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说
994
有智者言:“人生就像一趟单程列车,在不同的站,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会相识:有的是擦肩而过;有的会短暂停留;有的能陪我们看最后的风景。” 相陪看最后风景的,最主要的当属家人。此篇拙文,笔者分以下四个时期,说说家人的陪伴。
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便是不哺乳的鸡妈妈,她也是心无旁骛,带领小鸡们幼儿时,最需要母亲哺育,父母陪伴。大千世界的芸芸生灵,哺育孩子都可走东闯西千方百计觅食,即使累得瘦得皮包骨,依然会尽力为小鸡们遮风挡雨,一旦有险会奋不顾身。婴幼期如果没有父母精心哺育,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世间有过狼孩的传说,狼之情愿抚育孩童,是其母性使然。然而狼的养育,怎能与父母培养同日而语呢,故狼孩的窘境也在所难免。简言之,人的婴幼时期需要父母哺育,需要陪伴,需要教导,倘若父母不能全力以赴,那是渎职,那是异类,为伦理所不容。
少年时,也必需要父母陪伴。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用过一篇奥地利女生物学家乔伊·亚当逊撰写的故事《野生的爱尔莎》(选入教科书时改为《小狮子艾尔莎》)。小狮子艾尔莎生下来就死去了妈妈,亚当逊发现后收容了艾尔莎,经过长期的精心养育、训导,小狮子长大并且成功回归了自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陪伴、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最大心愿,实现这个心愿需要父母付出,需要父母教导有方。我同事的儿子出类拔萃:考上北大,而后又留美读研。这位孩子的优秀,源于他从小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围坐书桌前专心读书、写字,近二十年如一日。父母陪伴,以榜样的力量,熏陶了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收获了令人点赞的成绩。反观老师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的困惑,往往与一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力,父母陪伴缺位相关。孩子的父母若是热衷于“砌围城”、玩手机,那么,想要孩子茁壮成长岂非南辕北辙!至于那些得不到父母陪伴,缺失父疼母爱的留守儿童,要想让他们健康成长,想方设法弥补上陪伴的缺失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青壮年时,最需要夫妻的相伴。七仙女羡慕人世间男耕女织的生活,因而她冒着触犯天庭戒律的大不韪,下凡与董永结伴过平凡的生活。七仙女的故事见证爱情的伟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夫从妇随阖家和睦是普通人所追求的最美好生活。而梁红玉击鼓助韩世忠抗金,更是夫妻相伴之伟大的典范,荡气回肠,鼓舞人心。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人皆向而往之。至于所谓的剩女,恐怕是因为他(或她)有过与异性交往的不堪往事(也可能受父辈或家族史影响)。追根溯源,他们的心灵深处是非常渴望有知己相伴相守,是希冀鸾鸣凤和、比翼双飞的,他们的“剩”是遭遇挫伤之后的畏葸不前。理想总是美好的,过程却多曲折坎坷,世间不尽人意之事十之八九,多想一二,前途会是阳光灿烂的。夫妻间难免发生龃龉,可能是两人的经历和接受的教养有不同,个性有差异,处事的方法有一样。只要夫妻各自都得为对方着想,宽宏大度,求同存异,家庭生活定会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老年时,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少年夫妻老来伴,是说晚年需要夫妻俩携手相伴。然而,老夫妻两个不可能携手离世,而况老年人们的心灵深处还有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渴望。空巢老人、孤居老人最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阖家团聚说说话聊聊天。高龄老人更需要子女们的贴心照料、相伴,那怕是孩子们的一声问候一个电话。我的姐姐80多岁了,行走很不方便,一天到晚在家守着电话机,计算着子女多少天了没有回家,盼望着孩子们来个电话问候。我嫂子离世时絮絮地叨念的是见一面远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瞧瞧孩子,是老年人生活里最高兴的事情。因此,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喝杯水说个话,陪伴是最好的孝顺。我们村里有位五保老人,住进了颐养院,然而,如果方便,他一定要搭车回家看看。他回家看什么呢?看老家,看老家的老哥们,他羡慕老哥儿们在家享受的天伦之乐,感叹少年无法重来。
故所以,能与人相伴是人的天性,家人陪伴是最好的相伴。离群索居,遗世独立,只是一种无奈,抑或说抗争!侍花弄草,养猫喂狗,与其说是爱好,倒不如说是寻找另外一种方式方法的陪伴,排遣内心深处的落寞孤寂。融入自然,与大自然为伴;融入社会,与大环境为伍。归根结底,人人都需要陪伴,而最亲密的陪伴则是亲人的不计酬报的陪伴!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