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拆迁拉锯战

1922

发布:2021-12-09 17:06:44  来自 清晨的小鹿 觅知友会员

刘三为人精明,是个有便宜就占,打死都不肯吃一点亏的主儿。他所在的东关村以前属于城郊,这些年城市飞速扩展,日新月异,没几年工夫,东关村就被高楼大厦包围,成了“城中村”,拆迁指日可待。刘三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整天眼巴巴地盼望着拆迁,拆迁除了能住上新楼,还能获得高额的补偿款,发一笔横财。

  不出意外,今年年初,东关村终于开始拆迁了,但让刘三失望的是,拆迁补偿标准远远低于他的的预计。刘三就感到自己吃了大亏,他不甘心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就决定当钉子户,抗拒拆迁。其他村民有的对补偿比较满意,有的虽不满意但不想多事,大部分都搬走了,还有一小部分人跟刘三一样,也当上了钉子户,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接下来的日子,开发商通过一家一家做工作,软硬兼施,逐个达成了拆迁协议,钉子户就越来越少了。但刘三软硬不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开发商派人到过他家三次,因为谈不拢,都被刘三给轰出了门。

  到最后,全村只剩下了五户钉子户。

  开发商发出最后警告:我们已经把补偿标准提高到最高限度了,如果你们剩下这几户再无理取闹,狮子大开口,我们就将实行强拆。

  可刘三不怕:你们吓唬谁呢?国家有明令规定,不许强拆,你们有种就来拆拆试试?

  这天早晨,刘三一出门,就看到自家的山墙上,被人用白漆写了个大大的“拆”字,不用问,准是开发商派人干的。刘三心中暗暗冷笑:这是在向我示威呢,哼,我不签字,你们说拆就拆了?他气不过,立马跑到五金油漆店,买来了油漆、刷子,在拆字前面写了个大大的“不”字,变成了“不拆”,以示自己态度之坚决。

  不过,别看刘三表面上不在乎,说有法律撑腰不怕强拆,但心里也很紧张。他知道现在有些开发商黑了心,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前些日子报纸上还报道过一件事,说开发商趁一钉子户出门的时候就把人家的房子给拆了,钉子户追究他们强拆的责任,他们却说是拆错了,不好意思,是“误”拆,简直让人没地儿说理去。所以刘三也紧锣密鼓地做好了防拆准备,时刻提高警惕,严防死守,绝不给开发商可乘之机。

  过了两天,到了开发商规定的最后期限,这天上午,刘三出门时发现山墙上的字被人动过。看清楚之后,他的鼻子差点给气歪了,原来“不”字被人加了个“走之”旁,成了“还”字,合起来成了“还拆”。刘三气坏了:这是跟老子叫板啊!他正琢磨着要把字给涂掉时,就听到有人喊,强拆的来了!

  刘三一抬头,就看到街头出现一队人马,铲车、推土机打头,向自己门前开来,声势逼人。

  刘三浑身一阵紧张,忙转身回家,叮嘱老婆孩子在屋里守着,没有自己命令不许离开半步。而后,他提了一小桶汽油走到门外,在门口大马金刀地叉腿一站,拧开油桶盖,右手拿着一个打火机,冲着强拆队伍大喊:都给我站住,今天哪个敢靠前,老子就跟他同归于尽!反正老子活够了,大不了把事情闹大!

  对方的头儿见状,赶紧打电话向老板汇报、请示。开发商听到汇报后,担心出事,亲临现场指挥。他赶到后,见刘三如此泼皮,死活不肯让步,也没辙了!这个开发商是斯文人,信奉和气生财,并不想闹出人命来,他见几个手下吵吵着要往前冲,准备强攻,权衡一下利弊后,就伸手制止住,说算了,先不管他,去拆其他户吧。

  一个手下说:“老总,这家伙绝对是虚张声势,想吓唬咱们的。不信我过去试一试他。”说着,不知死活地向刘三走去。

  刘三见状,牙一咬,心一横,举起汽油桶,将一半汽油浇到了自己身上,然后举起打火机,眼睛盯着这人,冷笑着说:“走快点!我等着你呢!”

  开发商见状,怕出人命,忙大声喝止住手下:“回来,不要逼他了。”

  刘三见对方被唬住,大是得意,他转身进门,很快又出来,手里拎着上次没用完的那桶白油漆。

  众人不知他又拿出了什么厉害武器,“哗”的一声,不约而同地都往后退了几步,远远小心地看着刘三。

  却见刘三大步走到山墙下,弯腰用刷子沾了油漆,挥动胳膊,刷刷刷,就在墙上“还拆”两字后面写了个“不”字,并刷了一问号,变成了“还拆不?”然后他将刷子一扔,拎着剩下的半桶汽油,一步一步走到开发商面前,气势汹汹地问:“还拆不?”

  开发商看着他满身的汽油,心中发怯,忙说:“好、好,你冷静点,你要是不想拆,我答应你,真的不拆了!”

  刘三获得大胜。

  开发商还真说到做到,接下来再也不来做刘三的工作了,而是专攻其他钉子户,瓦解刘三的盟友。这样又过了个把月,村里其他的钉子户都陆陆续续被拔掉,到最后,只剩下刘三一家在继续坚守了。

  随后几个月,开发商仍不来找刘三。

  这期间,村里陆续开进各种大型机械,没日没夜地拆房、挖坑,动工建设。开发商还放出风来,说尊重住户选择,不会再让刘三拆迁了,因为剩下一户半户根本影响不到工程建设,大不了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把刘三家的位置给单独空出来。

  有一天,开发商来工地视察,遇到刘三,还笑嘻嘻地主动打招呼,让刘三放宽心住着,自己决不会来强拆。

  这下子,反倒是轮到刘三着急了——人家根本不再搭理自己,就像没自己这钉子户一样,而自己家周围现在成了大工地,昼夜施工,热火朝天,自己住不安宁,行不方便,孤零零呆在这里算什么事啊?他心里天天念叨:开发商啊开发商,你倒是再来找我谈判啊,现在只要稍微提高一下补偿条件,不,不提高也行,老子马上签字搬家。

  老婆也天天埋怨他,说当初就该适可而止,不该提那些额外要求,别人都满足了,怎么就你的胃口那么大呀?她让刘三主动去找开发商谈判,降低条件。但刘三却感到拉不下脸来,闹到这一步,此时自己主动低头,岂不就前功尽弃了?

  唉,现在的他,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如此又过了些日子,刘三实在是靠不住了,这天晚上,他又拿起刷子,拎着油漆桶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工地的工人们上班,经过刘三家时,惊奇地发现山墙上的字又有变化,“还拆不?”的“拆”字和“不”字之间,加了一个粗粗的对调符号,读起来成了“还不拆?”

  开发商接到手下的汇报后,心里就有数了,知道刘三这是在找台阶下,他吩咐手下:不用理他,再耗他一段时间。

  又过了几天,墙上的字又变了,“还不拆?”前面又加了两字,变成了“怎么还不拆?”其热切急迫之心表露无遗。

  开发商听说后,觉得好笑,他吩咐手下,去把“怎么还”和“?”全给涂掉,结果又变成了:不拆。

  刘三真的没辙了,在老婆的催促下,他只好厚着脸皮主动去找开发商谈条件,当然,打死他也不敢再狮子大开口了。好在开发商还算厚道,没怎么为难他,跟其他钉子户相比,刘三也没算吃什么大亏,当然也没占什么便宜,只不过,他这几个月的罪算是白遭了。

  签好合同回到家,刘三拎着油漆、刷子又出门了。老婆急忙拦住他,训斥道:“你又要干什么?赶快搬家,千万别再生事了。”

  刘三推开老婆:“你别管!”

  他出门走到墙壁下,刷子蘸足油漆,在墙上一阵涂抹,完毕后,一声长叹,将刷子一扔,冲老婆说:“好了,搬家吧。”

  老婆看了看墙壁,松了口气,原来,他只是把“不”字和对调符号给涂掉了,墙上仅剩一个大大的字: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纸嬷嬷
    明发用重金拍得了3号地,打算开发出来做高档小区。3号地位于城郊,马迁就住在这。马迁嫌明发公司给的搬迁补贴太少,就和几户人家订立了攻守同盟,明发公司不答应他们
  • 日本鬼
    日头西落无处住,五个馒头吃进肚。光吃饭啊没有菜,仨月睡觉没脱裤。自从黑别墅遇鬼后,严花花只捡倒闭的工厂,或待拆迁的废墟处过夜。省钱,不扰民,最主要的是他听宋
  • 山顶上的你才是上帝
    他出生于广东鹤山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邮政职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为遗传的缘故,他生下来就比同龄人高,这让他处处显得傲气凌人。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深圳。他3岁时,就学会了怎样把家里的电器弄得四分五裂,
  • 奥巴马的口才
    2012年4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科罗拉多大学操场发表演讲。因为人群拥挤,19岁的女大学生泽尔贝斯不小心将酸奶洒在了奥巴马的裤子上。正在演讲的奥巴马遭遇这一意外,并未动怒,而是幽默地说:“哦,看,你泼中了,你泼中了!我开玩笑的,没关系。谁有纸巾
  • 眼泪掉下需要多长时间
    一我6岁那年,父亲去了上海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父亲第一次看到了外滩和东方明珠,看到了繁华的南京路,看到了我们那个小山村与大上海的巨大落差,父亲忧心忡忡。他实在不想让女儿以后走他的
  • 钥匙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娟子家二楼的钥匙丢了。她清楚地记得,今天只有阿旺来过她们家。阿旺是村长的大儿子。因孩时发高烧未及时治疗,因此有点傻。十三、四岁了也没上学,经常一个人在外面豪无目的走来走去。娟子是一个副镇长的女儿。二十三、四了,尚未结婚。和阿旺是同
  • 我也想帮助贫困生
    我工作的地方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许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生活富裕的人难以想象他们生活得如何艰辛。我负责一项救助贫困生的工作,在社会力量和被救助者之间牵线搭桥,让那些失学的孩子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前段时间,我到乡下看望这些孩子,了解救助工作的落实情况。我每天
  • 完美的丈夫
    离家出走李伟和老婆大吵了一架,离家出走。起初,陆花以为老公这次会像以前许多次一样,不知在哪个狐朋狗友那儿待上一两天,就会乖乖地回来赔罪,所以也就没理会。说起来,陆花觉得自己十分委屈。当年,她可是镇子里一枝花,多少人追求她都没答应,却偏偏喜欢上了李伟。
  • 能奋斗才有尊严
    当你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作为的时候,没有人会承认你的自尊。我在北京读的大学。刚上大一的时候,我看到学校的东门外有个摆地摊卖水果的小伙子,旁边的是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也摆了个地摊,卖的是发卡、卡通娃娃、电池、小工艺品等。东门属于学校的偏门,所以,学校的保
  • 少年抱歉,我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一。我不是淑女。没有你想要的矜持。我会毫无形象的大吼大叫。我会偶尔的爆粗口。我会吃食物的时候吃得脸上满是食物的残渣。我或许会做出很多令你惊奇的事。那些事或许超出了你能接受的范围。但是。
  • 林则徐妙用竹筷子
    鸦片战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鸦片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很多中国人染上毒瘾。因为吸鸦片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林则徐,他主张禁止鸦片买卖,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州去禁烟
  • 宰一回资本家
    大华公司是一家以工程设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老板叫王坦,手下有30多号人。王坦主要负责在外面联系工程,单子拿下后,再交给公司的员工设计,今年以来,公司的业绩平平,员工们的工资也大幅缩水。本来有50多名员工,现在走了一小半,剩下的也是人心思动。又支撑了几个月,
  • 印鱼背后的绳子
    印鱼是著名的海洋旅行家,它的背部长有椭圆形的吸盘,形状极像一枚印章,能牢牢吸住平坦的物体,因而得名。利用这一特长,印鱼背能吸附在海龟的底部,轻松地周游世界;到了食物丰富的地方,它就会自动离开,饱餐之后,再搭乘下一班“游轮”继续免费旅行。印鱼倒是轻松自
  • 选择是一种智慧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
  • 陇西鹦鹉
    唐朝的虎溪庵主,生平事迹不详,只知其为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弟子。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年轻的禅僧,他问虎溪庵主:“请问和尚是什么地方人士?”虎溪庵主淡淡地回答:“陇西(甘肃)人。”禅僧又问:“听说陇西出产鹦鹉,真有这么回事吗?”虎溪庵主说:“是的。”禅僧
  • 喧嚣的孤独
    虚拟空间正重组着人际关系,甚至重塑人类大脑。我怀疑,新世代人的大脑,不只分左右脑,还有许多功能分区,比如MSN是工作区,QQ是游戏区,还有娱乐八卦区、好友区或客户区。你见他在开会,说不定他正搅入一场方韩大战呢。手机让人始终处于连线状态。越来越难集中精力
  • 农民张正祥的滇池编年史
    把滇池视为衣食父母大年三十,他包车前往寻甸县清水海“巡查”那里的植被情况。“引清济昆”工程是滇中调水工程的前奏,后者被认为是缓解昆明城市用水和治理滇池污染的根本措施。“今年年底水就引到昆明了,可是清水海的周边环境并不乐观。我3年前去的时候,山顶上还有绿帽子
  • 最好的老师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的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
  • 流失的顾客
    都说“工”字不出头,出头也是“土”。华田刚似乎也明白了这个理儿,辞去干了十几年的工作,开起了百货店。华田刚有个爱喝酒的毛病,现在自己开店了,喝酒就更加无所顾忌了,酒在柜台上一放,时不时喝上两口。可这人一喝酒,就难免脑子犯糊涂。这天早上,店刚开门,顾客
  • 人性
    张家村村民张宝田生了一对孪生姐妹,大女儿取名张元元,小女儿取名张芳芳,两个女儿初中毕业那年就出落得如花似玉,村里人多有向张宝田家提亲的,但是,张宝田自幼把两个女儿看得像掌上明珠一般,所以从不答应乡亲们的提亲,也拒不接受聘礼,在张宝田看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