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游戏美术外包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配音摄影达人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科技前沿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生活达人时尚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有缘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百家姓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工业设计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之旅婚纱摄影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手绘动漫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幽默故事]有人给我送礼

3332

搬入新家后,门口经常会出现神秘人送来的“礼物”,一开始是白菜萝卜,后来却成了一袋袋垃圾,究竟是谁在搞鬼?
  
  我和妻子买了套二手房,是某大局长以前住过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妻子就冲我道:“真怪,今天我回来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包,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棵莴笋……”我说:“是不是对门邻居的啊?”妻子说:“问了,不是他们的。”
  
  又过了几天,我又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个萝卜和一棵白菜。问邻居,不是他们放的。真是怪了!如果是有人以为局长还在这里,来送礼,不会这样送吧?妻子想了想道:“也说不定,现在有的领导不是吃特供吗?送蔬菜也合情合理。”
  
  为此,我特意在门上贴了张字条:“局长房子已卖,不住此处。”
  
  可接下来,还是时不时有人送东西放在门口,有一次居然是一些烂苹果、烂香蕉。妻子说:“肯定是局长得罪了人,遭到报复,我们被误伤了。”我摇摇头道:“我在门上贴了字条啊!”妻子道:“正是因为你这个提示,对方才认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过我还是很奇怪,先前送的是好东西,现在怎么就是乱七八糟的臭东西了呢?妻子说:“先前是送礼的,现在是来报复的,属于不同的人,局长嘛,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一天我快到家时,发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下楼来,冲我“嘿嘿”地笑了一下。我感到奇怪,走到家门口,见地下放着一个塑料袋,忙打开一看,又是一袋装有烂水果的垃圾。就是他!我明白过来,撒腿追下楼去。
  
  男子跑得很快,直到追出小区,才看见他的身影。我边跑边喊站住,男子却回头对我“嘿嘿”地笑。待我追上他,质问他为什么放垃圾在我家门口,男子还是一个劲地傻笑。见对方疯疯癫癫的样子,我就猜他脑子肯定出了问题,只好算了。
  
  回到家中,我向妻子说了经过。她惊讶地道:“真怪啊,一个疯子,我家住在五楼,他怎么就认定将垃圾放在我家门口呢?”
  
  平静了一段时间,我和妻子都认为那疯子不会再来了。可谁知好景不长,家门口又出现了装有烂水果等垃圾的塑料袋。我咬牙切齿道:“这回不管是疯子还是正常人,抓住了就不放,一定要弄个明白!”
  
  这天,我刚打开门,就见门口放了一袋烂水果,同时听到楼道里有脚步声。我迅速追了出去,很快便看清了,走在前面的正是上次见到的那个男子。我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他,然后愤怒地质问。可他却只知道“嘿嘿”傻笑。正不知如何办时,旁边有个中年妇女道:“哎呀,你怎会和他理论啊?他是刘疯子,脑子有问题……”我说了自己的遭遇,中年妇女很奇怪,也很是热心,带着我去见刘疯子的家人。
  
  我向刘疯子的家人说明了情况,他们也很意外,不断向我道歉,说以后一定多加照管。我哭笑不得地道:“真不知是咋的,我又沒得罪他,难道是前世的冤孽吗?他老是把那些烂苹果之类的垃圾和脏东西放在我家门口……”
  
  刘疯子的老婆说:“这疯老头,经常在垃圾堆里捡东西,肯定是你家位置方便放东西,所以刚好适合他。”我摇摇头道:“不啊,我家在五楼,原来住的是一个局长,再说他怎么不放在我家对门,而单单选择放在我家门口呢?”
  
  刘疯子的老婆一听,赶忙打断我的话道:“你家原来那个局长是不是姓张啊?”
  
  我点点头。再一问我所在的小区,刘疯子的老婆一拍大腿道:“对了,肯定是这个原因,我老公原来在张局长的单位当临时工,经常去给张局长送礼,后来我老公还是被解聘了,他想不通,脑子出了问题,疯疯癫癫的,先前还把家里的菜、糖果、酒等往外拿,后来我们就将那些东西藏好。看来他是习惯了去张局长家送礼,即使疯癫了也能找到,照送不误……”
  
  我顿时明白了过来,先前放在我家门口的菜、糖果、酒等东西,也是刘疯子所为,在他家人将那些东西藏好后,他只好去垃圾堆里捡烂水果等东西来做礼物。真沒想到,送礼才有希望,即使一个疯癫的人,也还能铭记着。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我的暑假班培训
    今年暑假,我报名参加了少儿主持培训班,感到很有意义!在主持班里,有两位富有朝气的年轻老师讲课,讲授方式独特有趣、轻松幽默,同学们被逗得笑声不断.老师为了让同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狗耕田
    从前有哥弟俩,父母去世了,留给他俩一头牛,一条狗。阿哥很自私,喜欢欺负阿弟。有一天,阿哥把阿弟叫到跟前,对他说:“阿弟,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我要跟你分家了,我是阿哥,我要牛,你是阿弟,你要狗。”就这样他们分家了,哥哥带着一头牛,弟弟带着一条
  • “外婆”变“妈妈”,她给了一个脑瘫孩子未来
    春寒料峭的3月,她照例骑着自行车往邮局赶。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她:“韦阿姨,这次又要寄什么?”她拿出一双粉红色的婴儿鞋,笑着说:“这双小鞋子不错吧,这个季节涵涵正好可以穿。”她填写的收件地址是北京的一家医院,涵涵是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个脑瘫孩子……大家都很
  • 他有对事业的激情
    他是一位温和敦厚的建筑界泰斗,曾手书“匠人营国”。他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理想,至今仍不离讲台。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90岁的他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
  • 大富的中秋节
    大富平时很讨厌别人跟他提起今天是什么节日。在外漂泊,什么节不节的,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我完全理解大富的想法,本来平淡的一天,突然被人提起今天是什么什么节,听着闹心。说的次数多了,再有什么节日我们也就不再提醒大富了,一群大老爷们过节,心里确实堵得慌。不过
  • 梦想点燃希望
    他从小在表演方面很有天赋,父亲为了培养他,在他3岁的时候,让他从师人民艺术剧院的叶子老师,学习话剧。然而,此时他已经感到身体的严重不适,为了不中断求学之路,父亲给他带了很多药,并吩咐他,每当身体疼痛的时候,就吃药。6岁时,他参加了南京市举办的一场少儿
  • 种田好比生孩子
    我先后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住了一些时日。一直没有发现成片的农田与果园,也没有遇见过一位农民。人们买粮买菜买水果,都是开着车直奔超市。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认为,美国仿佛没有农民似的!儿子毕业于地处美国中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去年秋天,儿子从康州返校参加
  • 都是遗传惹的祸
    老张和小黄是我们单位出了名的两大“型男”,两人身材魁梧高大,五官深邃轮廓分明,穿着运动时尚,尤其是都顶着一颗油光发亮的“光头”发型,走到哪里绝对都是谈论的焦点。这天,单位聚餐,每个人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觥筹交错中,大家突然对老张和小黄的“光头”发型产生
  • 墓碑前的婚礼
    她在跟谁打招呼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不久之后,由严氏企业投资兴建的五星级酒店就要开张了。对这座小城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到处都竖立着严氏企业的广告牌,报纸上也刊登了严氏企业董事长全家的照片和文章。自然,酒店的招聘启事也吸引了全城人的眼球。这场招聘由严老总的独
  • 陌生人来信
    在过去的几年里,梅女士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精致的明信片。每收到一张,梅女士都会把它放到自己的纪念相册里。但梅女士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给她寄明信片,寄信人又是如何得知她的住址。每想到此,梅女士不免有些困惑,因为她实在猜不透寄信人的目的何在。不过困惑之外,梅女
  • 一家两代人,13个清华生
    有这样一个家庭,40多年间,两代人共有13名成员走出清华园,占到清华大学毕业生总数的近万分之一——清华大学100年,培养了17万名学生。这个家庭的成员现在北京、美国安静地生活着,听说过他们的人都惊叹不已,而他们却自认平凡。唯一没考上清华的,是哈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