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不如远亲
1895
刘老汉的儿子在大城市打工,成家立业后很少回家。时间长了,刘老汉难免想念儿子,于是决定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
临行前,刘老汉特地从山里采来一麻袋野山药。听人说,这种野山药健脾养胃,在大城市特受欢迎。
刘老汉来到儿子家,全家其乐融融。但是儿子媳妇见老父亲拎了这么一大包野山药,既心疼又好笑,说:“爹,您带这么多干吗?啥时能吃完呀?受潮发霉了岂不可惜?”
刘老汉嘿嘿一乐,说:“本来就不是让你们吃的,我刚才数了,这楼上楼下有一二十户邻居,每家送一点,说不定还不够分呢。”
儿媳一听,笑了起来,她说:“爹,我们邻居之间从不来往,你送不出去的。”
“远亲不如近邻。不来往还叫啥邻居?”刘老汉固执地说,“我就不信好东西送不出去。”
两天后,刘老汉装了几根山药,来到对门敲门,喊道:“有人吗?”他一连叫了几声,门才裂开一条缝。一个头上扎满烫发卷的女人探出头,她隔着防盗门窗,打量了刘老汉一下,冷冷地问:“找谁?”
“我是对门的邻居。”刘老汉指了下自家房门。
女人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问:“什么事?”
刘老汉扬了扬手里的塑料袋:“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野山药,送你几根尝尝鲜……”
那女人却脸色一变,尖声叫道:“不买不买,不买你们外乡人的药!”说罢,“砰”的一下关上了门。
刘老汉吃了个闭门羹,本想再解释一下,可一见这架势,只得苦笑着提着山药,朝楼上走去。
楼上住的是位戴眼镜的男士,他一见野山药,连声夸道:“好东西,好东西,多少钱一斤?”
刘老汉遇到了知音,高兴得摆摆手,说:“不要钱,你只管拿去吃就是了。”
“什么,不要钱?”男士的眼珠几乎要从镜框里蹦出来了,他追问说,“为什么?”
“楼上楼下邻居,要啥钱哟?”
那男士一边关门,一边嘟哝说:“哪有天上掉馅饼的……”
刘老汉一听,倔脾气也上来了,说:“什么人呀,把别人的好心当做驴肝肺,想吃我还不给你咧!”说完,他气冲冲又向楼上走去。他挨门挨户地敲了一阵,都没人应声,正要下楼时,突然看到一个背书包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一见面就很有礼貌地喊了声:“爷爷好!”
刘老汉喜出望外,于是问:“小姑娘,你在几楼住呀,你家大人呢?”
谁知连问几声,那小姑娘就是扑闪着大眼睛不回答,最后她才说:“爷爷,请您讲普通话。”这让刘老汉傻了眼,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此时,一位老者喘着粗气上了楼,他远远就操着本地话训斥小姑娘说:“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你就是不听……”
小姑娘脸一红,和刘老汉说:“我外公来了,您跟他说好啦……”说着一溜烟进了家门。
虽说刘老汉感觉到对方的态度不友好,但他还是一厢情愿地凑了过去。谁知对方连退几步,一边用手紧紧护住菜篮,一边大声嚷嚷起来:“你要干什么?”说完,也踉踉跄跄地逃进了家门。
刘老汉悻悻地回到家中,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心里直嘀咕:这城里人都怎么啦,连个人情世故都不讲……他正暗自生气,就听得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男子一见面就喊:“表姨夫,我来看看您。”见刘老汉还在疑惑,又操起家乡话补充道,“表姨夫,不认得了?我是老杜家的二娃呀。”
刘老汉这才认出,来人是妻子的一位远房外甥。他连忙把二娃让进屋,一面倒水,一面问道:“怎么,你也在这里打工?”
“是呀,都七八个年头了。”
“做什么工作呀?”
二娃谦虚地说:“嗨,我能干啥?一没文凭二没学历的,就在你们小区对面摆个小吃店混日子呗,有空您来尝尝。”这时,他一眼瞅见野山药,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是咱本地的野山药吧?”
刘老汉便点头说:“你喜欢就拿走,我带来一麻袋呢。”
“真的?”二娃一下来了兴致,“这野山药在这可是个金贵玩意,听说在大饭店一碗汤就要这个数呢!”二娃边说边竖起了食指。
刘老汉惊奇地问:“要10元钱?”
“哈哈,10元钱只能尝一口,要100元!”二娃眼珠一转,说,“这样吧,您把山药都给我,我推出一道‘野山药糯米羹’,月底结账,挣的钱咱爷俩二一添作五……”
刘老汉听了,把一麻袋山药都给了二娃:“都扛走吧,反正也送不出去,坏了挺可惜的。”
让刘老汉大吃一惊的是,半个月后,二娃将一叠钞票塞给了自己,说,这是十几天的红利,到下月底起码还得翻三番。他还补充说:“您带来的野山药快用完了,您干脆再回家收购一批吧,路费我出……”
第二天清晨,刘老汉半信半疑地来到二娃的小吃店,只见店门前排着长队。他走进店内,意外发现了自己楼里的几个邻居:头上扎烫发卷的女人、戴眼镜的男士、讲本地方言的老者都端着拳头般大小的瓷碗,有滋有味地品尝着里面只有薄薄几片山药的糯米粥。
那个头上扎烫发卷的女人一边喝着,一边朝同桌的老太太夸道:“妈,这米粥营养很好,才20元一碗,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