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走百病

2304

发布:2021-10-21 03:28:01  来自 小清新范 觅知友会员

元宵之夜,兴阳县令刘伶为稳定民心,特意邀请守城将领马千户去“闹元宵”与民同乐,夫人桑氏却提出要去城外“走百病”。
  
  所谓“走百病”,又称“遛百病”、“散百病”,每年元宵之夜,平时深居闺房的女眷们结伴出城行走,以求能够强身健体,袪病延年。只是由于近两年世道不宁,“走百病”的妇女渐渐没有了。
  
  刘伶一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夫人你身体一向羸弱,如今闯军作乱,天下不宁,你大半夜的出去,叫我如何能放心?”桑氏却说:“元宵一走百病消,正因为我这一身病躯,所以才要去‘走百病’。你就放心吧,今日到处张灯结彩,不会出事的。”刘伶仍是不允,桑氏只好作罢。
  
  不料,闹完元宵,刘伶回到县衙,却发现桑氏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她带着一名身健体壮的仆妇去城外“走百病”了。
  
  刘伶大惊失色,恰在这时,随同桑氏前往的那名仆妇跌跌撞撞地回来了,哭号着说:“大人,不好了,夫人……夫人不见了!”
  
  据仆妇说,临出城门时,桑氏让仆妇走在前面。因为兴阳县“走百病”的习俗还有个讲究,途中必须走过三座石桥方才能够回头看,就是俗称的“过三桥”。于是,那仆妇就遵命在前面一直闷头走,直到走过三座小石桥,她回头去看,才发现身后的桑氏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刘伶顾不上责罚失职的仆妇,当即亲自带上衙役到城外寻找桑氏的下落。
  
  然而,一干衙役折腾了大半宿,差不多找遍了城外所有的石桥,愣是没有发现桑氏的踪影。刘伶心急如焚,正在这时,有个衙役匆匆来报,说是在城门上发现了一个蹊跷的血掌印!
  
  刘伶来到城门一看,果然见城门中央的铜门钉上有一个血迹未干的手掌印。这个掌印手形娇小,显然是女子的掌印。难道,这个手掌印是桑氏留下来的?
  
  桑氏为什么要在城门上留下这个掌印?难道她遭遇了不测?看着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血掌印,刘伶越想越觉得不妙。这时,旁边一个衙役若有所思地说:“莫非夫人这是‘摸钉求子’来了?”
  
  刘伶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兴阳民间有“摸钉求子”的说法:凡久婚不孕的妇女,只要在元宵夜“走百病”的途中,暗中去摸城门上的铜钉,便会求来“添丁”之喜。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很荒唐,但据说真的有许多人如愿以偿,求到了子嗣,所以不少不孕妇女效仿。
  
  刘伶娶桑氏过门已经三年有余,夫妻俩感情甚好,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桑氏至今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刘家已经三代单传!为这事,夫妇俩没少着急上火,一面到处求医延药,一面求神礼佛,然而桑氏仍是迟迟不孕。
  
  由此看来,桑氏今夜极有可能是到城门口“摸钉求子”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一片诚心,她甚至忍痛刺破手掌,在门钉上摁下这个醒目的血掌印。可是,她人到哪里去了呢?
  
  这时,天已经大亮,刘伶回到县衙,正要增派人手去寻找桑氏,却发现桑氏自己回来了。原来,她半路上感觉体力不支,便在路边小歇了一会儿,结果没有跟上那身强力壮的仆妇,糊里糊涂间又迷了路,在城外折腾了大半宿。至于那个血手印,果然是她为了诚心求子而摁上去的。
  
  原来是一场虚惊。见夫人平安归来,身子也无大碍,刘伶松了口气,便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没想到,两个月以后,桑氏忽然开始厌食,还呕吐不止,请大夫来一把脉,发现她竟然有喜了!刘伶自然是欣喜万分,特意找来了一个有照料孕妇经验的婆子伺候她的生活起居。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有了身孕之后,桑氏的性格忽然变得孤僻起来,整日在房内闭门不出。
  
  就在这时,闯军攻城掠池的消息频频传来,闹得人心惶惶,兴阳守军的粮草却严重不足,于是筹备粮草的重任便落在了刘伶身上,马千户频频派人来催逼,令他焦头烂额。
  
  这天,刘伶正在为筹措粮草的事情犯愁,负责照料桑氏的婆子大惊失色地跑过来,叫道:“大人你快去看看,夫人的肚子忽然疼得厉害,怕是动了胎气……”
  
  刘伶大吃一惊,快步跑到内室一看,只见桑氏面黄如土,额头上汗出如豆,显然是动了胎气。刘伶连忙让人去请大夫。然而还没等大夫赶到,桑氏已经流产了。
  
  流产以后,桑氏大病一场,加上丧子之痛,让她身体更加虚弱,全靠一碗碗汤药续命。刘伶因为忙于筹措粮草事务,无暇顾她,干脆搬到书房就寝。
  
  刘伶费尽心力,总算筹到了一部分粮草,然而就在送交军营的前夜,官仓突然起火,筹来的粮草被烧了个精光。马千户闻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险些一剑把刘伶斩杀,考虑到闯军已经快要兵临城下,筹粮事大,这才按捺住火气,令他速速再去筹措。
  
  这天晚上,桑氏忽然拖着病躯来到书房。多日不见,桑氏憔悴了许多。刘伶感到有些意外,扶她到桌边坐下,问:“夫人可有什么事?”桑氏淡淡地说:“我想请你陪我去城外‘走百病’……”
  
  不等她说完,刘伶就不悦地皱眉道:“元宵已过,还走哪门子百病?再说我公务繁忙,没空陪你胡闹!”
  
  桑氏仍然淡淡地说:“我是为了你着想,你沉疴在身,正需要‘走百病’袪袪痼疾!”
  
  刘伶不禁大怒:“你这个疯婆子,我身体康健,何来沉疴?”
  
  桑氏却冷冷一笑:“病在你心里,你难道还不自知?那婆子已经招认,是你指使她的。”
  
  刘伶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原来你已经知道了!没错,确实是我让那婆子给你下了堕胎药。可是那个孽种从何而来,你难道不心知肚明?”
  
  说到这里,他鄙夷地看了桑氏一眼,“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元宵之夜,你究竟遭遇了什么,以为我当真不知道吗?”
  
  桑氏呆住了,半晌才流着泪道出实情:那天晚上,桑氏怀着虔诚的求子之心去“走百病”,不料当她支开仆妇返回城门摸钉的时候,忽然几个汉子从城中驰马飞奔而来,马背上是劫掠来的年轻女子。那些人见桑氏貌美,岂能放过?挣扎之中,桑氏在城门上留下了那个血手印。
  
  接着,那些人居然将她们掠到军营。桑氏这才知道,原来是官兵扮作匪类劫掠民女淫乐,而那些遭到污辱的女子既顾及名节又害怕官兵,所以都不敢声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没有妇女敢再去“走百病”。
  
  桑氏性格刚烈,抵死不肯就范,后来官兵听说她是县令的家眷,有所顾忌,只将她恫吓一番,放了回来……
  
  桑氏惨然笑道:“我知道以你的狭獈性格,不会相信我。既然你怀疑我不贞不洁,为何还能隐忍到现在?”
  
  刘伶呆了呆,冷笑一声:“事到如今,我把一切说给你听也无妨。我隐忍到现在,还故作不知,是因为我早已知道官兵劫掠民女淫乐乃是马千户纵容所致。他手握重兵,我一个小小县令当然斗不过他,但是污妻之恨却不能不报,我倒要看看,没有了性命攸关的粮草,他这个带兵之人如何去抵抗闯军!”
  
  “这么说,是你放火烧了官仓的粮草?”桑氏大吃一惊,当日她没有讲出实情,正是担心刘伶会迁怒马千户,在筹措粮草时挟私报复。
  
  她仰天长叹一声,说道:“你纵火烧掉官兵粮草,并非为了我,而是不满于那马千户不将你这个县令放在眼里,对你肆意驱使,你隐忍多时,等待的就是这么一天。如今闯军即将兵临城下,那马千户无草无粮,必定军心涣散,无力抵挡,从而为闯军所杀,到那时,你却已经卷带细软远走高飞了。亏你身为兴阳百姓的父母官,竟拿一县百姓的安危去泄一己私愤,这种行径,岂止是病入膏肓,简直已经是丧心病狂!”悲愤之下,她捂着胸口,已经有些站立不稳。
  
  面对桑氏痛斥,刘伶虽面有惭色,却还是不服气地反驳道:“若说有病,这大明从上到下都已沉疴难愈,朝中君臣勾心斗角,贪腐成风,完全罔顾百姓死活,以致内有李闯起兵作乱,外有清人步步紧逼。军中将领不思报效国家,反倒一味骄奢淫逸,本是镇守地方的千户,却纵容部下淫掠民女!这样的朝廷,多苟延一日,百姓就多受苦一天,何不来副猛药结果了它?我的苦心,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桑氏吃惊地看着他,想说什么,却忽然大咳起来,咳出大口大口的鲜血。刘伶大惊失色,连忙叫人速去请大夫。当晚,桑氏吐血而亡……
  
  兴阳很快被闯军攻破,城中乱作一团,百姓死伤无数。几个月后,闯王攻陷北京,称帝立国,但天下并未太平,反倒是更乱了。
  
  转眼又是元宵之夜,兴阳县内仍是一副乱糟糟的样子。城外乱坟地,神情落魄的刘伶抱着一坛劣酒,一边喝着,一边对着一座不起眼的孤坟喃喃自语:“夫人,我确实错了,当初我用一碗堕胎药想医好心病,却亲手害死了自己的亲骨肉。我本来以为,李闯会是医治这乱世的一味猛药,没想到却是错了。这天下,难道真的无药可医了吗?”
  
  说到这里,刘伶抬头望天,已是泪流满面……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不能
    清晨醒来想着你每天恶魔般的偏头痛常常将你从凌晨的任何时间段折磨醒我却只能远远的住在城北感受你的难受让你日复一日的倍受折磨却不能阻止你日复一日的吃着止痛药我默默地揪心地心疼暗地里咨询过很
  •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
    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更美,相逢如是,亦如是,当现实的情形不按照的情形发展,事实出现与不统一的结局时,便产生了。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的力量,也许带走了太多东西,可是却留下片片。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到深切的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的活过
  • 老师浓浓的爱
    我的老师姓胡,不过我们都不叫胡老师,而叫“胡老帅”胡老师也不说我们,就任由我们闹。记得有一次,我的嘴巴因为不适应冬天的气候,变得又红又肿。而我是住校生,又没有电话卡,所以我只好忍着,不吭声。上课了,我嘴巴痛,一直不敢举手,胡老帅发现了我的异常,趁着同学们在
  • 《浣溪沙》原文注释
    原文:浅褐衫儿寿带藤。碾花如意枕冠轻。凤鞋弓小称娉婷。约略梳妆随事好,出尘标韵出尘清。一枝梅映玉壶冰。注释:【玉壶冰】成冰,形容寒冷。唐《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研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元杨维桢《吴子夜四时歌》:“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 双枪女英雄-贺子珍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还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站在旁边的贺敏学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做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
  • 最难忘的回忆,当然也少不了最难过的回忆
    我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被算计,不喜欢假假的友情我喜欢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傻傻的,每天简简单单的过日子我想像曾经那样,几个人围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不耍心计,不挖苦,不讽刺,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讨厌有些人一句话能杀死一个人,讨厌有些人总是
  • 穿墙取物的异术
    故事是在文革的时候,关于文革我就不多说了,只说在河南有那么一群人由于“思想腐朽,满是封建糟粕”被下放到了一个半军管的农场。虽然这些人每日白天要下地干农活,晚上就要集中在一起学习“最新指示”,但也不能说这群人是被劳改的,因为当时有一个很正式的称呼,叫“集训队
  •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原文: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赏析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
  • 心情随笔——关于你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在陶醉地听着一首首小情歌,不知疲惫的你安然入睡否?我喜欢白天的你呆呆的笑容,还有看我时的专注的眼眸,当你孤单一个人的时候,我却能感觉你的心冷冷的跳动,每次面对外界俗世的沧桑,你总喜欢戴上酷酷的眼框,然而我在你睁睁的眸子里,看见的却是满满
  • 中医养生秋季养生祝福短信
    1、冬季忌食苦寒的食物,因为苦寒之物有泻的作用,易伤阳气,扰乱闭藏之气,有损脾胃;大寒之物,易引起腹泻,多吃就会对身体无益。2、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抹在患处可医治由真菌和细菌感染取站位或坐位,头颈用劲后神,双手交叉用劲阻之,颈臂持续用劲对抗片刻后放松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