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赏析

2936

发布:2021-03-05 15:52:36  来自 橘生淮南 觅知友会员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鉴赏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 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

诗的第一 开门见山,从自己过去如何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音调强烈的上声字“打”,而用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与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为什么要放任呢?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因为这位西邻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 ,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难怪陕西民歌云:“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从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肯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中心。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从一件打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以致于 。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 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开导吴郎,告诉他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 他由此能站得 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 中,尤其鲜见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最后还以自己的眼泪来 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 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

如“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zhl201702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送魏二》赏析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诗鉴赏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从“橘柚香”见出)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
  • 《寄令狐郎中》赏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诗鉴赏这是会昌五年(845)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
  • 《渡荆门送别》赏析
    作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诗文解释】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
  • 温庭筠惜春词原文及注释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雨。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译文
  • 李商隐《赠荷花》
    朝代:唐代作者: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一作:长相映)赏析诗的前两句写
  • 《惜牡丹花》赏析
    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鉴赏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
  •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诗鉴赏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
  • 《城东早春》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从诗的第三看,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下面我们就一
  • 《听邻家吹笙》赏析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诗鉴赏先生《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批评家和修
  •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赏析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自然弃掷与时
  • [幽默故事]倔老头
    老约翰的农场里有一个大池塘,很适合做露天泳池。最近,老约翰把池塘修整了一下,乐滋滋地对妻子说:“这下,我们可以向来游泳的人收费赚钱了。”妻子却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我说约翰,你年纪大了,这么大的池塘,你根本看不过来。就算有人来游泳,你都弄不清他们是
  • [民族故事]九竹筒泉水
    从前有个孤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常常上后山采野菜充饥,喝山泉解渴。说来也怪,他吃了野菜,喝了泉水,身子越长越好,没几年,就出落成一个英俊小伙,该是娶媳妇的时候了。孤儿托媒人去说亲,可是谁家也不愿把姑娘许给他这么个穷光棍。山坡头有户人家,独生姑娘很勤
  • [民间故事]吴家学堂为谁开
    宋朝年间,民间办私塾的风气很是流行。吴伯达是开封有名的富贾,吐口唾沫是颗钉,多年经商经验让他悟得读书的重要性,于是花钱盖了几大间房屋,置办了学习用具,办起了吴家族塾,让吴姓孩子进来接受教育。吴伯达请的是一位叫赵知三的老先生,赵知三留着白胡子,精神健旺,
  • [民间故事]真正的杀招
    东州城出现了一个飞贼,此贼开始时只是偶尔作一次案,后来,愈加张狂,频繁作案,再后来不分昼夜,只要兴趣一起,便动手作案。完了还在墙上题诗一首,把城里的名捕赵之焕嘲笑一番。赵之焕无奈之下想到了授业恩师——京城总捕欧阳华。欧阳华今年八十岁,须眉皆白,
  • [新传说]爸爸的惩罚
    PART.1见见未来的爸爸大学毕业后,相楠和同在一个班的郑长宇确定了恋爱关系。相楠是家里的独生女,家住北京,父母都是高干。而郑长宇则来自大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对于他们的婚恋,很多人不理解,好在相楠的父母比较通情达理,见女儿对郑长宇一片痴情,也就默
  • 旅途
    呼吸总是这样弥漫聚集。旅途就是旅途,背包闪烁,脚步仓促,追着列车奔跑。时间在这时刻赶我。不要掉了队伍。我簇拥进了车。窗外奔跑,漆黑一片。点间旅人闭了眼,清晰听到轨道叫,就像音律一样起伏,陪我旅途再次孤独前行,还有那边背包,陪我旅途前行。2013.6.28
  • 我有一个动物朋友
    我有一个动物,它是一只既调皮又可爱的小白猫,名叫咪咪。咪咪披着一身雪白雪白的毛,摸上去软软的,很柔顺。它那对三角形的耳朵像雷达似的,稍有动静,就能敏锐地发觉,分辨得一清二楚。咪咪的胡须可有用啦!抓老鼠时少不了它。有一次,我出于好奇,居然用剪刀去剪咪
  • [幽默故事]名要,利不要
    近日,公交公司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议题是如何跟上形势,加快公司市场化的进程,促进公司的发展。最后形成决议,总经理宣读通过:为了振兴公司,今后将采取如下措施,员工合同制,工资保底制,车辆自治制,简称三制,此外,实行月考核,累计成年终考核。小王与小里同
  • [幽默故事]难得赌一次
    张三嗜赌成性,这天晚上,他又和李四、王五、赵六一起,聚在村头的废弃门房里打麻将。刚打两圈,张三手机响了,他一看是老婆的来电,想想也知道是叫自己回家,索性关了手机。不一会儿,李四和王五家里也打来了电话,他们只听了两句,居然都拔腿溜了。赵六见状也想走,
  • [东方夜谈]这份爱金不换
    司马伟是个普通工人,谈了个女朋友,还没有结婚。这天,他坐在马桶上,习惯性地翻看着一本书,突然,马桶里发出“哐啷”一声脆响,司马伟手一抖,吓了一跳,再一想,难道是把结石屙出来了?司马伟患有胆结石,前段时间吃了几服草药,那是民间偏方,说是可以把结石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