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抑郁症

468

发布:2021-05-08 09:23:09  来自 一袭红衣 觅知友会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句子已经把愁写尽了,写得登峰造极,世上不可能有比这更生动的写愁的佳句了,从此写愁似乎成了李清照的专利,别人不可能超越她了。

李清照的抑郁症 然而,这绝对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才有可能写出来的句子。七对叠字,好几个难以发出的齿音,连用在一起,只有愁肠百结者才有可能这样去写。

李清照女士身上有着抑郁症的所有那些症状,比如抑郁症患者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丧失了兴趣,是的,她说“日晚倦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抑郁症者还会启动否定性的心理防御机制,以获得短暂安慰,在南方,在元宵节,在国破家亡贫病交加之际,李清照的眼前靠眼前幻化出年轻时代的中州盛日来聊以自慰,“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抑郁症患者还会对现实失去安全感,疑虑重重。“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似暗示赵明诚背叛自己,有天台之遇,“春到长门春草青”,似借陈妃失宠来暗示自己失宠,“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又似借汉皋遇仙女解玉佩的故事和班婕妤因为赵飞燕而失宠的故事来自比。更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赵明诚有“殊无分香买阿屦之意”,也就是说丈夫想纳妾了,丈夫临死前还交待她,要求她与宗器共亡存,看来老婆的性命还不如那一大堆破烂金石书画,到底是赵明诚真的有了背叛她的蛛丝马迹,使她怀疑了呢,还是她只是对聚少离多的二人关系感到怅然所失并多心忧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面对这些愁到怨又怨到恨的词章,他们千年来那种模范夫妻的美丽牌坊实在是应该受到质疑。当然还有那个张汝舟,这个原本平庸之极的男子,他的名字却因与李清照的一场短暂荒唐的婚姻而被历史记住了,他带给李清照身心上的创伤更加增添了女诗人对现实的不信任吧。想想吧,在一个女人必须三从四德而男人却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一个敏感如李清照,才华旷世如李清照的女人,能不患上抑郁症吗?

她是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同时又是离婚女人,可以说在那个封建社会里,从生理到心理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常人的世俗欢乐,至于头痛、神经衰弱、低血糖、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那肯定是常常伴随着的,思伤脾忧伤肺,总之她身体欠佳,焦虑升级,有了严重的生理反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她越来越瘦了:“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把李清照的词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看,她的愁绝不仅仅是由于闺中的情绪,更是由于国家破碎造成的时代的大悲痛,她的有些诗词简直有了她的同乡辛稼轩的风格,比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比如“生当做人杰”,再比如“千古风流八咏楼”“木兰横戈好女子”等等,让人感慨她身上毕竟有着北方的基因,与一般南方的婉约派们是多么地不相同。她绝不是一个“才女级”的人物,她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她作为一个女子欲将血泪寄山河而不得,作为一个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的女知识分子,心性太高,敏感多情,如果不患上抑郁症,倒反而奇怪了。

于是她有着太多的愁,情愁、家愁、国愁。她的愁完全是中国式的:欲说还休,找不到出路,自我消受。

她抑郁得很严重,以至于自我幽闭,整日呆在有海棠树的小院子里,足不出户,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衣裳单薄,立在西风凋零的菊花丛中吟哦。

李清照多么不幸,而我们的中国诗歌史却因了她的抑郁症而有福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那年春风拂面的忧伤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地头的槐花开满,带着几分娇羞。山腰的桃花红遍,映着一抹绯红。还有桃花下你醉人的身影,和着春风的味道,吹拂在我的脸庞。不知觉已是许年走过,七八载年轮的印记深深牢刻,情人路上的青草依旧晶莹,
  • 写给退休后的胡总书记
    写给退休后的胡总书记作者:前方2013年的3月17,您卸下了执政治国、处理军机的重任。人民大会堂内为您送上雷鸣般的掌声,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为您涌出滚烫的热泪。您治国理政十年,几回回险象恶生,风口浪尖而
  • 想成功你就得去这些难事那些别人不做的事情
    那些难事区别着平庸和非凡成功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Thosearethethingsthatdefineyou.Thosearethethingsthatmakethedifferencebetweenlivingalife
  • 简单生活
    生活复杂吗对我而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一曲轻柔的古乐足矣在乐曲的悠扬中细读书中的五彩缤纷细品着百味的人生有时候经历他人的沧桑也强化了自身的沧桑感更不由得叹起老来就算自己真的没有衰
  • 路过仙佛寺
    又一个周末,和老同学一行十多人,去金沙滩野炊。它位于湖北省来凤县与宣恩县交界处,途经佛塘的仙佛寺,转了两次公交车,步行了两三里路,终于来到目的地。我们放下背篓,把带来的食物和锅碗瓢盆放好,带队的石头说,先休息半个小时再野炊。于是我们便随意走动,拍拍照。放松
  • 吴奇隆刘诗诗情感故事大回顾
    2011年在清穿剧《步步惊心》中饰演内敛睿智、外冷内热的雍正帝,让他火爆荧屏和网络,俘获了大批90后粉丝,成为70、80、90三代人的实力偶像。吴奇隆因与刘诗诗拍摄《步步惊心》而被传绯闻,许多粉丝在贴吧等论坛将二人相处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支持“隆诗恋”的呼
  • 十六岁的雨季
    已经十六岁了回想曾经不经,有些怅然我们已经十六岁了那些在地上打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曾经的小伙伴们也都渐渐的长大我们懂得了很多东西但,也失去了很多我们是否会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友情在我们的面前变
  • 凤孤飞
    一梦雨收云散,宛转风声缓。月桥凌波想望,但目送、芳尘断。烛残凤静今夜短,浮生叹、玉窗怨晚。清音未了闲情厌,奈枕边词暗。
  • 听越来越远了
    昨晚做了一个梦,夜里就被惊醒。看着黑夜的恒久,转身泪湿了枕头。才想到,这都是过去了好久的事了,那人,也过去好久了。我们不经意地像指间流沙,就错过了。我此刻敲打着键盘,想着对你的思念。或
  • 亲爱的,别把分手当玩笑好不好
    你和我一辈子,就一辈子只有你和我.你可以不把我当做你的一切,我只要你心里有我.你可以不只是爱我一个,我只要你爱我,哪怕是一点点.你可以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只要你能记住有一个女孩一直爱你.可不可以别等我爱了之后,又要一步一步的伤害我.
  • 精选莫言经典爱情语录
    1、把每一个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2、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3、,就是找一个的人过。4、听的歌,看幸福的戏。5、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曾来过这里。6、经不住似水流
  • 杜牧《江南春》
    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观
  • 李白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错误。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
  • 毛泽东母亲对他的影响——“损己以利人”
    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
  • 简单生活,以良好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人生之路,有崎岖有平坦,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总有许多咸涩需要品尝。走过岁月,有阴霾有温暖,暗的亮的都是歌;走过自己,有迷茫有收获,不后悔不得意。一路走过来都是人生经历,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使自己更加淡定、从容。做好自己,做一个坚
  • 回不了头,亦走不到底
    睡了沉沉的一觉。醒来看见明晃晃的太阳,闭上眼让暖意扑在脸上,咧嘴笑笑。洒水,打扫卫生。木色的木制地板拖过一层,很快就干了,空间里的湿意还是能感觉到,有些许惬意。我泡了壶茶,端到阁楼。一张米黄色的单人休闲椅,一张小型方形玻璃角几,一盆绿萝叶子在绿色的台灯下绿
  • 年青的爱情,分手总是在上床之后
    >分手总是在上床之后才会有!女生给的起、男孩玩的起吗?你别觉得害羞,看完吧!也许对你有好处。女孩别把自己的身体随便给他,你要知道你们在新婚的那天,你就是主角,那天晚上,如果你不是第一次的话,你可能会对你自己过去的事,感到内疚,也许是你一生的阴影
  • 为保工作老婆竟怀上老板的孩子
    当爱情与现实对抗时,如若有贪欲,总会两败俱伤。苏荷和我闪婚时,我还是一个经理,衣着华丽光鲜,人前人后总有几分薄面。人生风雨无常,意外接踵而来。婚后不足三月,我因酒后驾车,撞了人,赔得倾家荡产,后又因精神恍惚工作上的一时疏忽,负责的项目数据出错,给公司造成数
  •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赏析
    :授钺辞金殿,承恩恋玉墀。登坛汉主用,讲德蜀人思。副相韩安国,黄门向子期。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连青绶,晴花间赤旗。山莺朝送酒,江供诗。许国分忧日,荣亲色养时。苍生望已久,来去不应迟。:哥舒,这里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
  • 幸福的眼睛
    上有很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发现,也有一些黑暗面被世人看见。我们对于很多事物,如果以不同的角度观看,就能发现不同的样貌。我们也要懂得看见别人的优点,要加以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警惕。人们对于弱势者的痛苦,常视而不见;人们对于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