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轶事]选狗

1517

乾隆年间,青云店镇外有一个猎户叫王三皮,因打猎需要,家里养了不少猎狗。一年冬天,王三皮在山上掏了两只狼崽,没舍得杀,扔进了狗窝。那狼崽子长大后外形是狼无异,却从未做出伤人害畜的事。王三皮上山打猎时,两只狼比猎狗还要勇猛。王三皮捕获的猎物渐渐多了起来,日子滋润许多。此时妻子也怀孕了,王三皮感到,那两只狼真是自己的福星。
  
  儿子出生后取名王鹤。王鹤出生不久,狗圈里也出了一窝狗崽子。这些狗崽子刚出生时没什么异相,等长大了,王三皮就看出来了,这几只长得像狼又像狗,应该就是有所耳闻却从未见过的狼狗。小狼狗渐渐长大,变得雄壮又威猛,还特别机灵。普通的房屋,一个跳跃就上去了;两丈多宽的河流,一阵助跑就能飞跃过去。最让王三皮欣喜的就是听话,让它们蹲着别动,它们绝不敢乱跑。
  
  王三皮平时打到猎物,主要卖给镇上黄老爷家。一回,黄老爷家的看门犬被人药死了,王三皮就主动送了两条狼狗给黄老爷,放在后院。两只狼狗左右把门,神武万分,黄老爷看得欢喜,重重赏了王三皮。
  
  当时北京城一片安宁,但城外免不了鸡鸣狗盗。最出名的要数一个盗贼叫草上飞,他身手了得,每次都能从捕快眼皮底下溜之大吉。
  
  也合该草上飞倒霉,这一次偷到了黄老爷家。草上飞偷得财物后被人发现,他没有惊慌,从容不迫地跳上院墙。谁知,冷不丁地从草上飞身后蹿出两条狗,上去就要扑咬。草上飞一个跳跃就上了屋顶,那两只狗也跟着跳上了屋顶。草上飞一看,遇到硬茬了,他用尽全力施展轻功,在屋顶之间跳来跳去。跑了二里多地,以为安全了,回头一看,妈呀!那两只狗也在屋顶之间跳来跳去。草上飞慌了,一咬牙,往山上跑去。等钻进树林里,草上飞彻底绝望了,这狗不仅会跳,还会爬树!一只狼狗逮到机会,往草上飞的小腿狠狠地咬了一口,伤口深见白骨。捕快随后赶来,将草上飞一举抓获。
  
  这桩事经过黄老爷家人渲染,王三皮的狼狗顿时名声大噪,镇上大户争相购买。王三皮卖了几条给熟客,其余自己留下,准备开狗庄。
  
  王三皮不识字,但有点头脑,他知道这狗越少越稀奇。王三皮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年卖十条狼狗,十条卖完,给再多钱也不卖了。养狗总要换代,挑选种狗成了王三皮最上心的事。
  
  选种狗,得选那些最机警,最忠心,最勇猛的狗。这些狗只要通过王三皮设下的三关,就能在狗的世界里妻妾成群。没有选上的狗,只能坐在大门口,风吹日晒去。
  
  三关是哪三关?第一关,在院子里架大火炖一锅骨头汤,让一个黑衣人从半阖的门前走过,知道冲过去扑咬的,就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让两只狗在场地中央交配,备选的狗里,能够目不斜视,不烦不躁,就过了第二关。
  
  第三关,是王三皮看马戏团时得到的灵感,让那些种子选手跳火圈,看着容易,但那些胆子不够的狗,还真不敢跳。
  
  三关过后,能够留下的所剩无几。王三皮看着那几条狗说:“狗庄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第一窝小狗长大后,王三皮惊喜地发现,这些小狗不仅像它们的父辈,而且更加机警听话。经过王三皮精心调教,小狼狗的跳跃能力更强,忠诚度更高。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争相购买,价位越抬越高,但王三皮还是坚守一开始的规矩,每年只卖十条,卖完就不卖了。
  
  王三皮一门心思训练狼狗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王鹤的教育。王三皮知道黄老爷是书香世家,家里有私塾先生,就备了份大礼送给黄老爷,请求让儿子和黄老爷家的孩子一起念书。黄老爷没有推辞,叫来私塾先生,收了王鹤。
  
  日子过得平静,王三皮整日训狗,王鹤每日去黄老爷的私塾。不知不觉,王鹤也长大成人。
  
  某日,来了两个官差,给王三皮两个黄澄澄的大元宝,让王三皮去京城狗馆任职,当相犬师。原来,京城里有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自然少不了狗馆。乾隆爷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到木兰围场秋季狩猎。不知哪一位,把王三皮的狼狗献给了皇帝打猎,在木兰围场大显神威。乾隆爷一高兴,念了句苏轼老爷子的千古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底下人一看乾隆爷高兴,立刻去找养狗人,没费什么功夫就找到了王三皮。
  
  王三皮一听,大小是个官,喜出望外。他临走前嘱托王鹤如何挑选种狗,又把狗庄琐事托管家照看,就随官差进城,一去就是八年。
  
  其实,王三皮在狗馆没什么事。乾隆爷日渐衰老,空有狩猎的心,没了飞驰的力。狗馆里那些狗,都成了“祖宗”。每天,那些宫人给各式各样的狗梳毛、穿花衣。那些狗除了长得好看、讨人喜欢,在王三皮眼里一无是处。老话说得好,“犬守夜,鸡司晨”,王三皮都不知道这些还能不能算狗。
  
  当时宠臣和把持朝政,他横行敛财,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王三皮这个小小的相犬师,因为不会讨好上司,找了一个借口给罢免了。王三皮乐得清闲,就回家了。
  
  等王三皮到家,立刻就气得差点吐血。原来,狗庄里那些威猛高大的狼狗已经没有了,只有一些金毛狮子狗,一见人就摇头摆尾。王三皮质问管家道:“我那些狼狗呢?”管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王三皮又问:“少爷呢?”管家唯唯诺诺了半天,才说王鹤出去了,这就去找。王三皮看管家神色不对,就跟着管家一块儿去,最终在怡红院找到了正在喝花酒的王鹤。王三皮那个气啊,回到家就病倒了。
  
  为了弄清狗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王三皮强打精神,先找黄老爷,没想到黄老爷一年前过世了。后来总算找到以前一个养狗伙计,这才明白了大概:王三皮进城三年后,狗庄的狗突然不再限量卖。又过两年,狗庄的狗就没什么人买了。那些狗虽长得高大,但只会摇头摆尾,围着人打转。本是买回家看门护院,谁想要一只光会摇尾巴的狗?王三皮找来管家,管家说:“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那些狼狗就只会摇头摆尾了。好在狗庄名声在外,少爷常外出考察,知道现在流行养宠物狗,就开始进货。不过卖得可真不错,少爷和您一样,都是有头脑的人……”王三皮打断了管家的话,大吼一声:“滚!”
  
  王三皮又找到王鹤说:“我家本是打猎的穷人,因为那几只狼狗,才得来这片家业。我问你,我教给你选狗三关,你是怎么选的?”
  
  王鹤低着头,犹豫半天才说:“当年那些狗,我看着都还行,正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一条狗对我摇了摇尾巴,我就把它选中了。此后再选种狗,我都选那些尾巴摇得最欢的,在我脚下转圈次数最多的。等我发现这些狗只会摇头摆尾献媚,再想按您定的规矩选狗时,已经没有能通过的了。”王三皮听了,黯然神伤,自言自语道:“我在京城这些年,净看到上面贪赃枉法,下面阿谀奉承。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狗庄,竟然也让几个会摇尾巴的狗给毁了。”
  
  王三皮看看王鹤,摇摇头,指望他鹤立鸡群已经不可能了。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爷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清算了和,大清王朝还是止不住地走下坡路。也就在这一年,王三皮一把火烧了狗庄,带着妻子儿子不知去了哪里。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小鬼阿獠
    (一)十五年前的冬季,我去九江的姑婆家做客,姑婆住在西苑。那时西苑还是一片老房子,巷陌深深,地上铺着石板,斜挑檐的人家门楣上,经常可以看到古旧的铜镜。我姑婆
  • [传闻轶事]吃馒头
    初招伙计安宜城内有个富商,人称李大东家。他名下有两大产业,其分号遍布全城,一是当铺,二是粮庄。李大东家手腕毒辣铁石心肠,在当铺经营上是锱铢必较,落井下石;在
  • 人物开头与结尾的方法
    一、形象刻画法:1.回忆式开头:《有这样一位好班长》的开头:她叫王静虹,是我读时的班长,尽管我们分别一看多了,但班长的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外貌
  • [传闻轶事]鹌鹑计
    顺治年间,有个叫李若琳的官员,因结党营私被革职,回了老家。没了京城的庇护,李若琳终日胆战心惊,他怕的是什么呢?原来当年,朝廷颁布《剃发诏令》,引发了汉人的激
  • [传闻轶事]斗锅伙
    讨份子旧天津那会儿,有一种人惹不起,那就是锅伙。锅伙是嘛?就是丐帮,头儿叫团头,谁要是惹了他,准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天津南市属三不管地区,有三条街是团头陈三爷
  • [传闻逸事]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
  • [幽默世界]铁杆球迷
    有个城市的市足球队是个烂队,成绩不理想,球市也不好,每场球也就一两千个观众。为了把球迷吸引回球场,足球队决定找一个在一年里看球场次最多的球迷,授予他“最铁杆球迷”的称号,并给予重奖,以此刺激球市。由于买票是实名制,这个看球场次最多的人很快找到了,他
  • [幽默故事]真的记住了
    刘镇长喜欢喝几杯,而且酒量很大,求他办事的人投其所好,都会送酒给他。有个叫张伟的,为了升职,也想给刘镇长送酒。但送什么酒好呢?张伟琢磨了半天,决定去找好友商量商量。好友一听,忙说:“你别送酒了!你想呀,别人送酒,你也送酒,刘镇长根本记不得什
  • [海外故事]一扇不存在的门
    画中女子布朗先生是一名退休老教授,今年六十多岁了,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名叫曼切斯特的小区内。小区里还有一位叫梅森的老人,巧的是,布朗先生的后窗正对着梅森的卧室,以前,他们常常隔着窗户聊天。可是,最近梅森的心脏病犯了,他只能躺在床上,一日三餐
  • [经典传递]小龙的由来
    小龙的由来本期主题:“小龙”—蛇的故事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作为华夏民族早期的图腾,受人崇拜,传说中人类始祖之一的女娲就是人头蛇身的形象。而今,我们迎来又一个蛇年,这一次,让我们围炉话蛇,重温那些关于蛇的美丽传说。小龙的由来
  • [中篇故事]一房多主
    1。房主登门锦绣园小区九号楼502室,住着一对小夫妻,男的叫王松,女的名刘梅。王松为了娶刘梅,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才买了套二手房。刘梅觉得这两房一厅的二手房,虽说不上高档豪华,却两房南向,环境安逸,实用舒适。这天,刘梅正在家里午休,突然“砰砰
  • [幽默故事]开满鲜花的马桶
    小林的老婆小丽是一个对生活品质追求很高的人,这不,刚装修完新房,她就觉得新马桶不好看,说应该买那款联体式的。于是,那天她打电话给小林,说自己加班要晚点回家,叫小林去洁具店买回那款马桶,再回家把饭做好。小林下班后买了马桶,和工人一起吭哧吭哧往家搬,没想到刚上
  • [幽默故事]什么眼神
    刘副县长新官上任,为了在老百姓眼前树立自己的形象,决定立即下乡视察工作。他们一行人轻车简从,来到一个小山村,刘副县长就直奔农户家中开始嘘寒问暖,为了表示自己与人民群众是真正打成一片,他不顾气味难闻,走进一家农户的牲口圈旁,亲切地说:“老乡,你养的这
  • [新传说]南方有佳酿
    PART.1只卖二两酒台商海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啥麻烦?还不是为了刘五爷家拆迁的事。海先生在镇上投资办了个厂,眼看就快施工了。可刘五爷还钉在那儿,他是软硬不吃,成了雷打不动的钉子户。这天,海先生一大早从省城赶了过来,他要亲自会会这个倔老头儿。临近
  • 漫画记录生命,绝症女孩用微笑传递正能量
    23岁的她身患重病,生命绝望之际,词作家阎肃给她打来了电话,安慰她:“一般生病的人身体和精神都很脆弱,没有精力再做别的,但是孩子,你不但没有悲观失望,反而这么坚强。你的日记启发了大家,在健康的时候好好珍惜身体,爱护身体……”她得的是什么病?写了什么日
  • [民间故事]袖里吞金
    上世纪20年代末的一天,川南一大镇逢集,牲口贩子孙三忙碌其间,买进卖出,帮人算账,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有人在他肩上拍了一下,孙三一看,是个陌生中年人,一身富商打扮,身后有两个年轻跟班儿。这人问:“你是孙三?”孙三点头。“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