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的记忆
2479
油灯的记忆
作者:豫原(原创)2019.2.于天津
去年秋,回老家看望母亲,老母亲年近百岁,身体还算硬朗,我心里很高兴。一天,我坐在母亲床边与母亲说话,看到母亲床头放着一个条柳编织的旧针线框,我好奇地翻弄起来。针线框里有母亲当年做活的针线包,顶针,几束线团,粗布卷,还有一个旧油灯。我像淘宝人发现了宝贝一样将油灯拿在了手上,并细细地把玩,品味起来。
油灯是铸铁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形似马蹄,燕尾状的灯把,前端成弧状嘴儿。这不就是当年我家使用的油灯吗?它已在母亲的针线框里沉睡了几十年。油灯虽已锈迹斑斑,但似乎还浸有当年的油迹。我反复地观看着,欣赏着------,突然,脑海里闪出了油灯的小小光点,一下子点亮了我心中的回忆。
在儿时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农民家里照明不仅没有电灯,煤油灯也很少,大都点油灯。在我的印象中,油灯有铁制的,铜制的,还有陶瓷的。而大多人家使用的都是这种铸铁油灯。用的油大都是比较便宜的棉籽油,豆油,菜籽油之类。将油倒进灯碗里,再把一根细棉绳浸在油里作灯捻,然后将灯捻一头搭在灯嘴处就可以点燃了。油灯的火头如花生豆大小,着一会还要拨一拨灯捻,打一打灯花。
就是这盏小小的油灯,记载着我儿时太多的故事和记忆。 ( : )
曾记得,每天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家人都坐在油灯下吃晚饭,喝茶,说家事。油灯虽暗,茶饭虽粗淡,但却吃得津津有味,全家人其乐融融。有时,大人们拉家常,小孩子们就在庭院里趁着月光玩捉迷藏,躲猫猫。柴草躲,大门后都成了藏身的好地方。我还常常在油灯下听奶奶教儿歌。至今还记得几句:“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夜间在油灯下母亲纺棉花,缝补衣服和我读书学习的情形。可以说我和弟弟妹妹的衣服大都是母亲在油灯下缝制的。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缝制衣服又快又好。我上学后,夜间,母亲在灯下做活,我就在灯下读书,学习,作作业。我还常把刚学的国文课文念给母亲听,每次母亲都显的很感兴趣。
每年秋后,当地里的庄稼收打入仓后,男人们算是有了些清闲,而女人们却更忙了,我清楚记得,每年这个时候,母亲吃过晚饭,就点起油灯,坐在纺车前纺棉花。只见她右手摇动纺车柄,左手捏着棉花捻子,在纺车的转动中,细如丝般的棉线从母亲的手中抽出,随着手起手落棉线飞一般卷上了纺锭。母亲纺棉花,时常到深夜。一个晚上下来,可纺出两个鹅蛋状的棉穗子。为节省灯油,在我不学习时,母亲总是将油灯亮度拨到最小。我常常在母亲吱吱的纺车声中进入梦乡,也常常在母亲的纺车声中醒来。看到油灯小小的火头在纺车的转动中不停地跳动着,光影撒满了房间-------。
纺好了线,还要织布,染布。过年了,母亲又忙着在油灯下给我和弟弟妹妹缝制衣服。那时候过年衣服多是自织自做的粗棉布,或白布染的各种色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既好看又暖和。当母亲给我们穿上她亲手做的新衣时,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脸上堆满了笑容。
油灯一直用到五十年代末,后来换上了煤油灯,老家人称“洋油灯”,照明上了一个台阶。再后来,又用上了玻璃罩子灯,亮了很多,好似鸟枪换炮了。
小小油灯伴我度过了儿时的年年岁岁,可以说,我的小学时代就是在油灯下学习和度过的。油灯的时代,我亲厉了父母为儿女为家庭所付出的大爱和辛劳,也亲身感受到了油灯下学习的艰苦和乐趣。
小小油灯,是我家,不,也是那个时代的一段经历,在贫穷的年代里,它蕴含着勤俭的家风,彰显着农民们不息和奋斗的精神。
小小油灯啊,承载着我儿时的故事,凝聚着我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