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拜年有鲤
4614
三婶子是村里的奇人,相面、祈福特别灵验。。
这些年,方原在城里的买卖越做越大,成了名正言顺的大企业家。这年春节,方原打算回老家好好过个年,一来荣归故里陪陪年迈的爹娘,二来去看看三婶子。
三婶子是有名的接生婆,在方原老家,由她接生的婴儿数不胜数。三婶子还略懂相面之术,当年接生方原时,就说这孩子额头宽广、两耳肥厚,将来必定大富大贵。
没承想,方原高考那年,全村的同龄人中就他一人落榜。有人提出质疑:“像方原这样的,怎么会是富贵之人呢?三婶子一定是看走了眼。”三婶子不紧不慢地说:“别看他现在不如意,不出二十年,村里的后生没一个比得上他。”
三婶子的这句话,让方原对自己的未来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决定去南方闯一闯,这才有了如今的一切。这次回老家,方原给三婶子准备了一个万元红包,想要好好谢谢这位给了自己奋斗动力的好人。
见方原带着妻儿回来了,爹娘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方原陪爹娘聊了一会儿天,自然而然地就聊到了三婶子。方原问:“爹,三婶子身体还好吗?还给人家相面不?”方原爹点了点头,说:“好着呢,耳不聋眼不花。现在,偶尔也会给人相个一两回,在村里威望可高了!”方原由衷赞道:“三婶子人好心善,大家尊重她是应该的。明天,我就去她家拜年。”方原爹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方原去了三婶子家。三婶子一见到方原,脸上就乐开了花,张着漏风的嘴不住地叨念说:“我没看错吧,我没看错吧,这孩子就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方原眼眶一红,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初受人挖苦嘲讽的情景,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颤声说道:“三婶子,方原给您磕头拜年了,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三婶子伸出枯瘦的双手,紧紧拉住方原,连声说道:“起来,起来,用不着行这么大的礼,你能来看三婶子,我就很欢喜了。”方原还是坚持磕了头。
磕完头,方原刚站起身,就见三婶子哆哆嗦嗦地从衣襟里掏出一个沾满油污的布包。方原一愣,忙问:“三婶子,您这是干啥?”“磕头得给红包呀,不然这头白磕了。”三婶子大声说。方原心里莫名地一颤,哑着嗓子说道:“三婶子,我今天是专门来给您送红包的!”说着,就把那个万元红包塞到她手里,“三婶子,这钱您可劲花,等过阵子让我爹再给您送,咱现在不差钱。”
三婶子坚持不要,弯着身子硬把红包塞回给方原:“不管差钱不差钱,在外面挣钱都不容易,你赶紧拿回去。”方原被推让得有些无奈,也顾不得和三婶子说话了,扔下红包转身就跑。
方原前脚进了家门,他娘后脚就跟了过来问他:“三婶子给你祈福没有?”方原纳闷道:“祈啥福?”“能得到三婶子的祈福,你来年肯定顺顺利利。不信,你问你爹,她的话可灵验了。”方原挠挠后脑勺,努力想了一会儿,说:“还真是没说呢,是不是因为我走得急,她忘记了?”
这时,方原爹插了一句:“你给三婶子送鲤鱼了没?”“送鲤鱼干啥?那玩意不值钱。我送的红包,包了一万块。”方原得意地说。方原爹埋怨道:“你这孩子,咋没给买条鲤鱼送去呢?前些天我不是打电话跟你说过吗?”方原这才隐约想起爹是交代过,只是自己因为太忙忘记了,只好讪笑着说:“要不明天我去镇上再买条送去。只是为啥要送鲤鱼呢?”方原爹沉吟半晌说:“鲤与礼同音,送鲤鱼显得尊重,这已成了村里不成文的规矩。至于你送的那个红包,你三婶子是不是不肯收?你明天就去拿回来,她不收自有不收的道理。”
方原尽管满腹疑问,第二天还是开车去镇上买了两条大鲤鱼,当天下午就送到三婶子家里,并听了爹的话,顺从地接过了三婶子退回的红包。
方原陪三婶子又拉呱了半天,却始终没见她送出祈福的话,终于忍不住问了起来:“三婶子,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呀?”
三婶子说:“看你说的,哪个后生有你做得周到?”
“那,那……”方原迟疑了片刻,红着脸低声问道,“那您咋没给我祈福呀?大家都说能得到您的祈福,这一年里就会很顺利。”
三婶子笑道:“三婶子哪有这能耐?都是村里人传话传的。”
“可是当年您对我的祈福就很准!”方原大声说。三婶子收住笑,轻轻咳了一声,说:“其实,三婶子接生时,都会说两句暖心的祝福话。当年你出生的时候,不足月,又瘦又小像个小老鼠,我见你爹娘都不高兴,才故意这么说的。”
方原不甘心地又说道:“可我当年高考落榜,您还说二十年后,咱村的后生没一个比得上我呢!”三婶子微微一笑,说:“当年你高考落榜,我看你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就故意在村里这么传话出去。再说,二十年后三婶子保不准就不在人世了,随后人说去呗!”方原一下愣住了,这真相也太让人意外了吧!
方原红着眼睛回到家,跟他爹说了这事儿。他爹沉默了片刻,一脸庄重地说:“你三婶子是个好人,做了一辈子的接生婆,自己却没留下一儿半女。在她老伴走后,村里人就私下商量,要把她当成全村的亲人供养。”
方原不解地问:“那您为啥非得让我送鲤鱼呢?”
方原爹叹了口气说:“你三婶子喜欢吃鲤鱼,现在年纪大了,牙掉光了,消化功能也不行了,更不能吃别的东西了……而且鯉鱼也值不了几个钱,要是让每个人都送钱,那味道就变了,因为人的感情,一旦沾上铜臭,那就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