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3593
与未来无关的事我从不做
走过的曲折 全会变成彩虹!
离开还是靠近 大学期间,老师在讲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的专业课时,问我们:“假设你一个人外出旅游,来到了一个峡谷,发现几公尺深的地方有一个手提包,而且手提包是打开的,里面明显装有一叠叠钞票。同时,你还发现,在悬崖边有些看起来不是很牢固的树根。它们可以帮助你到达手提包的位置,拿到这笔意外的财富,当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被摔断脖子。请问:你会选择离开还是接近?”
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离开,毕竟,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生命的可贵。
老师没有发表意见,继续问:“如果,那个赚钱的手提包换成是一个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时奄奄一息地发出求救的呼唤——离开或是靠近,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我们考虑了几秒钟后,全部选择了靠近。
“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危机,相同的后果,你们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老师问。
“因为目标不同。一个目标是为了取得财富,一个目标却是为了营救生命。相比较,当然生命要比财富重要。”一个学生说。
“只是因为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不同,所以你们的价值观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换个内容。”老师接着说,“如果你有一个心仪的女朋友,希望能和她厮守终身,但对方却并不这样认为。也许她不是真的喜欢你吧。这个时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么结局会有两个:要么她被感动,被动地和你在一起,但这段感情可能随时都会出现问题;要么她仍旧冷漠地离开你,任你对她再好也没有用。这样你是选择毅然离开,还是坚持靠近?”
我们陷入了两难的思考,毕竟,面对自己所爱(甚至可能是此生惟一的爱情),在尚未出现绝望的信号之前,怎能轻易放弃呢?有些人甚至想,只要能够挽回恋人的心,自己牺牲一切也都在所不惜。
“假若角色互换,”老师看到我们都不吭气,于是话题一转,说道,“你是那个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没有打算接纳对方的前提下,你会选择离开,叫对方彻底死心,还是选择靠近,听任感情自由发展?”
互换了角色之后,我们不再迟疑,纷纷表示:“既然不爱人家,就该及早离开,免得耽误了对方的青春和幸福!”
老师微笑着说:“既然你们能够明白,在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要耽误、伤害别人:那么易地而处,当你是一个追求者时,又何必甘愿自己身陷泥沼之中,糟蹋自己的青春与幸福呢?”
“请问老师,我们今天讨论的课题与人生规划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老师平和而掷地有声地说:“在人生的课题中,离开与靠近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本该离开却选择了靠近,本该靠近却又选择了离开,所以他们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们连分辨离开与靠近的智慧都没有,分不清什么是‘势在必行’,什么又是‘势所不行’的话,那么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将沦为空谈,再怎么学也是枉然啊!”
每个人的开学 都有失望与迷茫 2004年9月,我考入大学。学校不甚喜欢,专业也毫无感觉,我像很多人一样。眼前的大学与心里的预期差距太大。我想,也许我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庸下去了吧?因为高考没考好,我以后也不会有机会进入好的公司实习,也就没有好的工作。也就赚不到钱买好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去哪所学校上学。这句话听起来很站着说话不腰疼,出身名校的人都会说,他们可曾知道。三本院校。甚至二本院校的学生想要争取一个机会所要付出的辛苦?如果成功不在于去哪里上学。那要怎么去成功呢?
郁闷的夜晚,我一个人溜达在摆满地摊的校园里,蹲在某个摊位前扫了一眼学姐的各种锅碗瓢盆书,挑了一本绿皮的《×××精神》(后文简称“绿皮书”),抖抖书上的灰尘,付了三块钱。那时的我,已经被父母和老师教育得完全不相信“精神”这样的字眼儿了,感觉高考失败一切就都完了。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从一穷二白。没底子没背景没后台,经过个人努力奋斗,不抱怨社会,不埋怨不公,让自己的生命发生了质的飞跃,比如年三十没钱回家,跟扫地大妈同吃一碗饺子的:在国外被欺负被鄙视,发愤图强为国争光的;钩心斗角明争暗斗被排挤被打击,依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碗心灵鸡汤!新生培训的那一周,我天天怀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情阅读这本书,感觉他们曾经的苦痛和郁闷,就是我现在的心灵写照。而他们光辉灿烂的现在不就是我奋斗的方向吗?我一咬牙一跺脚。把其中对我有点刺激和激励作用的警句用红笔写在名片大小的白纸上,再把它们都贴在写字台前的白墙上。为了给每日诵读带来一些美感,我还特意把它们贴成了一个大蒲扇形。
我整个生命的小宇宙,每天都会被这本小书上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点燃一次,这本书好像是上帝特意丢下来让我在最合适的时间捡到的,里面每句话每个故事仿佛都是专门说给我的一样。那时的我,和今天很多同学一样。不管去哪儿,都觉得学校不好,对未来4年的专业毫无期待。但无论如何,这也是自己高考得来的啊,抱怨又有什么用呢?
“只要你认准一条路,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去哪所学校上学,而在于对自己未来的看法,保持怎样的心态和追求精神。”“我觉得首先应该勇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要不浪费时间。不断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不断提高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心中的某种失望也就消除了,关键是不要浪费时间。”读书12年,我仿佛探索到新大陆一般地发现。原来普通人的平凡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再一次改变的,而且可以改变得多姿多彩应有尽有!如果书里那些比我更加凄惨和不被相信的人都可以成功。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书里有一句话:“如果环境不动,我自己走。”虽然我还不清楚学校的实力和能力。但是我明白,我必须自己走,甚至,自己跑起来。我不能依靠学校,不能依靠老师,我必须用自己的速度和力量,冲到我想要去的地方。
用生命逆袭自己的未来 提起英文,似乎是每个大学生心中的重中之重。我强迫自己报了一个大学四级的社会辅导班。可那些课堂,对于我这个连四级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来讲,简直是生不如死,更何况六级、“TOEIC”的考试。
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外教来练习听力,我教对方中文,对方教我英文。但是去哪儿找外教呢?我搜肠刮肚,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就是采访外教楼里的每一个外国人。看是否可以结成对子来互相学习语言。于是,我拟定了一个看上去很靠谱的采访提纲,准备好录音笔和采访说明书,发放到外教楼的每个小房间中去。很快,有七八个外国人答应了我的采访邀请,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采访的过程有各种曲折,我问了很多很幼稚的问题,也遇到很多不同的外国人,他们请我听他们国家的音乐,跟我合影拍照,在小厨房给我做他们国家的美食。一时间,我成为了外教楼的常客。很快,我和Colin就成为了互助学习伙伴。我们约定每天早晨6点见面,一起跑步去学校门口吃早餐。再一起去外教楼的天台上安静学习到7点半,再分别去上课。东北寒冬的早晨。本来约定早晨6点钟见面,但是我们每次都好像要为国争光似的,一直比拼谁起得早。
在天台上,望着寒冬里虽是清晨但仍黑压压的天空和静谧的校园,我不知道我的未来会不会因为现在每一天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可是我没有退路。我知道我不能像我的同学那样,尽情地恋爱,无拘无束地吃喝玩乐,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没事儿就逛个街约个会什么的,我不能做一分钟与我未来无关的事情。如果我觉得自己的高考是失常的、失败的,那就要让自己证明那不是一场失败,用所有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个分数所代表的水平。
很久之后。Colin离开了学校,跟一个他爱的东北女孩结婚了,一起去了韩国教语言。他走之前,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他有多感谢我,我让他看到了一种少有的努力的样子。我跟外教楼里其他那些出出进进外教房间的女孩子多么不一样。
我的英文水平,在那个寒冬,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质的飞跃。并且后来顺利通过TOEIC和六级。英语老师跟我说:“所有的英语都是相通的。没有什么为了某个考试准备的内容,另一个考试用不上,关键是,你是否真的下到了工夫。我知道你在准备TOEIC,也知道那个考试对你更加重要。因此一直没有跟你说六级的事情。我知道你很担心这两个考试考不好,但是,一个人不要在乎别人是如何看你的。也不要在乎自己考试成绩的高低,而要看这件事本身你做得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尽力了,是否能用这,些努力让自己安心接受一切结果。”
老师的这段话,让我平和下来,同时,我想起了“绿皮书”里的一段话:“智者随遇而安,不徐不疾,不烦不躁。得不足喜,失不足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