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百姓吟》赏析

728

这首五古,用的是赋体。它从头至尾,娓娓道来中唐时代残酷的现实。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自身的行动进行刻划的,且与所处的环境结合得相当紧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吧。

寒地百姓吟

孟郊

无火炙地眠,

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

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

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

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

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

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

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

君子为郁陶!

孟郊诗鉴赏

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 大蒙矜恤。”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宪宗元和三年(808)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可见此诗当为元和中作于洛阳。孟郊与郑关系如此之好,但他并没有对郑作正面的歌颂,甚至也没有在诗中表现“畿内百姓”如何 “大蒙矜恤”;他所想到的只是苦寒中的百姓,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

全篇立意,可用 两 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席地而眠。本该像今天 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可他们哪里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冰冷的冻土上。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半夜皆立号” ,何其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多少啼饥号寒的百普通百姓!

从“冷箭”一句起,诗人的笔触从地面转向四壁。冷箭、棘针,形容从破壁中吹进的冷风。骚骚,语本《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云岫之骚骚。”注引李善曰:“骚骚,风劲貌。”

一本作骚劳,疑非是。“霜吹破四壁”,极言寒风之劲。霜花竟能从破壁中吹进,屋子缝隙之大可想而知。冷风挟着霜花,穿过破壁,象冷箭、棘针一般砭人肌骨,无此 体验者绝不能写出,有此生活体验而不关心民情者亦不能写出。孟郊是一寒士,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曾云:“郊穷饿不能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故能写出此语。而“苦痛不可逃”一句,则呼喊出受难者的心声。室内尚如此寒冷,何况冰天雪地的室外,即使逃出去,岂不是活活冻死!联系下文来看,这句也可看作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苦寒的百姓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高堂”二句写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直至天明,烹调美味佳肴的香气还久久不散,四处可闻。

同前面所描写的相比:贫者一何苦,富者一何奢!看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确是封建社会一个活生生的存在。问题是在这种对立面前,贫者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还是揭竿而起,同命运抗争?诗人 了后者。他写寒者不胜冻饿之苦,宁愿变做扑灯蛾,被灯火活活烧死。这是受冷之极、渴求 的一种心理变态,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尽管如此,那点燃着兰膏的华灯却被层层纱幔遮蔽,使他(或他们)难以接近。尽管“仙罗”遮挡,华灯难近,寒者还不住地在四周转悠,寻找 ,以求一近“华膏”。“虚绕千万遭”,虽属虚指,然却反映了寒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遇。一个“虚”字,包含了多少惆怅、多少 之情!

“到头”二句,把贫富尖锐对立的矛盾,推向了高潮。寒者绕帐转了不知多少遍,终因冻饿疲惫不堪, 倒地而死。此“到”字即“倒”字,见《说文通训定声》。“到头”便是倒头。寒者一头栽倒在地,死了也无人过问。不仅如此,那些在罗帐里通宵吃喝的 ,还醉醺醺地走了出来,踏着尸体,恣意遨游。如此惨状,惨绝人寰,确实令人难以卒读。在中国文学史上,揭露如此深刻的作品,实在并不多见。

诗中采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如冷箭、棘针之喻寒风,飞蛾之喻寒者;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虚绕千万遭”,“踏地为游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强烈对比中展开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揭露贫富的对立,歌颂寒者顽强不屈的意志,鞭挞富人灭绝人性的逸乐生活。直到最后,作者才忍无可忍地出面责问:“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君子当然是诗人自指,或许也包含郑某一类有良心的官吏。郁陶(音遥)是悲愤积聚之意。这里的问题提得异常尖锐,难道游遨者仅是参加夜宴的几 吗?不,是整个统治阶级,是万恶的封建制度!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左宗棠巧用“洋蒋干”平叛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征讨阿古柏叛军。左宗棠率八万余大军压进西北,边陲如同地震。感受到这股冲击波的,还有英国与俄国。三个月前,
  •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汉献帝刘协
    刘协被贬到山阳后,皇后曹节拼死相争,也得以来到刘协身边。刘协和曹节二人携手到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虽无法与宫中生活相比,却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百姓出于对他俩的
  • 百姓故事:怕老婆
    一  刘家村的刘柱家祖祖辈辈有怕老婆的传统。刘柱的爷爷身材高大,但生性阴柔,说话慢声细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伪娘”;刘柱的奶奶正好相反,身材矮小,但生性阳刚
  • 贴门神祛邪的传说
    过年的时候,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贴门神的习俗。秦州大地也不例外。“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月了。”这俗语就出自这里,其中也有个古老有趣的传说。唐太宗年代。有一年天
  • 《送魏二》赏析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诗鉴赏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从“橘柚香”见出)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
  • 《寄令狐郎中》赏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诗鉴赏这是会昌五年(845)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
  • 掩耳盗铃歇后语答案及解释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
  • 《渡荆门送别》赏析
    作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诗文解释】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
  • 温庭筠惜春词原文及注释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雨。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译文
  • 挥洒斗志成就梦想
    集雄心壮志创锦绣前程一个人仅仅了解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还不够,唯有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的时候,才能真正干成大事!卧薪尝胆尝破茧而触痛1、拼一个秋冬春夏!赢一生无怨无悔!2、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3、十年寒窗磨一剑,是非
  • 爱情搞笑短信锦集
    1、听说你结婚了,你的初夜没有了,可是你的初吻永远还在;所以我就在想,长得丑还是有好处的,这辈子的初吻永远没人要;想想长得丑的男人,初夜永远还在,可是老婆都怀上了。2、说实话,我现在真的是不想在了,我没钱没房没车,每一次爱上一个女的,都会被摔一次,
  • 毛泽东名言语录
    1、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2、毛泽东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主意,用干部两件事。3、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4、获得知识的道路就是要努力学习。5、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www.gushiba
  • 《万山潭作》赏析
    万山潭作孟浩然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孟浩然诗鉴赏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
  • 经典伤心情感语录精选
    1、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2、与你缠绵的每一秒,都是我里的永远。3、在的废墟上聚拢起零碎的之光4、就是个梦,而我睡过了头。5、传说,玛格丽特,是可以预测
  • 形容声音甜美的词语及解释
    燕语莺声【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出自】: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娓娓动听【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听。【
  •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注释
    原文: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与鲜于庶子泛汉江注释:【碧琉璃】瑠璃”。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唐李涉《题水月台》诗:“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宋
  • 李白《静夜思》
    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
  • 寂夜
    寂夜昏暗的灯光冰冷的空气——微阴的台阶上坐着惘然的自己——惨然的面容呵!清冷的月告诉我呵——人生几何!上帝呵!心冷冷心人寂寂人你放肆的玩弄悲哀的乐趣呵!命运——
  • 《筹边楼》赏析
    在一首短短的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我们下面有详细的解释哦。筹边楼薛涛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薛涛诗鉴赏距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