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

471

发布:2021-06-17 07:55:51  来自 予风复笙歌 觅知友会员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 :匡衡字稚圭, 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 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 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 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 教益。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着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 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 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 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 他的 利用“三余” 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 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 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8、临池学书

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9、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 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
韦编三绝

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 、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 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富贵人家
    小朱长得帅气,可都三十岁了,也没一个结婚对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小朱要求太高,不仅要求对方相貌好、身材好,还要对方家境好,一句话,非白富美不娶。这天,小朱在玩微信,发现附近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小朱立刻发去好友申请。不一会儿,对方就加小朱为好友了
  • 拒绝付出就是拒绝成长
    深秋,李克俭和师傅来到一处果园。果园里有许多苹果树,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声响。李克俭问师傅:“如何能很快地就判断出哪棵苹果树最粗壮呢?”师傅说:“这很简单,你问下果园管理人哪棵结的果实最多即可,那棵结的果实最多的就是最粗壮的。”李克俭跑去询问
  • 一幅油画的完美归宿
    62岁的康特迪曾经是一个画廊的经营者,几年前,他因为股票投资失利而惨遭破产,沦为一名社区清洁工。9月的一个傍晚,康特迪打扫完社区后准备回家,这时有位中年人从一座老公寓里走出来,他指着房子里一大堆破烂纸箱和生活用具说:“我把这些全部送给你,你帮我打扫房子卫生
  • 跌倒时笑最可贵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
  • 义虎报恩
    冀东山区长城脚下,有个叫“义虎沟”的村子。这个山村至今仍流传着义虎报恩的传说。这个村在宋代时归辽国统治,村里有一户王姓人家,男人早逝,丢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儿子王义小的时候,靠母亲给人织布、纺线和浆洗勉强度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儿子大了,生活也没
  • 争夺倒数第一
    这是发生在韩国的一个劳教所的故事。重刑犯及其家属要参加一场跑步比赛,由儿子背上自己的父母,绕着运动场跑一圈,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在等待发令枪响时,原本热闹的赛场突然变得肃穆起来,犯人们身着深蓝色的囚衣,蹲下并向前微倾着探出身子,背上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 冰面平坦
    寺外烟雾燎绕,寒风刺骨。一位状元郎跪在庙门口,请求大师收留他。大师来到门外,问:“为什么要出家?”状元郎流着泪说:“我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状元,全凭文采博得功名,从未遭遇不公,可不想,考取状元达到了顶峰,却被奸人陷害,连个县令也没有当上,实在无脸回乡
  • 感情哪有什么缘分,全靠一起硬撑!
    2018.12.10GOODNOON主咖|CruI最近总在单曲循环《袖手旁观》这首歌,偏爱一句:多想不去想,夜夜偏又想,真叫人为难。有时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会觉得这句歌词写的是有多符合自己心乱如麻的心情。那种翻来覆去百抓扰心的感觉,
  • 名校才女倾心拯救:“爱情替身”转正了
    他们相恋过,却在一年后分手,因为女孩明白自己只是他前女友的爱情替身,可不久之后收到他的求助信时,她又毅然地回到了他的身边……爱情变质,北师大才女黯然神伤2007年5月8日晚上9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大二学生彭韵从北京大学听完讲座出来,拦了一辆出租
  • 奔跑在悬崖
    初秋,我到七岳山采风。莽莽苍苍的七岳山上,有一所在悬崖边的乡村小学。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他叫谢永来,在这个学校已经36年了。7年前,谢永来还是这所乡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来通过考试转了正。他从最开始的每月6元工资,到30多元、70多元,一直到现在每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