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拯救不了父母的生活方式

2012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指责80多岁的父母:他们把两居室的空间堆得几乎无从下脚,家里到处是各种废弃纸箱、塑料瓶、旧报纸及广告印刷品。冰箱里,不知吃了多少天的剩饭剩菜,塞得满满当当。而亲友送来的食品因舍不得吃而过期的俯拾皆是。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们为何要把本可以舒适安逸的生活过成这样?

极度节俭终难改

母亲的房间囤积了她一生的珍宝:结婚时的大腰粗布裤子、拴着铜钱的包袱皮,我小时候的格子外套和花棉裤,哥哥小时候的汗衫,以前做鞋时的鞋样子,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团,她孙子的小鞋,爸爸年轻时的剪绒领子棉大衣……

父亲最大的乐趣是废物利用,比如把捡回来的木板钉成鞋架,把纸盒子剪成各种收纳盒。父亲的乐趣之二是买划算的东西,比如打折甩卖的日用品,过期的糕点,以发芽发霉为最终结局的整麻袋的红薯……

我赌着气,不顾他们的唠叨,把空纸箱子空瓶子旧报纸等统统扔出去,几乎花了一天时间把家里清理一遍。但等我半年后再次回家,家里又恢复了原样……

ldquo;活在过去”才心安

父亲明明每月有六七千元退休金,为何把日子过成这样?这不禁令人思考,该如何去理解父母的执念?

其实,时下在很多小区,沉迷捡垃圾的老人屡见不鲜。有专家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表现出来的正是‘心荒。年轻时经历过物质贫瘠的时光,现在用囤积物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将情感附着在垃圾上,获得更大的安全感和依赖。另外,老人爱囤垃圾,表明他们的匮乏感并不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情感的匮乏。”

从匮乏年代进入物质过剩年代,从为儿女奔忙的盛年进入孤独的老年,他们似乎一下子就被甩出了时代之外,一时无所适从。也许,按照过去的方式生活,才是唯一使他们感到心安神定的方式。

多些尊重少“干涉”

今年,当我再次和父母为此争执时,忽然醒悟:我们努力想要改造他们的意愿貌似饱含着爱和善意,其实是粗暴和傲慢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受困于阅历、经验和记忆,也就是说,人是很难背叛自己的出身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形成了自我认同,他会忠于那一个被认同了的自我,忠于他的记忆和经验,背叛自我才是最大的难题,这是人之为人的悲剧,然而不也正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吗?

在这个垂垂老矣的囤积旧物和垃圾的群体背后,是一代人的饥馑记忆,也是一代人被时代抛弃后的迷乱和不安全感。我们所能做的,唯一能做的,也许最好是尊重这个记忆,而不是无情地“扫荡”他们的生命经验,执着地要求他们按我们的意愿来生活。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中篇故事]死去活来
    1。大黄“疯”了大河村在大山深处,有条河从村东的山脚下静静流过,河水很深。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有个打铁匠老夏,给村里人打造、修补
  • [新传说]撒娇的新娘
    PART.1嘿,留个电话吧苏珞是个乖巧的南京姑娘,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到现在连男朋友也没有谈过,可苏珞毫不在意,似乎已经习惯了她的单身生活。这天苏珞下班很
  • [生活故事]一张哭泣的火车票
    腊月二十一,我送同事上了火车。正当中午。我到车站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准备充饥。邻桌的客人一家三口。看样子是外地打工的,穿的很薄。身子不住地哆嗦,神情灰暗,无精
  • [新传说]理个发真难
    大山是个踩三轮车的,带着一家人在城里谋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理个发都不太舍得。这天,大山一照镜子,头发都盖住耳朵了,再不理实在不像话,他就特意绕路去了之
  • [典藏故事]不同的后果
    [感悟]生活中也是一样,有时候人们因为一点小事也许会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甲方的指挥官被乙方俘虏。甲方指挥官有些不服:“论兵力,你们只有我
  • [新传说]谁说都不听
    PART.1莫奈何蒋教授是赫赫有名的儿童教育学专家,这天,他录制完儿童教育节目后,便去逛逛商场买点东西。蒋教授刚一进商场,就看见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不知怎么爬上
  • 借烟
    晨总是带点诗人的忧郁气质,他喜欢独处,喜欢田野,喜欢一切不属于城市的事物。的确,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实在不属于文人生活。于是,他决定去美丽的乡下,去感受田
  • 掉楼险记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镇上度过的,念二年级的时候才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到城里。小镇其实很有名气,大名鼎鼎的石碌铁矿就在那里,因了这个铁矿,小镇生活忙碌而富足。居民的
  • 三个棺材
    有一年去蓟县办个案子,事情办完了到村边的饭馆吃饭,就看到马路对面有个木材店在忙碌的打三个棺材,两个稍微大点,一个稍微小点的,我看到有点好奇,就问饭馆老板,这
  • 暗影婆婆(上)
    生活就像一个洋葱头,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剥到最后,眼泪就出来了。一、迷路,隔阂,神秘的少年“真是超好运吔!”我兴奋的往嘴里塞着薯片,含糊着说道,“正觉得最近的
  • [新传说]是谁锁了我的门
    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欢闹成一片。南峪村村长郑铁山家也不例外,包饺子、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等一切安静下来,大人小孩都钻进被窝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钟。刚躺下没多大会,迷迷糊糊中,郑铁山就听爹在外面喊:“铁山,快起来,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 [传奇故事]真正的本钱
    明朝末年,江南童疃镇上,有一家富户姓郭。这年冬季的一天,郭家的少爷郭逢春正在家中看书,忽然,他叹了一口气,然后放下手中的书本,出门上了街。郭逢春腿有残疾,因此,虽然他自幼喜爱读书,但他知道,他没有考取功名的机会。去年夏天,他的父亲郭员外因病去世之时
  • [幽默故事]卖酸杏
    老王栽了几棵杏树,结出来的杏特别酸,老王没工夫摘它,因为拿到市场也卖不了几个钱。可是今年,老王突然对酸杏树上心了,以前不剪枝现在也剪枝了,以前不施肥现在也施肥了,以前不打药现在也打药了。酸杏成熟时,老王在人民医院对面摆了个摊,在杏堆旁竖起一块牌子,
  • [幽默故事]免费供应
    克里斯是一家肉铺的老板。这天早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带着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来到了他的店铺,克里斯马上上前热情招呼。谁知,女人笑道:“怎么,克里斯,不认识我了?”克里斯盯着女人,脸色很快就变了,他惊慌地说:“丽莎,是你……”“别慌,
  • [幽默故事]先干为敬
    包间里,宾客满座,酒菜飘香。张三给众人倒满酒,然后指着对面一个有些谢顶的胖老头对李四说:“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曾是咱县财政局的赵局长。”“哎呀,赵局长,失敬!失敬!”李四听了,脸上瞬间堆满笑容,连忙起身,双手举杯敬酒。张三接着说:“
  • [民间故事]天牢中的虬髯大汉
    1。天牢盛宴长安城守卫最森严的天牢铁栅栏门砰然关闭。虬髯大汉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转过身来,轻叹一声,旁若无人地走进阴森的牢房,依靠墙壁缓缓卧躺下来,闭上了眼睛。偌大的牢房四周,零零落落坐着十几名凶悍暴虐的死囚。死囚们见虬髯大汉如此目中无人,相
  • [民间故事]千金方
    北宋末年,离京城汴梁百里之遥的一个小镇上,有家药铺名叫“济世堂”。济世堂老板姓万,因世代行医,医术十分高明,被人称为“万神医”,可谓远近闻名。济世堂有条祖规,就是看病因人收钱,穷人看病收钱少,甚至不收钱,可达官贵人来了,价钱相应就会很高。因为这条臭
  • [新传说]坑神
    老刘是单位人事科的,负责人员招聘。单位虽然不算是最有油水的那种,但也不是清水衙门,正式员工的职位还是很抢手的。老刘管了多年招聘,擅长挖坑,从没出过差错,人称“坑神”。新来的局长找到老刘,让他拟一则招聘公告,然后小声说:“这次只招一个人,你看看这材料
  • [新传说]爱打瞌睡的乡长
    从今年开始,青山乡乡长汪润生犯了个怪毛病,一天到晚睡不醒似的,只要屁股一搁到椅子,就呼呼大睡。到县里开会,会议才开始五六分钟,他脑袋一低,双肘撑桌,就发出高一阵低一阵的打鼾声。参加会议的干部转头张望,忍不住发出哄笑,让主持会议的李县长大为光火,朝坐在后排的
  • [新传说]穷画家
    张远达是油画专业的高材生,去巴黎留学了好几年后,他回国了。大概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回来后这些年,他开始对国画感兴趣,他的国画作品得到了业内行家的认可,有些作品还以高价卖出,并闻名于全国。前两年,东城的一品美院请他去当了院长,张远达想着,争取再努力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