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根植在灵魂深处
5000
我喜欢美丽的诗文,也喜欢美丽的风景;更是喜欢那些优美的诗情画意。
我总是在思考着一个看似简单但又非是简单的诗人、文学作家和沉静的得“窒息”的画家们,他们是不是都有一颗纯洁而又纯净的“心”?为什么他们如椽的大笔一挥,就会迸发出那么动感美丽的诗句、情感悠扬酣畅淋漓的文章、身临其境诗情画意的画卷呢?
这只是我的猜想。但又绝不是那种没有意义的猜想,当我读到一首好诗时,浑身热血沸腾,每根血管的血液,随着激情昂扬的诗意澎湃流动,甚至,当读到诗句的激情处,不由得随着一行行诗句开始大声的朗读起来,几乎是融到了那首诗的美妙动情的深处。可以说是“就像是我自己身影”。
再说遇到那些百读不厌的散文和故事曲折跌岩起伏的小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的是读得如饥似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像是小牛犊进入到了肥美草嫩的草地一样,不抬头“贪馋”地“啃吃”着。可以说,有的故事写的荡气回肠、有的委婉文静、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趣味横生、有的妙语连珠、有的哲思深奥、有的跌岩起伏、峰回路转;有的扑朔迷离、有的景致引人入胜、有的惟妙惟肖、有的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如果说,作为一名诗人或者作家,他们没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把最美的生活图景根植自己的心里,没有热情、没有热忱,没有道德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我想,也写不出那么动人的好作品。
是的,有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写的是令人不忍卒读,赤裸裸地在“玩文字游戏”,断章取义地拼接,堆砌华丽的辞藻,甚至以文泄愤,充满着云山雾罩的词不达意的“臆想”,像这样的写作者,不敢说他是什么鲁迅笔下“活着的阿Q”;只会写出异体“回”字,穿着旧布长衫落魄的、假斯文的“孔乙己”。最起码说这些喜欢“摆弄文字”的人,对待文学创作没有严谨、严肃的态度,也可说是一种“虚伪”的“伪文学者”。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真正的热情、热忱之心,不负责任的凑热闹、瞎起哄、只是“伪”炒作罢了!
一个好的作者,心中只要装着酷爱文学的火热之情、热忱的之心,就能给自己的文学创作带来不竭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 : )
倘若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劳动成果,那么,他的文学之路就会止于行,只能站在低洼的沼泽地“望文而兴叹”!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热忱,根植在灵魂深处,富有浩瀚的雄心壮志,更富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认真真地、一丝不苟地、聚精会神地去完成一部令人感动的好作品。
生活是修炼极佳作品的熔炉,在那些能够引读者共鸣的好文学作品中,正是作者本身的血液已经容纳到了生活中,才能凝炼出精湛的富有生活情感的文学作品,这就是一个作者把美丽的事业和情感根植在灵魂深处的结晶。
柴可夫斯基曾说:“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地竭尽全力工作时的状态。”可见,我们在追求文学事业当中,绝不是“一种兴趣”和“爱好”就可以成就伟大的成就的。需要的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执著的信念才能实现伟大的理想和伟大的成就。
生活是美丽的,在我们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应当完全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火热而又激情的生活当中去,在我们的心身灵魂深处,不应当存着极度的消极和沉沦,应当是抱着满腔的热忱,用我们火热而又饱满的文字,崇高的精神境界,去激励、激发他人奋发有为地、怀着极其美好的理想去生活。
其实,不但写作,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是“磨人的苦工”。它的成功都需要作家、艺术家和自身的长期努力,不能依靠侥幸成功。
所以,我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事业,不仅仅只是为了自身的“一鸣惊人”,而是,把这个事业当作启迪人们树立美好思想和美好理想追求,唤起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
作家和作者的本身就是“思想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化身。即使塑造美好形象人物的“艺术巨匠”,又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无论身处在何时何地、任何时代,都要把最美丽的灵魂根植在生活和心灵当中,成为一个影响几代人的良好的作家和作者。
对此,我们在追求美好的事业当中,首先是自己的心灵上不要蒙尘,要保持干干净净地、充满活力的良好心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把不快乐的事情留给自己去做,把快乐的事情留给他人去享受。这就是作家本身的正能力和正能量!
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信息、善于发掘信息、善于挖掘信息,相信都能够完成一件上好的文学和文艺作品,尤其是短小精悍而又具有影响力的以小见大的作品,这就要求从生活中观察、从生活中提炼、从生活中精选素材,以自己的智慧和睿智的凝练,就能创作出一部好作品。
之前,我读过一篇很有趣味的在西方也很有影响力的小小说,叫做《一杯茶》。
这篇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原文是这样写到的“一个伦敦街头的贵妇人,遇到了一个年轻的行乞的姑娘。这个姑娘的要求不高,只想请贵妇人给她几个小钱,能让她买一杯热茶喝喝,驱驱寒气。百无聊赖的贵妇人觉得有趣,便邀请穷姑娘到家里去‘做客’。穷姑娘一到贵妇人家,立即被这座豪华住宅惊呆了。贵妇人为此感到很‘惬意’,大大的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不久,贵妇人的丈夫归来。他瞥了一眼穷姑娘。这个男子贪婪的眼光使贵妇人不安起来,便立即把穷姑娘打发走了。”按我们一般的读者来看,这个故事是不是简单的再没有那么简单了,也并不曲折,也没有任何的色彩,好像一笔“流水账”似地。但是,它显示的主题思想却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它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有产者的极度空虚的灵魂。他们占有的物质财富不少;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是地地道道的乞丐(摘自傅腾霄《道德与鉴赏》第26页)。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人类本身来讲,再多的物质财富,在丰厚的物质享受,只要缺乏精神灵魂,就会显得如此的空虚而又寂寞。所以说,人类社会都需要美丽的精神生活,来补充营养,使其达到物质生活所达不到的最具丰富的精神需求。
这也是给现代作家和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主义的命题和主题。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上面的那篇小说所叙述的内容,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的话,我想,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只是我们让现实的富裕的生活,多多少少地蒙蔽了心智,专心专致的思考能力,也许有些减弱,但,也不乏有明智的文学作者,把最美丽的生活根植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创作出了惊世之作。
努力吧!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思想和最美丽的语言,创作出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