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

3051

我和女儿天生犯相。我们娘俩长的要多像有多像,活脱脱一个模子扣出来的。看年轻时候的照片,女儿兴许比还我俊一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她姥姥怀我的时候也就是吃个萝卜大葱,我怀她的时候开始整天只吃苹果,后来则只吃樱桃和草莓。女儿出生那天差一点就是我的忌日。肚子疼的时候还在班上,厂里的大卡车坯布没卸完急忙拉上我走了。也许因为离厂子最近的是全市最大最好的医院,也许因为上天不愿意女儿生下来没娘,我摸了一把阎王爷的鼻子跑了回来,活到今天,倒是越活越结实了。女儿总算明白了这点事,每逢给她过生日,都要切一块最大的蛋糕放到我面前,郑重其事地鞠个躬,“谢谢妈妈”。早先可不是这样,小时候一个蛋糕她要吃一半,虽然总是买一个小蛋糕,却一定要连着吃三天。现在知道苗条了,有了好东西自己不敢吃净让着我,可是我也怕血脂高了,再大的蛋糕也只敢吃上几口。直到今天我还是恨死了他爸。那天晚上,也不知是从哪学的,说了那么多甜言蜜语,灌了我那么多迷魂药,任了他恣意妄为,没准儿差些日子我生的会是个儿子。

女儿 我比女儿大二十八岁。我们那年头都是这样,不听政府话的不算。二十八年,她处处强我一头。我这一辈子没穿过裙子,她的裙子比裤子还多。春天穿的,夏天穿的,秋天穿的,甚至还有冬天穿的。我是生了孩子以后才第一次烫发,她是从我不给她梳头了就没梳过辫子,披个长发前面的刘海也要烫几个圈。我连幼儿园也没上过,她从三个月大进托儿所,二十几年都是老师手把这手地教。我拼死拼活混了个中专毕业,她轻而易举大学毕业。终于,我退休了,她上班了。我在工厂当了一辈子工人,她一上班就在学校当老师,并且,是在我上小学的那个学校当老师。我七老八十了,充其量是个校友,她一进校就是老师。我上学那会儿也没有什么重点不重点,现在却是叫市重点学校了,不在附近住的孩子进门要交一万元钱。

退休了,闲得我五饥六瘦。中午做一顿饭,晚上做一顿饭。中午是专门为女儿做饭。她上班的学校离家太近了,吃过饭还可以睡一会儿。我早晨起得晚,中午并不吃饭。看着她美滋滋的吃饭,想到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漂亮,虽然没吃过这样好的饭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妈,您做的饭总是这么好吃。”女儿头也不抬,夹一筷子肉片塞进嘴里,又夹一筷子黄瓜塞进嘴里,“您晚上炒菜少放肉,我爸都那么胖了,别让他吃肉。”

她把碗筷收拾起来去洗。

“妈,您以后炒菜再少放点油,都涨那么多钱了,吃油多了对身体不好。报纸上说,咱们国家吃油最多,应该多吃煮的蒸的东西。您看,这碗也难洗,最好不用洁洁灵。”

看着她大卷小卷的披肩秀发,我想到自己进厂的时候,辫子也不梳了,多少年都是齐耳的短发。

我退休半年,也是女儿上班半年以后,她把替换下的笔记本给了我,为我注册了邮箱,开通了博客,“您每天写日志,您这辈子该有多少事要写啊。我要是您早就‘日子'’月子‘都出版了。”这大概是女儿送我的最好礼物了,真的忙不过来,每天不停地做饭写日志,做饭写日志。

吃过晚饭,她爸上街遛弯去了,女儿收拾过了站到我背后,看我浏览网友的留言。

“妈,您这些朋友真有意思,老的老少的少,还挺客气。您可不兴像对我似的,总批评人家。”

“瞧你说的,要说看布样我是他们师傅,要说上网人家是我师傅。”

女儿悄声乐了乐。

“妈,您上班去吧,我帮您找了个活。瞧您每天坐这儿都要发福了。”

我顺手合上电脑,转过身来。女儿忽霎着眼睛一本正经地看着我。

“我们学校要办食堂了。那么多孩子,家远的根本回不去。每天中午学校门口都是一大堆家长围着。家长也来不了的,孩子就满街转着买东西吃,多不安全呀。还有的孩子只吃冰棍儿不吃饭,让人心疼死了。”女儿摇了摇我的肩膀,“您做饭孩子们一定喜欢吃。”女儿又摇了摇我的肩膀,“校长说了,还是咱们学校的老同学,那就来吧。”

我记得这事,女儿上学的时候是在我们厂旁边的小学交了一千元钱报名费,为了中午能在厂里食堂吃上饭。那时候很忙,即使吃饭的时候也可能离不开,班里的同事替我去把她接回来,在食堂买份饭。女儿很乖,全车间的人差不多都给她捎过好吃的。

虽然多少年没来过,我还是太熟悉这所学校了。先是我们跳房子跳皮筋的操场上真地盖起了楼房,接着是我们上过课的教室也拆掉盖起了楼房。每次路过这里我都禁不住多张望几眼,偶尔还见得到认识的老师,再后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帮孩子了。

学校总共有六百多个学生,八十五个老师。学生比我上学那会儿少多了,老师却多了十几个,我上学的时候语文和算术都是班主任一个老师上课。食堂是最早的老师办公室改建的,当年高大的红砖瓦房似乎低矮了许多,墙砖暗红剥落,室内却是已经铺上了漂亮的乳白色瓷砖。还记得我在门口喊“报告”的样子,提心吊胆的。

我并不给学生和老师做饭。食堂一共五个人,一个炒菜的,一个做饭的,两个打下手的,我管买菜加打下手。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我也有使不完的力气,先前说的是两点下班,实际上四点也走不了。这让我很快乐,仿佛又回到了工厂,看见谁在那儿坐着不动就会大声吆喝。早饭不要做,都是去街上买来,只有老师在学校吃早饭。午饭很麻烦,老师的饭菜盛到快餐盘里每人一份,学生的饭菜盛到桶里由各个班的值日生领回教室,然后还要盛一些送到各个楼层,准备没吃饱的同学加饭。每天不是菜多就是饭少,这要看孩子们喜欢吃什么。开始我还特别注意女儿来食堂打饭,后来完全顾不上了。女儿大概每天都在盯着我,回到家里紧忙着给我打下手。

很快我就清楚了,我和另外两个打杂的姐妹每月的工资都是五百元钱,炒菜的师傅是一千元,做饭的师傅是八百元钱。寒暑假没有工资。这让我很瞧不起他们,他们比我岁数小得多,可不是退休了没事到这儿补差,这点钱又怎么能养家糊口?每天可以在学校吃两顿饭,我们和老师吃饭都是免费的,只是谁也不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天,吃过午饭,我把买来的芹菜搬出来,准备摘过了把叶子卤作咸菜给老师们吃早饭用。炒菜的师傅对我说,今天不要忙了,到点了您也该下班就下班。我们几个人还要和学校的领导开个会。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让人莫名其妙。

“我不参加吗?”

他突然笑了,“和您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我们几个人的一点私事。”

接连几天这个样。晚上,我问女儿。她说市里下文件了,最低工资标准今年是八百元钱。也必须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市里要对学校罚款。

“其实,也应该给您涨工资。”女儿若有所思。

这有什么神秘兮兮的呢,文件规定怎么办怎么办好了。

周五下午没有多少事情,校长来了,给大家开会。

学校决定,每人每月长三百元工资,按规定上有关保险。当然,除了我。但是我可以按规定时间下班,每天工作六小时。同时决定取消老师每天早晨的早餐。

食堂的人没事一样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活。切菜的切菜,洗米的洗米,热热闹闹。只是我很不习惯大伙还在干活自己收拾收拾离开。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师们对此议论纷纷。

吃过晚饭,女儿没有急三火四地站起来收拾碗筷,直瞪瞪地看着我。

“您不去学校上班吧,我中午回家吃饭。学校的菜太咸了,我吃不惯。”

“你也太娇贵了,免费的饭还挑剔那么多。”

女儿抓着支筷子,在眼前的盘子里轻轻划着。

“可是您说,我们吃的这算什么?是学生的钱还是工人的钱?”

“当然是学校的钱。”这个问题我没仔细琢磨过,但是我知道,学校拿出了房子,投了资办食堂给老师创点福利也是应该的。在哪儿干活,给谁干活都是这样。

“他们挣许多钱,每次来了客人他们都去饭店吃饭。”

女儿太没见过世面了。现在又有哪儿不吃呢?学校吃,医院吃,工厂吃,机关吃,都是和有钱的老板比着吃。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有谁管吃的是孩子还是下岗工人呢?可是他们都是好人,是些忙忙碌碌干活的人。前年家里装修的时候,我给那些干活的孩子炖了一盆肉,他们高兴得一口一个“大姨”。这每天给吃的免费午餐,有谁不惦记?只有那些贪官才是坏人,他们是连人也要吃的。

“反正我要回家吃饭。”说着,女儿眼睛里滴溜溜含了泪水,仿佛这些日子受了多少委屈。

收拾过了,女儿回自己的房间。

我打开自己的电脑。这些日子上网少了,手不利索,脑子也有些迟钝。坐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也不知女儿在写些什么,也许什么都没写,正在兴致勃勃地和朋友聊天。这个没心没肺的。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蛤蟆吐金钱
    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有一对老夫妇,没有儿孙,日子过得很穷苦。一年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老两口冷得睡不着觉,一人披一条烂棉被坐起身来,他们在屋中央点起一堆柴火取暖,互相讲闲话熬时光。熬着熬着,就到了鸡啼时候。屋外传来一阵敲门声,老头子打开门,只见屋门前
  • 让合作方看到你的强项
    上世纪50年代初,松下电器公司进入了一个发展瓶颈——它虽然在全球有非常不错的销售网络,但是因为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产品渐渐被市场所拒绝。当时,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300多家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制造公司。在此之前,全球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公司与
  • 让弱点闪光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其唱功苍劲挺拔,浑厚有力,豪迈谐趣,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嗓子哑了。对一个以唱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此,有
  • 六万年前,鲜花盛开
    100年前,自德国的尼安德山谷被发现以来,尼安德特人便被认为是野蛮、残忍、愚蠢、冷漠的种群。但1950年代,考古学家又在伊拉克发掘了九具尼安德特人的遗骨,通过对这些遗骨的深入研究,人们修正了以前的认识。在这九具尼安德特人遗骨中,最先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一具扭
  • 有一种幸福叫微笑
    某日,朋友聚会,酒过三巡,大家便海阔天空地神聊了起来。一友遍询同座:人为什么活着?究竟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才感到满足呢?于是,有人说,想读的书买得起,看上的衣服穿得起,口馋了能够拽上红颜知己到酒店里撮一顿儿,足矣。还有人说,想有一套自己的花园别墅
  • 向他的二次表白说“不”
    有一天,我在热闹的大街上遇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告白。一位正和朋友并肩而行的女孩忽然被“隔离”了,四周围上来许多人,每人手中都捧着一个小模型,中间的男孩则手捧鲜花大声呼唤着女孩的名字……不用猜就知道这是男孩精心策划的,特别有“范儿”。可女孩先是一愣,继而“
  • 好猫与烂虎
    有一个男孩儿,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非常希望能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也一度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
  • 清华的精神是追求完美
    我在清华念书时,章名涛先生是电机系主任。他在1950年的一次集会上,讲为学与为人这个问题。他说,为学与为人,为人比为学重要。为学再好,为人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为人,就是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我始终记得“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这句话。我从湖南
  • 哭落一地花香
    有人说,一个女孩子,20岁不秀则永不再秀。我想,没有哪个女孩子会愿意有这样的遗憾。大二的下学期,我喜欢他的心思被添油加醋一番后像风一样吹入了人群。原本只是一份默然美丽的爱慕,经过那些捕风捉影的人的一张嘴巴传到一个耳朵,再从另一张嘴巴传到另一个耳朵,完
  • 女人当家
    “女人当家驴耕地,娃娃做活死淘气。”这是老先人总结的经验,说的是女人当不了家,驴耕不好地娃娃做不好活。老先人的这话不知在别处是否应验,但是在桦林坡却是恰好相反的。桦林坡眼下的当家人就是个女的,而且还是个年纪轻轻的女娃娃!桦林坡地处关山深处,气候阴湿,
  • 聪明的警官
    杰瑞是一个聪明的警官,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能迎刃而解。1有一天,三位女士为了芝麻大的事。大吵大闹来到警察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谁先说,吵得几乎把房顶都要掀翻,连局长都没有办法。杰瑞说了句:“请你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一位先说吧。”话音刚落,屋子
  • 狮子与野牛
    一头饥饿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跃身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
  • 笛卡尔的另类情书
    1956年,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那时,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尔过着乞讨的生活,全部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和随身所带的几本数学书籍。生性清高的笛卡尔从来不开口请求路人施舍,他只是默默地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潜
  • 红竹子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个小伙子叫马春,喜欢画画,他有个十多岁的弟弟,名叫马秋,马秋不喜欢画画,生性顽皮。马春有个舅舅,住在泾县的邻县南陵县城里,马春自小便喜欢去舅舅家做客。他舅舅有个做生意的邻居,人称“周掌柜”,周掌柜有个儿子,名叫周行,周行与马春
  • 做只快乐奔跑的绵羊
    上初中时,她参加了本地书店办的一个小小漫画社。第一次知道,原来也有人和自己一样上课偷看漫画书、把课本所有的空隙都画满小人头、尝试着编故事,然后她沮丧地发现画分镜好难,一样画脸只会画朝左的那面……像突然找到了心灵知音似的,让她感觉好开心。那一年,她14岁。
  • 冰冻兽
    结了这个月在面包店打工的工资,再加上之前攒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只冰冻兽了。当然了,就这点钱,只能买一只中下档位的冰冻兽。又大、又笨,制冷效果肯定也很一般。胖胖的老板看着我犹豫的样子,提议说:“不如买只二手的。”“比如这一只。”老板从货架顶端拿下一只冰冻
  • 24年拍4万张照片为娃娃筹钱读书
    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他上半年筹经费,下半年走访调查拍照,然后举办影展,为失学儿童募集爱心捐款。王搏,原名王天中,生于1964年,甘肃天水人。从1990年开始自费行程10万余公里,拍摄西部贫困地区的儿童和当地教育状况,1998年起在全国各地
  • 一条狗的两次死亡
    那一年,因为生活上的原因,我搬到一个远亲弟弟家,和他一起住。弟弟的房子在艺术家和图书馆员集中的小区。住在市中心的人们或许想都没想过还有这样偏僻的地方。人们把垃圾和脏水倒在离小区门口不远的地方,加之冬天寒冷,小区门口结了厚厚一层冰。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差一些,
  • 伸手付出真爱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他的老伴早死,留下三个孩子,长大后都出了国。孩子不在身边,所幸还有个学生,跟进跟出地伺候他。许多人都说:“看这年轻人,放着自己的正事不干,成天陪着老头子,好像很孝顺的样子。谁不知道,他是为了老头子的钱。”老人的孩
  •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