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递]拜师学艺
3847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投简历找工作,进了公司再积累工作经验。古时候可不一样,讲究的是拜师学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师徒关系有多亲密。所以,从古至今,民间流传下来不少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挑几个给大伙儿说一说。
怯剃头
从前有个小徒弟,跟着师傅学剃头。头三年,师傅什么也不教,就让他干零活儿,折腾了三年,才肯开始教他手艺。
最开始要练手法。怎么练呢?师傅买了个大冬瓜,弄一根绳儿拴到冬瓜把上,吊在后屋里,让小徒弟刮冬瓜皮,刮得薄厚都一样了,手法就算练出来啦。
可是练手法的时候,有零活儿还得小徒弟干。有时候,他正刮着冬瓜皮呢,师娘叫他:“徒弟!倒水去!”小徒弟心里纠结了:刀往哪里搁呢?搁在兜里吧,怕把兜给割坏了;搁在桌上吧,怕掉在地上摔坏了。这时,他心一机灵:那就把刀插在冬瓜上吧。
等他把水倒完,把刀再拔出来,接着刮,正刮着呢,师傅又叫:“徒弟,扫地去!”小徒弟把刀“噗”一下又插在冬瓜上,扫完地接着再刮。天天就那么练,习惯成自然。
有一天,来了个街坊二大爷,想要剃头。这时候,店里伙计们都做活儿呢!师傅过来,跟二大爷客气:“对不起,今天太忙,没人给您剃,改日您再剃吧!”
可二大爷说:“你们这儿不是有个学徒的吗?让他好赖给我剃剃就行啦!”
师傅想想也是,便喊小徒弟出来。这时小徒弟在后屋正刮着冬瓜呢!听着他师傅喊他,便吼了声:“来啦!”就把刀子“噗”一下插到冬瓜上,来到前厅。
师傅连忙介绍:“来!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你二大爷,你给他剃剃头。”
徒弟一听胆怯了。二大爷说:“没关系,剃好剃赖没啥。”小徒弟这才把刀拿过来,可却半天不敢下刀。二大爷又鼓励他:“你甭害怕,大胆地剃吧!”
小徒弟一鼓作气,拿起刀来,一个猛劲,“刷”地剃下来啦。他甭提多高兴了,心说:我这手艺算学成了,到哪儿也能挣出饭来啦!正高兴着呢,后屋师娘又叫他:“徒弟!扫地去!”
只听小徒弟抱怨道:“真麻烦!”接着把刀往脑袋上“噗”一下,“哎呀!”二大爷的脑袋立刻开瓢冒血了。
修锅补碗
从前,做修锅补碗手艺的,有两句行话,叫“修锅不断风,补碗不断弓”。这是说他们同行里头,撞到别人在做活,只要修锅的风箱还在拉,补碗的弓还在动,总要上去凑一手,做下活来工钱大家分,这规矩是有来历的。
据说,修锅、补碗的祖师,是李老君。最初,只有三个徒弟跟他学这个手艺。大徒弟、二徒弟都蛮好,唯独小徒弟是个拐子,走路不方便。
学手艺的时候还好,可等满师后挑担出门做生意,他就没两个师兄方便了!
每天回家来,小徒弟都对师傅哭:“寻不到活做!”
李老君问:“怎会寻不到?”
小徒弟说:“两位师兄跑得快,我跑得慢,活总被他们寻去了。”
于是李老君就对大徒弟、二徒弟说:“他跑不过你们,你们要拉扯他点。”
大徒弟一听,说:“要是跟他跑得一样慢,耽误干活啊!”
二徒弟一听,说:“索性让他蹲在家里,我们赚到钱,分点给他就是。”
李老君说:“他不是不肯跑,是跑不过你们,往后这样子,你们寻到生活,只要‘修锅不断风,补碗不断弓’,他跑来撞到了,就让他帮着做,你们分点工钱给他。”
两个徒弟一听,师傅这话在理,就答应了。就这样,这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规矩传下来了。
师徒情
从前,有位老中医,他医道高明,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
为了把自己的医术传下去,老中医收了名徒弟。这徒弟非常聪明,谦虚好学,老中医十分赏识他,也乐意尽心传授医术,时间一长,徒弟进步很大。有时,有病人来看病,逢师傅不在,就让徒弟看。而且经徒弟看的病人一个个都痊愈了。渐渐的,徒弟的名声传出去了。
老中医听到这些事后,有些不自在,常为一些小事对徒弟大动肝火,终于有一天,他让徒弟另立门户。
老中医又给妻子讲了徒弟的事,妻子说:“怎么,徒弟真的有点进步你就不高兴啦?”老中医生气地摆了摆手,说:“你不懂。”便躺在了床上。谁料,这一躺就起不来了,其间,妻子给他请了许多神医,服了不少药,都不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