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断首的传说
794
刑天,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武士,一直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当年炎帝被黄帝打败,炎帝只能退居在南方地区。刑天则一直不甘心失败,不断请求炎帝出兵再战黄帝。炎帝因为年龄大了,不想再发动部落战争,就一直没有答应出兵。
后来,黄帝又打败了夸父部落,没多久又终于打败了骁勇善战的蚩尤部落。听说了这些消息的刑天没有气馁,反而跑出去寻找夸父部落,想联合剩下的夸父部落的人一起去打败黄帝。
但寻找了好久,刑天都没有找到。于是刑天心一横,一个人拿着盾牌和战斧就去黄帝的部落要找黄帝决斗!在黄帝部落的门口,刑天碰到了黄帝的大臣风伯、雨师和天神陆吾的阻挡。刑天二话不说,一一打败了他们。最后来到黄帝的宫殿前,见到了黄帝。
看着面前的刑天,黄帝也不示弱,拿起一把宝剑就和刑天打斗在一起。两个人你来我往互相杀的天昏地暗,一直从黄帝的宫殿杀到一个叫“常羊山”的地方。正在大家觉得刑天和黄帝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技高一筹的黄帝突然抓住了刑天的一个破绽,一剑砍去,竟然把刑天的头颅砍掉了!
没了头颅的刑天并没有倒下,反而一边挥舞着斧子防御,另一只手在地上摸索自己的头颅,想重新安上,继续和黄帝大战。黄帝看到这个景象,也很紧张,于是赶紧用宝剑在常羊山的地上砍出一道裂缝,刑天的头颅正好掉进裂缝里。就这样,刑天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头颅了。黄帝随后也转身离开了。
谁知道,不愿屈服的刑天,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头颅,干脆就把自己胸前的双乳当做自己的眼睛,把肚脐当做自己的嘴巴,左手握着盾牌,右手拿着斧子,继续向黄帝离开的方向不断挥舞,不屈不服,战斗不止。
后来,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山海经》里读到了刑天的事迹,感叹之余,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赏刑天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精神。诗是这样写的: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意思是:如果没有像精卫和刑天这样依然坚守自己初心的意志品质,美好的时光又怎么能来到呢?
后来,人们就把勇猛不屈的刑天称颂为英雄,战斗之神。并且在今天的合肥道士岗有一座千年的道号元林元,据说就是为专门纪念中国战神刑天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