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逸事]豆腐宴

1735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总想借机作弄一下黄高。
  
  几个月后,杨员外的老父亲死了。当地有个风俗习惯,谁家有丧事,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要去帮忙。如果主人家人多事杂顾不过来,就让别人办一桌宴席招待客人。杨员外便找来黄高,说:“你帮我招待一桌客人吧。”
  
  黄高一听着实慌了:这样招待一桌,少说也得三十两银子,他哪来这么多闲钱?于是,黄高连连摆手说:“老爷,这事叫有钱人办吧!”
  
  杨员外一听,瞪圆了眼睛说:“你不是‘小能人’吗?我有事求你帮忙,你竟推三阻四。那从今往后,咱就一刀两断,不要来往了!”
  
  黄高是聪明人,一听这话,也明白了大概。他怕得罪杨员外,只好先应承下来。
  
  黄高离开杨员外家,一路都在想怎么筹酒席钱。亲戚都是些穷亲戚,相比来说,就自己还算富有的。怎么办?怎么办……突然,他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他定睛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两手捂着肚子,面色蜡黄,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看样子病得不轻。
  
  黄高赶紧俯下身,问他怎么了。
  
  老头有气无力地说:“好人,救救我。”他见黄高一脸为难,又说,“我是想吃豆腐脑想出病了。你只要给我弄碗热豆腐脑喝就好啦!”
  
  黄高一听,松了口气,赶紧说:“那好办,我家是卖豆腐的,你跟我回家吧。”说完,他将老头背起来就走。黄高背着老头回到家,正赶上老婆在磨豆腐。他立刻舀了半瓢豆腐脑服侍老头喝了。
  
  老头喝下去以后,果然恢复了元气,没半袋烟的工夫,脸色就红润起来。
  
  黄高却仍紧蹙眉头,一脸愁容。老头便问他:“什么事把你难住啦?要是我能帮,就搭把手;要是我帮不了,出个主意也好啊。”
  
  黄高便把自己的烦心事和老头说了。老头听完,竟说:“这好办。你不是会做豆腐吗?就用豆腐招待客人呗。”
  
  黄高只觉不可思议,问他:“光豆腐就能办成宴席?”
  
  老头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这桌宴席帮你办好了。”
  
  虽然黄高对用豆腐办宴席仍是半信半疑,但眼前他也只好把死马当活马医了。这时,他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老头姓名家世。
  
  老头只说自己姓蒋,别的不愿再多说。
  
  到了宴席当天,黄高按蒋老头的安排,做了两包豆腐。一包老的,比砖块还硬;一包嫩的,比现卖的还嫩。然后,他又向邻居借了碗盘。一切准备就绪,蒋老头又拿出些粉粉面面当引子,烹、炸、炖、炒、蒸……他七弄八弄一番忙活,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时辰一到,杨员外带着客人来了。其实,他原本只想为难一下黄高,让他出出丑,知道自己一个穷佃户配不上“小能人”这种名号。谁知道,黄高不仅答应招待宴席,还做得有模有样。只见桌上摆了满满一桌菜肴,香气扑鼻、刀工精湛、色泽诱人。
  
  杨员外也算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这样的菜色。但在吃之前,他还要鸡蛋里挑骨头。他问黄高:“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人能吃吗?”
  
  黄高赶忙回答:“回禀老爷,这些菜全是用豆腐做的。我以身家性命担保,您尽管吃。”
  
  杨员外听了,暗自吃惊,想不到这黄高还真是能人。但他还是虚张声势地说:“黄高,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糊弄谁啊?弄了一桌烂豆腐!”
  
  黄高知道杨员外有钱有势,吃过各种山珍海味,不会稀罕这些豆腐做的菜。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老爷息怒。您先尝尝味道,再埋怨小的也不迟。”
  
  杨员外听了黄高的话,就拿起筷子,就近夹了一筷,放在嘴里一尝,眉头就皱了起来。
  
  黄高在一边看着杨员外的表情,心跳到了嗓子眼。难道这菜不合他口味?
  
  杨员外又连尝了几盘后,才舒展开眉头,招呼其他人一起品尝。
  
  客人们纷纷拿起筷子,他们尝完都瞪大了眼睛。这些菜肴看起来似肉非肉,似鱼非鱼,似花非花,吃到嘴里,却是清脆爽口,回味无穷。众人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好味道!”
  
  杨员外本想借机找茬,没想到黄高还真有能耐。他只好就坡下驴,一边吃,一边和客人夸赞:“好味道!”送走了客人,杨员外向黄高打听:“你这桌菜花了多少银子?找谁做的?”
  
  黄高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杨员外听完只觉惊奇,他想了想,吩咐说:“你叫蒋老头再给我做一桌,做好了我重重酬谢。”
  
  黄高把杨员外的要求对蒋老头说了。蒋老头听了,哈哈一笑说:“行,叫他拿一百两银子来。”
  
  这下,轮到黄高吃惊了。他问蒋老头:“这桌菜只用了两包豆腐,怎么好问他要这么多钱?”
  
  蒋老头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要的是手艺钱,他要不答应,那我就不去了!”
  
  黄高只好传话给杨员外。杨员外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银子,当场拍板答应了。
  
  第二天,蒋老头带着两包豆腐,由黄高带路来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吩咐自家的厨子,寸步不离地陪在蒋老头左右。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是偷学手艺;二是要看看这桌菜究竟是不是用两包豆腐做出来的。
  
  蒋老头对此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满满一桌子佳肴,除了调料,全是豆腐做的,色香味俱全……
  
  这一次,杨员外特地请了好多贵宾来品尝。结果,大家仍是齐声赞好。杨员外这才心服口服。
  
  杨员外送走了蒋老头,便迫不及待地问自家厨子,手艺学得怎么样。
  
  厨子胸有成竹地说:“老爷,我伺候您这么些年,手艺怎么样您是知道的。我有以前的手艺垫底,再学他那点,还不是小事一桩?说不定我做出来的还更好吃呢!”他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还说要当场露一手。于是,他依样画葫芦,开始做菜,结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蒋老头做的味道好。
  
  杨员外一看这情况,便吩咐自家厨子:“快,赶紧去把蒋老头请回来!我要雇他专门做豆腐菜。”
  
  厨子一听就慌了。他心说:同行是冤家。要是这老头一来,还不抢了我的饭碗?想到这里,他就说:“老爷,不就是用豆腐做菜吗?您老要是喜欢,我以后慢慢琢磨,还愁做不出来?何必再去破费?而且您现在是图一时新鲜,觉得好吃,多吃两次就厌烦了……”
  
  杨员外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安抚他说:“你放心,我先让他来做一段时间,等你把手艺学会了,再辞了他。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厨子听了这话,吃了定心丸,赶紧去请蒋老头。他走到半路,正巧遇到了蒋老头。他忙迎上前,传达了杨员外的意思。
  
  谁料蒋老头急着赶路,怎么也不肯去。厨子没办法,只好一边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自己奉命行事,办不好要挨罚,一边连拖带拽将蒋老头弄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一见蒋老头,就开门见山地说:“老师傅,你年纪也大啦,别东跑西颠啦,留在我家做工,我绝不亏待你。要多少,你开个价!”
  
  蒋老头看杨员外那财大气粗、趾高气扬的样子,不屑地说:“皇帝的御膳房都留不住我,就你一个土财主还想收买我?”说完,他扬长而去。
  
  杨员外呆呆地看着蒋老头的背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心说:怪不得!他是宫里出来的,咱可得罪不起……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1、文明高雅,乐学善思2、自重自信,自强不息3、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
  • [中篇故事]死去活来
    1。大黄“疯”了大河村在大山深处,有条河从村东的山脚下静静流过,河水很深。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有个打铁匠老夏,给村里人打造、修补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新传说]深山鼓声
    百里哀牢山深处,有个六十多户人家的村庄,村主任叫张大江,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子板还硬硬朗朗的。这一天半夜时分,突然下起了暴雨,张大江睡不着觉,就爬起来,一
  • [阿P幽默]今晚睡在哪里
    阿P到南方,在一个工地上打工,工程队的人全是同乡,工头就是村长的儿子,人称“老怪”。老怪常常在晚上寂寞无聊的时候,邀三五个工友去发廊享受“特殊服务”,可又怕
  • [新传说]撒娇的新娘
    PART.1嘿,留个电话吧苏珞是个乖巧的南京姑娘,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到现在连男朋友也没有谈过,可苏珞毫不在意,似乎已经习惯了她的单身生活。这天苏珞下班很
  • [幽默故事]听乡长的没错
    大庄村地处大山深处,消息闭塞,但牛乡长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来村里看看,带来山外面的新精神。这天,牛乡长又来了,在村里一直转到天黑,回不去,就到村主任周通家吃晚饭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海外故事]安全之门
    顺利入住洛加·罗伊斯博士正要入住一家宾馆,前台服务员客气地问:“先生,请问您开门是准备用磁卡,还是用视网膜扫描?”洛加博士毫不犹豫地答道:“扫描,左眼。”服务员按下了一个按键,扫描器的探头伸了出来。洛加前倾着身子靠上去,左眼对准了探
  • [传闻轶事]黄白银
    意外得金高安泰是个精明的药材商。这天,他带着伙计刘四到南方去贩药材。谁知刚走到半路,就着了奸人的道儿,两个人都被下了蒙汗药,醒来一看,所带银两已被洗劫一空。当晚,两人只得在一个破庙里栖身。刘四靠着墙打起了呼噜,高安泰却睡不着,越想越觉得自己
  • [新传说]妙计斗奇谋
    精三分,傻三分,留下四分给子孙。这是大白话,却也是大道理。这是个天寒地冻的早晨,六零车队接到县政府通知:速运两车木炭给县政府,同时选拔一名优秀驾驶员进县政府车队。当时,车队队长不在,副队长刘晓天接到通知后,不禁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采购木炭
  • [传奇故事]游仙枕风波
    1明成化年间的一天,和许多想当一回“一夜神仙”的人一样,名捕水仪生慕名来到了文兴县。据说,半年前文兴县有个叫杨光宗的人开了一家仙境览胜客栈。乍听客栈的名字,人们一定会以为客栈装修得堪比仙宫,其实所谓的客栈不过是一间残破不堪的茅草屋,屋内只有
  • [新传说]生命
    每年樱桃红了的季节,我都会想起扎在心窝里的那桩往事。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上小学五年级。一个周日的早晨,父亲和母亲去村东大排地干活,我在家照顾不满一岁的弟弟铁蛋。我按照母亲的嘱咐蒸好鸡蛋羹,喂给铁蛋吃,铁蛋吃完鸡蛋羹,小脸乐成了一朵花。这时,
  • [幽默故事]植入式送礼
    赵贵开了家餐馆。一天,服务员跑来告诉赵贵有客人找他,赵贵往大门口一看,只见土地局的张局长挺着啤酒肚挽着一个身材窈窕的妙龄女郎走了进来。赵贵赶紧把他们让进包间,殷勤地上茶递烟,拿出菜谱请局长大人点菜,张局长把菜谱一推说:“我们不是来吃饭的,是来订晚宴
  • [新传说]朋友的诗集
    上大学时,张伟酷爱写诗。毕业后,他就从政了,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当上了局长,事务繁忙,原先的爱好也就荒废了。这天是周末,大学同学阿剑送给张局长一本自己的诗集,张局长看后,赞叹不已。想当年,两人志同道合,总在一起谈论诗歌,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阿剑仍
  • [传奇故事]偷偷给你黄金万两
    大洪山脚下的牛员外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说不定哪一天就不行了。但他一直有个心事放不下,很是烦恼—他担心三个儿子因分家产反目成仇。牛员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牛员外兄弟二人,从小感情很好,有好吃的一起吃,有好玩的一起玩,也
  • [传奇故事]洪武盗影
    1。插翅狐洪武十八年正月,大年刚过,太雄县的知县柳士纯便愁得头大如瓢,寝食难安——顶头上司、保定知府刘宪连发三道加急协查通报,称飞天大盗“插翅狐”已流窜至太雄县,务必全城戒备,挖地三尺也要将其抓捕归案!对于“插翅狐”的名号,柳士纯略有耳闻。
  • [新传说]是谁报的警
    这天下午,王泉突然接到街道派出所李警官的电话,说老娘得了急病,正在抢救。王泉火速赶到医院,见老娘已经脱离危险,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老娘在家里突发心脏病,幸亏李警官及时赶到,把她送到医院,化险为夷,如果再迟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几天之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