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爱车服务俱乐部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区块链软件开发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软件开发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高考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华夏游戏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术外包兼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青羊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曼联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神盾局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盲人摄影师

4252

发布:2021-11-26 08:17:57  来自 小清新范 觅知友会员

照片上除了一个闪着橘黄色暗光的“6”字,别无他物,旁人不明就里,但当事人孙志远却想了很多,“这算我的生活,我抓住了它。”他戴着眼镜,不留意很难发现,他的目光与众不同。

盲人摄影师 “我是个视障人。”孙志远说。五年级时,酷爱运动的他突然左眼视网膜脱落,最后失明。半年后,他的右眼也坏了,视力还不到0.01。

外面世界的大门轰然关上,只留下一条细缝的微光,这是孙志远对世界的感知。

那一年,孙志远刚12岁。他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作为“盲人”的自己,还能“重新看这个世界”。

孙志远一直是北京“1+1声音工作室”的成员,这是一家以视障人为主体的公益机构,平时主要通过广播,与健全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2009年,工作室与英国的一家公益机构PhotoVioce开展了盲人摄影培训。

盲人摄影是一个合作完成的工作。志愿者和盲人,两人一组,共同确定拍摄主题,寻找表现方法。盲人很多时候想拍摄的,是一种对世界的私人化的认知感受,是一种抽象的想象,比如孙志远的那个“6”字,是他工作和生活的楼层。那天拍摄时,孙志远拿着相机,摸索着进了电梯,摸到6,按下,然后等了几秒,电梯叮咚一声响,他迅速双手举起相机,紧贴在脑门上——这是盲人控制相机简易可靠的方式之一,可以保证相机更稳、位置更正,在志愿者的提示下,调整自己与“6”之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按下快门。

而先天失明者他们对空间、颜色、角度都很难理解,他们拿起相机显得慌乱和局促,只能通过触摸了解闪光灯、自动档和镜头,依靠声音判断开机、关机和聚焦。不过,拍照时他们有时还会忘记相机的状态,就只能关机再开机。

拍照前,培训师往往先让他们听两分钟音乐,然后,每人用相机去表现与听音乐时相似的情绪和画面。孙志远听的是一段拉美曲风的歌,由缓慢渐而欢快,他说,起起伏伏的音乐让他满脑子想的是一个画面:“傍晚,暮色昏黄,罩着一棵大树,树下坐着他和几位朋友,大家在闲聊,有一人开始讲他去拉美冒险的故事。”每个人想到的画面都不一样,听先天失明者的描述,仿佛看一张印象派绘画。

拍照时,一旁的志愿者会不断用语言告诉盲人四周的景观如何,一起去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漂亮”、“鲜艳”、“广阔”等词不能用,先天失明者无法理解它们,志愿者通常需要拉着盲人的手,一边讲述,一边去触摸,这是他们熟悉的方式。

除了志愿者的语言引导,盲人摄影时,很多会依靠自己的鼻子和耳朵。李彦双就一直对水很好奇。当水龙头打开时,哗哗流淌的水流带着下坠的力量,冲击在手掌上,但抓不住留不下。她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拍了半个小时,只为抓住水滴离开水杯的那一瞬间。这张照片上,右上角是半只水杯,一滴水挂在杯底,行将下落,往下便是一只大手,那是志愿者的手。

摄影的过程暴露出了盲人生活常识的欠缺,比如有人想拍“烫”,因为他每天摸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天桥栏杆,印象深刻;有人则想拍飞鸟,因为经常能听到鸟叫,但他们并不知道鸟有多高,不知道飞行时有什么阻挡物;还有人想看到给树木浇水后,树木是什么样子,会和人吃饱饭一样兴奋吗?

还是有些新东西被创造。比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音乐教师金威,他的视力只有0.08。“如果我想拍摄日出,我就用心体会太阳在我身上的热量;如果我想拍摄石头,我就用心触摸它,在拍摄以前感受它的角度。”金威说,“面对常人所忽视的生活细节我会落泪。能够看到,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奢侈。”

摄影这件事,让孙志远建立了信心,盲人摄影如此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也能“拿下”,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去尝试呢?

其实在国外,盲人摄影早已发展很久,并出现了Eckert这样的知名盲人摄影师,也出现了很多教盲人影像的专业培训机构。但在中国,盲人摄影还是个新鲜事物。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者是盲人的3倍。中国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和3个低视力患者。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达到5000余万。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我的身体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无论孙志远还是金威,他们都对这句话感触良多,“身为盲人,要给自己自由,不能自我禁锢。尽管失去视力,但我们没有失去自我的视觉”。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
  • 揭秘: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握手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周恩来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决然没有想到这是周恩来在他的镜头中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更没有想
  • 盲人与猎人
    在非洲有一个名叫吉伯罗的盲人,他住在一个圆形的茅屋里,每天在他的园子里劳作,照看一排排的太阳花、南瓜和玉米。他劳作的时候唱着甜蜜的歌,有很多鸟飞到园子附近的
  •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你们不认识我吧,等你们看完这封信,你们就会了解我的。我是一名在城市里的,我叫王泽宇,是个调皮的,我的爱好很广泛,如:骑自行车、电脑、音
  • 真爱茶末香
    卡库科小镇挨着非洲北部的原始丛林,一个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就设在那里。秋天,来自挪威的小伙子迈克与随他奔赴非洲的盲人女友贝蒂结婚了。一天,迈克牵着贝蒂正在
  • [小小说]寻找美女
    吴永嘉业余爱好摄影,每到假期,就喜欢拿着相机到处遛达。这天周末,他乘车来到离城一百多里的乡下。吴永嘉下车的地方,青山绿水,景色迷人。他拿着相机,随心所欲地乱
  • [幽默故事]抹不下面子
    工作后,大钟迷上了摄影,他特意买了一部相机,没事就在城里转悠拍照。有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前年,大钟参加了某报举办的摄影大赛,结果得了铜奖。大钟喜出望外,意
  • 爱的足迹
    在我们身边、中处处都被爱感染着,因为爱能让奇迹发生。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背着书包正准备过一条斑马路,我见红灯在闪闪发亮就停住了脚步。只见对面有一位盲人
  • 恐怖影像
    今夜的故事名为《影像》东子是个摄影迷,喜欢摄影的他,几乎只要有时间会拿着dV到处乱拍。他会把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都会记录下来。成为他经典的回忆。
  • 盲人的眼
    作者:武俊祥一个盲人说风是他的眼一丛芦花地使他感觉到四季在变幻(:)听吧,远方忽强忽弱的呼号总能传递一些什么飘舞的芦花就像漂亮的睫毛轻轻地从指尖眨呀眨
  • 面具
    我有两个面具。我之所以买它们,是因为它们的样子太了。在此之前,有朋友自泰国来,给我带来一个他们的面具,是一个脑袋,像人,又像兽,涂着各种各样的颜色,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但是我觉得一点都不,甚至把它当成了玩具。那么,这两张脸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不是脑袋,仅仅
  • 恐怖zippo
    老板!这只火机咋卖地?我一边打量着手里的这只很特别的火机,一边向老板询问着价钱!哎呀,这位老弟,你可真是有眼光啊,呵呵,这批火机我们一共进了64只,只短短的一上午,就被抢购一空了,你手里的,是最后一只.....!我挥了挥手,示意他停下来,因为我知道,下面还
  • 温泉乡的传说
    多年前,有一大群高中生去东部毕业旅行,大夥想想就要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联考期,於是决定在这最後一次一同出游的期间,彻夜狂欢。全班只有两个女生不想去,於是全班同学皆一同去夜游,只有她们两个留在旅馆里,a、B两女决定趁着大夥都不在先去洗澡,以免一堆人回来又是
  • 梦中情人
    上世纪九八年、九九年的时候,我在一家施工企业杂志上班。杂志社不管午饭,每天中午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中午一下班,我就会到建设部附近一个川味饭店去吃饭,那时候物价还不高,一笼包子两元五角,一碗担担面一元五角。吃得人大汗淋漓,肚子老饱,心满意足,感觉整个世界都很
  • 杜鹃山下
    我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山路,不停打着方向盘,把我的白色富康开进了我从小就很熟悉的杜鹃山脚。这条山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不知走过多少遍,没想到至今还是没有一丁点变化。在外面的世界奔波闯荡了十年,我终于又一次把脚踏上了这方生我养我的故土。其实这次回来,主要还是因为
  • 幽灵之家
    为了一个秘密,我和蓓儿、晓梅、莉莉四人来到了二十年前被烧为灰烬的房子——传说中的“幽灵之家”。二十年前,一场火灾,烧死了这栋房子的一家三口,可是,当火扑灭后,从废墟中人们只抬出了两具被火烧焦的,至今,关于那具丢失的尸体还流传着各种说法。幽灵之家,在半山中。
  • 鬼门
    人进出房子需要经过门,不论是大门还是房门,甚至窗户也是一种出入口,有一定的空间能让人进出。但有没有人想过,在看似毫无缝隙的墙壁上,也许会有一道肉眼看不见的“门”呢?有个女同学给我打电话,想请我到她的新居坐坐,谈话间得知,她在两个月前结婚了。结婚也没请我,现
  • 卫武营的故事
    本人是陆军⒈⒎⒈⒏梯次的中鸟(不老不菜),於83年11月在高雄卫武营入伍,在受入伍训时曾碰上一件事,说来同各位朋友参考!当时刚好是晚餐过後的休息时间,本来大家都在中山室(也是餐厅)闲聊。突然有两位弟兄起乩,嘴中念念有词,把我们这些菜鸟吓了一跳,几位有经验的
  • 春香
    她是个爱笑的小姑娘,个子小小的,脸蛋小小的,笑起来小眼睛眯得看不见,声音很动听——就是银铃般的。那时候我在一个叫“院头”的小村子里,跟着姥姥过。小时的颠沛流离,这边就不仔细说了,反正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无人依托就让姥姥照顾我,为此很受我那刁钻泼辣的小舅妈欺凌
  • 新居民区
    福州一个旧城区改造,在城郊建了一片新居民楼,给一百多户拆迁户安置。拆迁户大多很满意政府的安排,欢天喜地地搬迁入住,此事还大篇幅地上了地方电视新闻。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新区的条件比旧区优越得多,就算位置有些偏僻,但是依山傍水,比市区的喧闹和废气好多了。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