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造就人,而是对有缘人醍醐灌顶

1420

经典不造就人,而是对有缘人醍醐灌顶

“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名曰“曹德旺:曾国藩这12个字遗言,挂在我办公室50年,让我百战百胜!”那12个字是“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意思是“遇事要勤勉,不可懈怠,用大格局的眼光来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但不要显露,而要低调行事”。

文章大概说得不错,曹德旺的成功或许是符合曾国藩12字箴言的。但问题是:究竟是12字孕育了一个曹德旺,还是曹德旺自己已经从实践悟到了12字的类似思想,后来看到这12字,模糊的感觉突然清晰起来,就像遇到了知己呢?这个区别可大了。如果说,曹德旺其人其事是曾国藩12字教育出来的,那么曹德旺不过是12字的产品。换句话说,这12字不仅可以造出一个曹德旺,还可以造出无数个曹德旺。如果说,曹德旺从实践中已经悟到类似理念,认为这12个字符合自己的想法,而且表达得更为清晰,于是心生崇敬而裱挂起来,那就属于不谋而合。文章作者显然认为曹德旺是这12字培养出来的,因为文章说,“这短短的十二个字,被曹德旺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50年,成就一代玻璃大王!”。如果曾国藩没说12个字,曹德旺就玄了啦。

这篇文章,以及写马云、柳传志或任正非等成功人士的类似文章,都是企图寻找他们成功的发动因素,找来找去就找到了“经典”头上,于是千篇一律地得出结论,说他们是在经典熏陶下获得成功的。文章的结论很明显,如想成功,请学经典!

这个结论的无知性真是深不可测,因为没人看出这类训导的无知,反而看了后真的会去图书馆寻找曾国藩家训,还弄些话裱挂起来,为的是日后获得成功。

曹德旺们一定在偷笑:书呆子就是书呆子!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必须破一破这种书呆子思路,以免贻患无穷!要推翻这个思路是很简单的,只要想一想,为什么在湖南长沙师范读书的学生学的是一样的教科书,但只出了一个毛zedong?为什么北大清华的师资水平远胜杭州师范,但马云却出在杭州。道理很简单,经典是绝对培养不出人才的,经典只是对既有人才(有缘人)起到醍醐灌顶的精神支持!

道理很简单。经典是过去的人产生的,过去那么多人,为何只有少数几个人说的话才是经典呢?因为有资质的人生活了,行动了,思考了,于是产生了他们的经验总结。他们的经验屡试不爽,于是成了经典。可见,经典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智商情商(资质),另一个是能踏踏实实的实践和认认真真的思考!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这12字的后六个字也不是他第一个说,老子(是老子,不是我)早就说了。先是曾国藩从自己的实践中悟到“有实力而不可张扬”的意思,看到老子的话,一拍即合,拿来用了。后来曹德旺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悟到“有实力而不可张扬”的道理,看到曾国藩的话,一拍即合,也拿来用了。曾国藩,曹德旺,还有其他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实践中自发悟到类似经典的思想,然后看到经典表述,暗合心曲,一拍即合。他们是经典的有缘人,所以经典对他们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这叫做“英雄所见略同”,而不是经典造就了英雄。

可见,你若要获得成功,不要去翻经典,应该注重自己正在处理的事务,全身心投入实践,去思考,去总结,如果你有足够的资质,你一定会有正确的发现,这时候去翻翻经典,或许就能遇到醍醐灌顶的文字,你也不妨裱挂起来。如果你一头扎进故纸堆,对实际事务不闻不问,想凭借经典出人头地,那你最好的出路,也就是写写“头条”上这类“以己昏昏,使人一起昏昏”的文章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1、文明高雅,乐学善思2、自重自信,自强不息3、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
  • 眼泪知道什么是爱
    很多时候,过去是无从的。遗失了发黄的照片,遗失了曾经保存很久的东西,遗失了枯萎的记忆。伸出手,抓不到任何东西。也许,总有些东西会留在最深处,深深浅浅的痕迹,
  • [海外故事]飞来的大奖
    PART.1意外的奖项大卫·司汤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老板。这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全球特快专递。司汤恩感到很奇怪:自己在美国既没亲戚也没朋友,
  • [幽默故事]荒唐的车祸
    梁大姐这人啥都好,就是有点迷信,每天吃穿住行都按黄历走。家里放一本黄历,包里装一本黄历,办公室里更是“八卦”“易经”品种齐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黄历。同办公
  • [幽默故事]边干边吃
    这一天,早点摊前买点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排在最前面的老太太对店员说:“小伙子,给我来半斤葱油饼。”店员一听,操刀剁下一大块饼,往台秤上一放,嗨,多了。于是,
  • [幽默故事]黑色幽默
    周全是园林局的办公室主任,这天,洪局长问:“我听说吕书记专门嘱咐你,一定要将大门漆成绿色?”周全点头称是。园林局喜迁新址,党委吕书记说大门颜色最好选绿的,园
  • [海外故事]打不开的窗子
    人与人相处不能过于精明,有句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时的精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结局……奥尼尔是个精明得让狐狸都无地自容的商人,最近,他经营起
  • [幽默故事]老师的神通
    高一(3)班的自习课上老是有人睡懒觉,学校就让黄老师来当班主任。黄老师上任第一天就在班上说,谁在偷懒我一清二楚,抓住了决不轻饶。这天又到了自习课,黄老师一直
  • [幽默故事]请警察代驾
    这天晚上,袁海在市区有个饭局,朋友打开一瓶好酒,袁海立刻眼睛放光,心想:干了,大不了今天在市区找个宾馆住下。饭局结束了,朋友见袁海晕晕乎乎,怕他开车出意外,
  • [新传说]不管钱的事
    林晓艳是新大路储蓄所的一个小职员,前些日子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了零点二七个百分点,那些赋闲在家的老头老太们一个个都出动了,有的把以往的存单转存,有的把家里的一点
  • 鬼衣
    嘉儿不知道打哪儿淘来那件宝贝衣服,神神秘秘地从袋子里拿出来给苏宛看——是一件样式古朴的旗袍,料子是宝蓝色的绸缎,领口至腋下是一排蝴蝶状的纽袢,胸前是几朵艳丽的牡丹花,做工之精细实在令人叹服。只不过衬里有些发黄,隐约透着腐朽气息,一看就是压箱底儿多少年的东西
  • 下雨天潜水小心有鬼
    一个很好的又来喽!我约上三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潜水,分别是桑兰,赵郭和麟吴。天蓝蓝的,阳光照耀到沙滩,真美的场景啊,度假的好时机,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我们潜水是安排在一个小时后,于是我们四个便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奇怪,原本万里无云的天忽然乌云密布,天色黑了很多
  • 会跳舞的凉床
    我的太爷爷是个有点傻乎乎的人,他喜欢干别人不愿干或者怕干的事。太爷爷生来不知什么就做怕,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给人家死去的亲人守尸。有的亲人死去后,为了让最亲的人看上一眼,才能入棺,否则视为不孝。守尸,本应是亲人干的事,因为流传着:如果天上的白鹤,地面上的
  • 苗三爷
    这是一个同事讲的。年代挺久远了,清朝的事。村子里的苗三爷,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给常老爷上供,一次都没有去过。苗三爷很看不起常老爷。常老爷是7,8年前才在村子里显圣的。每年只要4头猪,再加上点鸡。常老爷就保证不祸害村子,同时别的小仙也不敢来。苗三爷一个老单身汉
  • 田边的看板
    我大学时代,通常是在近铁电车的喜志车站下车後,再搭十分钟左右的校车到。但是一旦错过了校车,就只能靠双脚走个三十几分钟的路。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我错过回程的校车,不得不从学校走回喜志车站。为了抄近路,我选择走田间的小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只有路灯指引著我。我
  • 敲门声
    寒冬的夜,总是那么漫长。窗外阴风瑟瑟,屋内的温度也快结冰了。王老栓躺在床上冻得发抖地说:“今年的冬天怎么这么冷啊!明年冬天,一定要买条棉被!”想着想着,他喜悦的表情突然僵硬下来,自言自语道:“可是,地租怎么办呢?”想想也是,一年的收成交了地租以后,连自己的
  • 人肉叉烧包
    大概在93年的时候,有两兄弟,哥哥是卖肉包子的,弟弟是火化场工作的,哥哥为人老实,勤俭,弟弟却好吃懒做且爱赌博,哥哥叫阿光,弟弟叫阿祖(有点像外来媳妇本地郎)。一天早上,阿光准备开档做肉包子的时候发现猪肉已经用完了,于是给了500元叫阿祖去买些上等猪肉回来
  • 依然在你身边
    阿呆今年三十多岁了,去年结的婚,结婚之前阿呆有一个女朋友。两人相恋了七年,从上学的时候开始,俩人一直相恋到大学毕业,直到毕业后开始工作,俩人还在一起。女朋友家是上海的,阿呆家是北京的,俩人的在北京。阿呆希望毕业后俩人留在北京,在北京结婚生子顺便照顾老人。可
  • 凶照疑云
    8号摄影棚江文莉的闺蜜程霞就要结婚了。因为是奉子成婚,婚事临时才决定,所以婚纱照、摆酒等都比较仓促。帮程霞布置完新房,天已经黑了。江文莉看看表,见程霞正第N次给老公王家成打电话。但是,从程霞失望的神情看,又是无人接听。三个多小时前,他去取婚纱照,没理由这么
  • 班车里的咀嚼
    [文/临沂张一鸣/短篇鬼故事]“吃了么?”新来的小刘拿着半个肉夹馍坐在了我前排靠右边窗户的座位上,“哦,还没吃。”听了我的话他的嘴立刻就捏上了。我只是随便应付了一句,就算没吃饭的话,你会请我吃点吗?客套话谁都会说,但客套话说完之后,总是感觉缺少下面这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