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089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牛顿(IQ290)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懂物理(三大定律)、算数学(发明微积分),会天文(望远镜)、搞哲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还作为17世纪知名喷子,上怼天, 下怼地, 中间怼人和空气,连神权象征教会都不放在眼里。并且怼战成绩彪炳历史,总之招惹牛顿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你死, 要么你死。
【充满苦难的少年时代】
1643年1月4日, 牛顿出生在英格兰乡下一个叫伍尔索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一个还算富裕的小农场主,母亲是一个家道中落的乡绅的女儿。然而就在牛顿出生前3个月,牛顿的父亲因病去世。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的时候特别瘦小。
迫于生计,牛顿的妈妈在他3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年纪是她两倍以上的老头子。这个老头不喜欢小孩,所以牛顿被留在了自家的农场,由外婆抚养。
直到牛顿10岁的时候,继父也过世了,他妈妈才搬回来与他同住。
牛顿说自己特别恨继父,那时候经常有纵火烧家的冲动。
想想看,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对一个抢走自己母亲的大人,打不过,骂不成,心里该多憋屈,心疼小牛顿呀。
12岁那年,牛顿被送到附近的城镇去上中学。他寄宿在一个药剂师家的阁楼上,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在学校里,由于矮小的身材、孤僻的性格以及遗腹子的身份,牛顿饱受霸凌,甚至经常在放学后被打得鼻青脸肿。在一本日记中,牛顿曾多次哭诉,说他的中学生活如同“地狱”。
药剂师的两个儿子对牛顿都很不友好,但药剂师的女儿凯瑟琳却对牛顿特别好,后来甚至发展成情侣订婚,但由于牛顿专注于他的研究而使得爱情冷落,凯瑟琳小姐最后嫁给了别人。
据说牛顿对这次的恋情保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此后再也没有其他的罗曼史,终生未娶。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成绩一般但喜欢读书,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地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
16岁的时候,牛顿母亲直接让牛顿退学,回家养牛帮衬家务,幸好校长觉得这个孩子有潜力,专门跑到牛顿家去游说;再加上牛顿的舅舅也觉得外甥是可造之材,答应会在经济上帮忙,牛顿才得以重返校园。
重回校园的牛顿变得特别努力,很快就成了全校最好的学生,并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从那以后,牛顿的人生变得焕然一新。
【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
在三一学院的前两年,牛顿一直都在图书馆里自学。第三年,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第一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剑桥大学的一个荣誉职位)艾萨克·巴罗。
在巴罗的指引下,牛顿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22岁那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这是牛顿做出的第一个重大的成果, 由于这个贡献,他被录取为了三一学院的研究生。
但就在牛顿即将开始他的研究生生活之际,伦敦突然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无奈之下,牛顿只好回到伍尔索普村避难,并在那里进行了18个月的科学研究。
那18个月,后来成了科学史上永恒的传奇。因为在那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牛顿完全靠一己之力开创了三门影响深远的学科:微积分、力学和光谱学。
1667年,伦敦的大瘟疫终于平息下来,牛顿也得以重返剑桥。已经是世界最顶尖科学家的牛顿,很快就开始绽放光芒。3年后,因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年仅29岁的牛顿被选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
但没过多久,牛顿就在皇家学会的会议上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此人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牛顿VS胡克】
胡克也是个牛人,25岁,他发现了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的力学规律。28岁,他又发明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显微镜,首次看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在不到30岁时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并被人们誉为“伦敦的达芬奇”。
两个风口浪尖尖上的人相遇了,首先是脾气贼臭的胡克先发难。他看到小自己8岁的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居然上了皇家学会的头条,抢尽风头, 非说牛顿抄了自己的创意,理由是七年前因为忙着伦敦大火重建,才没把当时已经设计的比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厉害100倍的望远镜拿出来,但是大家让他亮实物摆证据, 他又支支吾吾拿不出来。
之后牛顿在伦敦的一场关于光学的演讲中提出光是由一个个粒子构成的。演讲一结束,胡克就跳出来砸场子,宣称光其实是由波构成的。
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也随声附和,对牛顿的光学理论大加指责。
后世证明两人都对。
这场论战给牛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由于唤起了少年时代惨遭霸凌的经历,他甚至一度威胁要退出皇家学会。在皇家学会秘书奥登伯格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但从那以后,牛顿就开始在剑桥“隐居”,不再对外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了。
三年后,牛顿发表了一篇光学论文,这篇论文被胡克指责剽窃他的论文《显微术》。两个人一开始通过皇家学会公开互相指责,后来绕过学会继续明争暗斗。
在一封信写给牛顿的信中,胡克说:我确认你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比我深得多,也确信无法找到比你更合适、更能干的人来研究这些题材……如果我从事的职务允许的话,这都是我自己想完成的事,尽管我很清楚这只需要具有比你稍微低一些的才能就可能。
一个月后,牛顿回信说:笛卡尔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你则推进了许多方面的发展……如果我看得更远一些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私下吵架归吵架,学术交流还是继续的。1679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这一定律是在1674年胡克提出万有引力的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提出的。
1687年,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资助下,牛顿出版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人们经常简称它为《原理》。
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他发明的微积分,证明了从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
胡克又给牛顿写信,要求牛顿修订《原理》,承认自己才是平方反比律的发现者。这个要求彻底激怒了牛顿。
他给胡克回信,说这个定律根本不是胡克提出的,而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早在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利奥就已经提出了此定律。
所以作为对胡克要求的回应,牛顿直接删光了《原理》中所有涉及到胡克的文字。
《原理》出版以后,两人的斗争就失去了悬念。随着牛顿的步步高升,胡克在皇家学会的地位也越来越被边缘化。1703年,胡克逝世。同一年年底,牛顿就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他对昔日打压自己的胡克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关闭了胡克的实验室,烧毁了胡克的画像,还抹掉了胡克在皇家学会的一切痕迹。
【牛顿与莱布尼茨之争】
当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他发明了微积分的时候, 其实牛顿早于莱布尼茨十年就把微积分发明出来了,但他的“微积分”并不完善,所以牛顿看到莱布尼茨把理论提出来收获了一众人的追捧,于是就站出来砸场子了。
也有资料证明, 莱布尼茨跟牛顿曾关于微积分问题互通过书信,但莱布尼茨对于这件事持否认态度,这还得了, 小心眼的牛顿气得不行,组织各路人马穷尽必生所学开骂莱布尼茨,最后骂着骂着,直接把整个欧洲大陆学者卷了进来,演化成了"牛顿+英国学会" VS "莱布尼茨+欧洲大陆学会"的战争,这导致英法两家科学院决裂了四十年,英国与欧洲大陆学术老死不相往来,间接造成英国数学落后近百年。
实际上真相是,牛顿早早发现了微积分但并未加以重视,只是将其留在了发现的原地。而莱布尼茨在发现微积分时便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论证将其理论化。所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概念被一直沿用至今,折磨理科高中生的,就是莱布尼茨。
【牛顿VS英国天文学家弗兰斯蒂德】
牛顿正在修订第二版《原理》,手里缺点天文观测数据,便跟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长弗兰斯蒂德索要,但弗兰斯蒂德呢正在完善自己的数据,所以不想公开,也更不可能出版。
于是牛顿想出了个幺蛾子,那就是以为英国女王编写星座目录为由,去索要天文台的数据,这样一来,根本都不需要弗兰斯蒂德授权,就把这本写着弗兰斯蒂德天文数据的书给出版了。
弗兰斯蒂德看到这本书,气都不打一出来,立马把发行出的400本书,收回了300本,但牛顿回家就把修订的《原理》里所有关于弗兰斯蒂德的名字全部删掉,这也让得了老风湿的弗兰斯蒂德在怨恨中度过了晚年。
【牛顿VS教会】
怼科学家不算啥, 毕竟会长牛顿整几个手无扶鸡鸡之力的科学家还是很轻松的,牛顿最牛逼的是他还敢怼教会。
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科学家,虽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这个力从哪儿来的呢,牛顿却认为是上帝给的,并用一生80%的时间,按照自己理科大牛的方式分析资料,搞出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属于牛顿的跟教会完全不同的《圣经》。
【牛顿晚年】
牛顿晚年开始研究神学,他不但是一位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他还是一位炼金术师。首先,牛顿所处的17世纪,宗教才是正统思想,牛顿出生成长在一个基督教(也可以称之为有神论)的社会环境里。所以,牛顿从一出生就被洗礼成一个宗教徒,牛顿往往被曲解成一个“早年研究科学且成果硕硕”,晚年转向神学“一无所成”的人,然而事实是,牛顿一生都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的一生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著作都是关于神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