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故事]古人送礼的故事
2454
中国人素来重视馈赠之道,古人送礼,不单单是送一件东西,更是关乎生活乃至人生的一次“应酬”。他们明确目的、看清对象、把握时间、谋划程序……多有讲究呢!听起来有点抽象?那就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吧……
县官送礼
从前,有一个县官,善于拍马屁。大年初一,这个县官上街,看见有一户人家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是“数一道二门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县官暗想:这户人家贴了如此气魄的对联,一定是家里有人在京做大官,我得好好巴结一下。于是,县官赶紧备办了一份厚礼,前往这户人家拜访。
到了这户人家,县官见了主人赶紧问:“贵府哪位大人在京为官?”
主人一听,莫名其妙,说:“你找错门了,小民兄弟三人都是穷苦百姓,哪有人在京为官,就连做官的亲戚也没有。”
县官感到很奇怪,忙问:“你说的是真的吗?那门口贴的对联是……”
主人这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说:“哦,要说那副对联倒也不假,小民三弟是个卖烧饼的,如果有人要买烧饼,就一个一个地数给客人,这不是‘数一道二’吗?二弟是做鞭炮的,鞭炮一放起来难免会惊天动地。而小民是个杀猪的,杀猪嘛,先杀了猪后报税,这就是‘先斩后奏’。”
县官听后,恍然大悟,知道拍错了马屁,只好丢下礼物,灰溜溜地走了。
礼“薄”情重
从前,有个皮匠叫宋五,家住塞北大漠;有个木匠叫梅三,住在大别山区。两人虽然住得远,却是拜过把子的好兄弟。
那一年,梅三托人给宋五捎了个口信,让宋五帮他做件皮衣;宋五则鸿雁传书,让梅三帮他做口棺材。
双方答应得很爽快,可就是迟迟不见动手。一晃十年过去了,宋五坐不住了,背着装有皮衣的包裹连夜赶往大别山。
梅三家住在大山深处,弟兄相见是件喜事,酒喝到酣处,梅三想看看皮衣,可打开宋五的包裹只看了一眼,他顿时拉长了脸:这件皮衣实在寒酸,是由一块块小皮子拼凑而成的,是件扔地上都没人捡的“百衲衣”。
梅三心里不舒坦,但没作声。宋五也去了梅三的木工作坊,想看看那口棺木做得怎么样了,一看,宋五愣了,棺材板只有二指厚,用手一拎,轻飘飘的。
宋五转身进了堂屋,一气喝下半碗酒,说道:“老弟,你一定嫌弃这件皮衣吧?其实,这件皮衣是由几百只雪山飞狐的腋下皮毛拼成的,正所谓集腋成裘,仅大半只袖子就用了几十块皮,耗尽了我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子。在所有的皮子里数雪山飞狐的皮最好,而飞狐只有其腋窝处最温暖、耐磨、轻柔,穿上这件皮衣,雪花都要躲着飞。可梅老弟,你就有点不够意思啦,我看过那口棺木了,难为你想得那么周到,又薄又轻,是担心我百年之后,年幼的子孙们抬不动吧?”
宋五只顾着说,抬头一看,一旁的梅三早已满眼泪水。梅三默默地拉起宋五就进了作坊,只见他拎起一桶水就向棺木泼去,然后举起斧头劈了上去,“砰”的一声,斧头被弹了起来,木头上只留下一点白痕。
梅三让宋五试试木料的轻重,宋五发现木料早已吸净了那一桶水,变得十分沉重。梅三讲,这可不是一般的木料,只产在大山深处,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绝对称得上珍稀、名贵,几十年来他也只搜集到这些,实在不够,他把用这种木料做的家传的八仙桌也拆掉了,用了上去。
宋五听了,眼眶红红的,他走上前紧握梅三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