷只好将医术传授给我的父亲。

时间像是一节列车,带着我们驶过不同的年代。时间的列车驶到一九八二年,我的哥哥曹玉龙出生;时间的列车驶到一九八六年,我出生了,爷爷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曹玉虎。他希望我和哥哥能够龙腾虎跃,为家族争光。

父亲勤勤恳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兽医。我的爷爷虽然年迈,却不愿清闲。当有人将生病的家畜或家禽带到兽医店治疗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

“爹,你年纪大了,我治疗的时候,你在旁边坐着看着就行,不用你亲自下手。”父亲一次次地对爷爷说。

“哎,我一看到这些生病的动物,就想治疗,我这是职业病。”爷爷摇着头说。

有一次爷爷被病驴狠狠踢了一脚,瘫在地上,接下来他卧床不起了。他弥留之际,望着我们喃喃的说:“当兵的,死在战场;捕鱼的,死在海里;种地的,死在田里;我们做兽医的,死在畜生身上!”他说完片刻,闭上眼睛辞世了。

我的大伯种了很多蔬菜,隔三差五去县城卖蔬菜,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菜农。他的三个儿子也跟着他种菜、卖菜,从事着与兽医无关的工作。

我的父亲打算将医术传授给我和哥哥,然而我和哥哥对兽医均不感兴趣。哥哥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警察,我希望长大后当一名老师。

那天吃过晚饭,父亲将我和哥哥叫到兽医店,郑重其事地说:“岁月不饶人,我终归会老的。咱们是兽医世家,医术不能失传。你们兄弟两个,谁愿意长大后做兽医呢?”

我和哥哥望着父亲,头摇得像是拨浪鼓。

“唉,你们都不愿意!”父亲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他沉吟片刻,拿起桌子上的圆珠笔说:“看来只好抓阄儿了。谁抓到,这辈子就做兽医。”

“爸爸,你不能这么专制,我们不想做兽医,你就不要勉强我们了。”哥哥高声抗议说。

我的母亲在外面听到声音慌慌张张推开门,对着父亲怒吼:“孩子他爸,你这是干什么!两个孩子还小,我们不能辖制他们的命运。”

父亲叹息一声,将圆珠笔抛在桌子上。

哥哥初中毕业之后去征兵处报名,却因为体重过胖落选。回家之后,他绝食两天。第三天吃了早饭便到城里建筑工地打工去了。他干了不到一个月,又回到芦湾,向父母诉苦,说工地的工作太苦太累。

“你老老实实在家跟着我学做兽医吧!”父亲说。

哥哥别无选择,无奈地点了点头。

哥哥根本不喜欢做兽医,跟着父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混日子。过了几年,哥哥学到了一鳞半爪。当有一些村民养的小家畜生病的时候,父亲便让哥哥去小试牛刀。哥哥治疗的家畜病情不但不好转,反而病情愈加严重,甚至死亡。这种事情接二连三发生,有些村民来兽医店大吵大闹。原来哥哥多次误诊,用错了药品或用错了剂量。父亲一次次向那些村民道歉。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哥哥“庸医”“糊涂兽医”的名声远播,村民们听说他来给家畜看病,都让他吃闭门羹。村民们宁肯让家畜自生自灭,也不让他救治。

父亲十分失望,对哥哥说:“你老老实实跟着我再学几年,学到真本领后再行医。”

“爸爸,我还得学几年呢?”

“至少三年。”

次日上午哥哥离家出走了。他到开封的一家酒店里打工。过了两三个月,他又黯然回家了,说打工太累,还不自由。

母亲为哥哥发愁,思来想去,对哥哥说:“农村养猪的人家多,你卖猪饲料吧。”

从那以后,哥哥在家中卖猪饲料,也算是致力于兽医的下游产业。

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父亲欣喜若狂,他一下子喝了八两白酒。他醉醺醺地对我说:“玉虎,你是我们芦湾曹家的第一位大学生,我骄傲!大学也有兽医专业,你要做一个有大学学历的兽医。”

“爸爸,我选的是计算机技术专业,这辈子与兽医无缘了。”我直截了当地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人进城打工成为了一股大潮流。芦湾年青力壮的人纷纷到了城市,或在建筑工地干苦工,或在厂里流水线上辗转忙碌,或在街头卖水果、卖蔬菜、卖小吃。村子里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孩子了。

村子里饲养家畜与家禽的农户渐渐稀少。兽医的业务寥落,几乎要失业了。父亲的兽医店开着半扇门,他更多时候是坐在椅子上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翻看着皱巴巴的医书来打发时光。

有一天哥哥在家高谈阔论,他说要“复兴祖业”“兽医转型”,父亲在旁边听得兴致勃勃。

“爸爸,现在是太平盛世,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在城里,宠物万分金贵,它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像“兰兰”“花花”“豆豆”等等。有些主人对宠物比对自己亲生父母和亲生子女还要亲热,天天给它们买鸡肝、鸡杂吃,还给它们买衣服和鞋子穿。这正是我们复兴祖业的黄金时代,我们兽医世家也要转型了——经过深思熟虑,我打算在县城开一家宠物医院。”哥哥踌躇满志地说。

“宠物医院?”父亲一脸茫然。

“爸爸,你已经老了,思想落后了。宠物医院就是为宠物看病的兽医店。”

母亲听后,放下手中的菜刀,笑着说:“玉龙这孩子真够聪明的,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

“妈,你怎么支持?”

“银行的存折给你,你看着办吧。”母亲爽快地说。

“我也支持!”父亲笑着说。

不久,哥哥打着“兽医世家”的旗号在县城开了一家宠物医院,至今已经惨淡经营了十多年。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市生活,很少回到家乡,陪伴家人的日子也屈指可数。我总是想念芦湾,想念那里的人,甚至想念那里的某种植物或某种动物。

时间像是一节列车向着无穷无尽的未来驶去。未来,我的家族还会在那片土地上演绎很多故事;未来,我们还将会在那片土地上相聚。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新传说]音箱
    齐富是春天小区的居委会主任。这天他回到家,发现放在桌子底下的破音箱不见了,连忙拉住老婆桂琴询问。桂琴说:“我把它卖给老歪了。”齐富把脸一板:“你咋见钱那么亲呢?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淘来的,还有大用途呢!”说完,他骑着电动车直奔老歪家。老歪是人送
  • [情节故事]谁动了我的余额
    这天下午,大郭把车停在路边,然后去街角的一个自助银行取钱。银行里只有一台能取钱的柜员机,一个矮个子中年男人正在操作。他听到门响,回头看了一眼大郭,目光警惕,身子还往柜员机前靠了靠。大郭见状,就故意踮了踮脚,从对方的肩膀往下看。对方察觉有异,回头不满
  • [故事会]这回累不着
    老刘退休后,一下子闲了下来,为了打发时间,就天天跟小区里的几个老头凑在楼下打牌。有时,老婆在楼上喊他回家吃饭,把嗓子都喊哑了他也无动于衷。为这事,老两口没少吵架。这天,老婆让老刘下楼去买盐。他刚从小区超市买到盐,便被几个牌友拽住了,非得让他凑个手。
  • [幽默故事]一位超牛的外科医生
    接胳膊4小时,接腿6小时,接头12小时——这位外科医生牛不牛?有一次,萨姆和约翰一起外出去砍柴。一不小心,约翰砍掉了自己的胳膊。因为萨姆学过急救,所以见此情景,他显得非常沉着。他迅速地帮约翰把伤口包扎好,然后,又用一个塑料袋将约翰的那只被砍掉的胳膊
  • [幽默故事]选址的秘密
    参加完乡里的农业经济会议后,乡长就交给农业技术员小李一项任务,乡长说:“小李,上面给了我们乡200亩的经果林项目,你结合气候水源等条件到各村仔细考察下,看哪个村最适合。”接了任务,小李就马不停蹄地考察。通过对比,小李选择了天宇村,它不但气候适宜,更
  • [幽默故事]老林的情诗
    老林丧偶多年,一直一个人生活。那天他正在公园闲逛,忽然发现一个打太极拳的女人有点眼熟,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初恋情人阿宝嘛!走上前去,老林心里一酸,眼圈先红了。阿宝也认出了老林,两人握着手,半天没说出话来。在长椅上坐下后,阿宝告诉老
  • [幽默故事]这叫赶时髦
    最近,赵老汉刚从乡下进城,跟儿子一起生活,看啥都觉得特新鲜。一天,他上街溜达,发现街上的男男女女都爱低着头,一门心思用手指划着手机屏幕。赵老汉明白了,现在城里人流行这么玩呀!正巧儿子上个礼拜给他买了一部手机,赵老汉心里暗喜:看来这时髦,咱是
  • [新传说]一手绝活
    席卡之谜田小冲硕士毕业后,考进远城市政府办公室做了一名公务员,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这天晚上,已经八点多了,田小冲还在加班,因为明天要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办”所有人员悉数到场,对会场布置进行最后的检查,气氛显得很紧张
  • [民间故事]唐台烟
    1。真假县令明朝弘治年间,陕甘地区长年干旱,老百姓苦不堪言。西部有个穷县,前些天,前任县令卸任,全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心想“瘟神”终于送走了。可过了没几天,新上任的罗县令胡作非为,贪墨成癖,比上任县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刚上任几天,便把城东一个黄
  • [新传说]给我一万元
    一封奇怪的勒索信,牵扯出一桩漏洞百出的“绑架案”,你猜,背后的始作俑者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傍晚来信这天,警官老王接到了一个奇怪的案子。报案人叫刘贵,是个普通打工仔,在郊区租了一个小单间住。这天傍晚,他从工地回来,房东胡大娘交给他一封
  • [幽默故事]总算好一点
    老李喜欢书法,没事就照着帖子练毛笔字。练了一段时间,他脑子一热,就在街边摆了个摊,挂出一块招牌,上书:“著名书法家献艺,一字百元。”谁知,摊子摆出来好几天,竟无人问津。老李寻思了一会儿,忍痛把“一字百元”改成了“一字十元”,结果还是没人来买字,不买
  • [中篇故事]五个游戏
    1。第一个游戏:谁最该死步入中年的约翰独自出门旅行。这天晚上,他住进了一家小旅店,与其说旅店,不如说是私人宅院。宅院的主人是一位独身老人,名叫麦斯。麦斯为人和蔼,左腿有点瘸,弓着腰,头发花白,他特意给约翰安排了一间上好的房间。吃罢晚饭,约翰
  • [新传说]到底啥意思
    巧安装饰公司最近谈了个大项目:城建局新办公楼的装饰工程。为了这个重要项目,冯经理可没少下功夫,光方案就组织骨干写了整整两周,又辗转托人认识了局长手下的游秘书,好打探内情。到了给城建局作汇报的这天,冯经理早早带着手下牛小海在城建局的小会议室里候着了。
  • [海外故事]木箱里的日记
    詹姆森去世之后,他的太太海伦在整理遗物时,突然想起了储藏室堆放的那只大木箱子。那只箱子里,堆放着厚厚的几沓日记本,它们全是詹姆森的。想到箱子里的日记,海伦想:现在自己可以随意地翻看了,再也不会担心有人会来阻止自己,和自己争吵了。木箱里的日记
  • [幽默故事]复婚
    最近,阿力跟老婆阿芳总吵架,每次吵架,阿芳都嚷着要离婚。这一招还真奏效,阿力一听“离婚”二字,立马就告饶了。这天,阿芳见阿力很晚了还没回家,就给阿力打电话,问他在哪里。阿力说跟几个同事正在“好再来”饭馆喝酒呢。阿芳怒道:“都几点了,你马上给我回来!
  • [小小说]冤家对门
    我是个农村娃,前几年跑到上海来打拼,现在租住在市郊的一个居民小区里。我的职业是房产中介,整天忙忙碌碌的,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一天早上,我正准备出去吃个早饭,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喊:“老公,我没乘到公交车,上班要迟到了,快送送我!”我探头往下一看,原来是
  • [幽默故事]所长拜年
    真是吃饱了撑的!全县赫赫有名的百万富翁、军属丁发财老汉,大年三十在家设赌场耍钱。王村长接到报案之后,气得火冒三丈,急忙找到乡派出所刘所长。刘所长听说有人聚众赌博,二话没说,驾车同王村长向丁发财家跑。他们到了丁家院内,抬头一瞧,窗户堵得严严实
  • [幽默故事]自家孩子谁收拾
    小外孙成了章副局长的烫手山芋。女婿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女儿嫁到了国外,小外孙暂时不能带去,章副局长老两口巴不得哄外孙玩,理所当然地照顾起了这小东西。然而,两口子争着抢着地疼,把小家伙惯得无法无天,这不,刚才姥姥惹得他发脾气,他居然要拧开煤气,把房子点
  • [幽默故事]以旧换新
    表弟开了家伞具专门店。什么雨伞、遮阳伞,大伞、小伞,名牌伞、普通伞,贵的便宜的一应俱全。他的服务态度很好,价格也不贵,但不知怎的,生意却不怎么好。先前还以为万事开头难,得有一个过程,可过了好长时间,生意还是没有什么改观,眼看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在陈强
  • [传奇故事]四只手
    胡二狗是个梁上君子。这天半夜,他从县城的一对老夫妻家偷得白银五十两,之后急匆匆逃往别处。走到荒草岭山脚下时,已过午时,胡二狗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一抬头,看到前面不远处的路旁,恰好有一家小酒馆,于是便走了进去。小酒馆里只有老板娘一个人,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