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美国“冷酷”家教
1020
今年7月的一个周末,我和朋友在美国休斯顿一家中餐馆吃饭时,看到诧异的一幕:邻桌坐着一对中年洋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女儿七八岁,儿子三四岁。小儿子指着菜单上的彩色图片要吃四川担担面。妈妈说,这是辣味面,你吃不了。但小儿子非要不可。妈妈劝不了,只好由他点了,等到担担面上来,小家伙尝了一口,马上不吃了,要换一碗不辣的面。
但麻烦来了,妈妈严肃地摇头:“NO!你必须把它吃完,这是你坚持要的,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儿子把求救的眼神投向老爸,岂知老爸只顾自己大快朵颐,对儿子的求救不置一词。可怜的孩子只好流着鼻涕眼泪吃完了面条。
我小声地跟一起吃饭的朋友说:“这女人怎么这么狠心啊,逼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辣的面条?”朋友小声说:“美国人就是这样管教孩子,从小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估计以后点餐,他妈只要说一句:你还想尝尝中国辣面的滋味吗?这小家伙就不敢固执己见了。”
小家伙吃完那碗辣面后,妈妈奖励给他一个冰激凌,还直夸他“Good boy(好孩子)”,小家伙立即眉开眼笑。我不禁对这个“美国辣妈”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种赏罚分明的美式教育无独有偶。我的英语老师Ellen非常喜欢给我们讲其外孙Oliver的故事。Oliver比较调皮,常在家中做出惊天动地之举。最恶劣的一次,妈妈让他帮忙把土豆泥拿给妹妹吃,他偷偷在妹妹的土豆泥里放了芥末,小婴儿吃了一口就哇哇大哭。妈妈知道后,也不责骂Oliver,而是拿掉他正在啃的鸡腿,递上“芥末土豆泥”,命令他吃下。
Oliver知道错了,赶紧道歉。妈妈毫不心软:“你只有吃掉它,才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求饶无效,Oliver只能遵命。从那之后,他再也不敢捉弄妹妹。因为他知道了,一旦东窗事发,他就会自食恶果。
上个月,一个好友的儿子Myers摔伤了腿,我和先生去看望他。Myers是个正读大四的学生,他准备明年大学毕业后报考医学院。在美国,医学是个非常“奢侈”的专业——4年本科加上4年医学博士,读完至少8年时间,得花20多万美元。
Myers的父母十分赞成儿子学医,但前提是必须自己贷款交学费,将来工作后自己还贷。若是其他家庭,这并不奇怪。可Myers家在当地开着十几家连锁餐馆,不差钱啊!
Myers为了少贷点款,暑假期间和几个同学去林区帮人伐木。可他才干了半个月,挣了2000多美元,就被一根木头砸伤了腿。看着儿子受伤,Myers的爸爸不仅不内疚,还说风凉话:“我让你在店里切洋葱,时薪10块你嫌少,要去挣时薪15块的,现在好啦,我给你时薪8块,你干不干?反正这活儿坐着也能干。”我只能感叹:天下有这样对儿子落井下石的“冷酷”父母吗?
在国内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弯腰驼背的爷爷奶奶们,替孙子孙女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接送弦子们上学放学……到底哪一种爱,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呢?也许美国父母的“冷酷教育法”并不适用于每个国家的孩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冷酷中成长,总比在温室中开花更能迎接人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