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攀登50年

233

2003年5月21日,一个在中国登山史上意义非凡的日子:中国人再次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而这次正好距离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整整50年。

当天,有10名中国队员登上了珠峰,除了3名来自中韩联合登山队以外,其余7名来自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

尽管当天珠峰天气不好,飘着飞雪,云雾笼罩,但中国队员还是 地让五星红旗飞场在 之巅。

回首1953年,当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第一次把人类的脚印印在世界之巅时,他们绝对想不到,50年后,全世界的登山爱好者会不约而同地以再攀珠峰的方式纪念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连同中国在内,这次攀登珠峰的国家有28个,从不列颠到亚马逊,从阿尔卑斯到比利牛斯,英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日本、瑞士、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都派出了登山队。更令希拉里和丹增想不到的也许是中国人的热情,当中国登山队5月11日从海拔5150米的大本营出发时,中国中央电视台就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播珠峰登顶活动。当中国人把光缆从8848米的山巅架设到大本营,并把电视信号传回北京时,人类第一次有了坐在家里看世界“第三极”的渴望。

5月11日晴 中国登山队从海拔5150米的大本营出发,沿着传统攀登线路,正式向世界之巅进发。毫无疑问,他们将面临重重挑战,尽管6天前他们曾在高山营地进行反复适应性行军,但始终未能完成从7790米的五号营地向8300米的六号营地的推进。

这就是说,由业余队员组成的珠峰登山队没有获得8000米以上适应性行军 。

但 不等人,别国队员有的已经提前出发了。而且天气很好,晴空万里,阳光和煦,如果不是还有些许高空风的话,和江南没多少区别。

这多少有些让人想不通,毕竟前几天连绵的坏天气让人认为这几乎没有可能:从5月初开始,风暴天气肆虐了一周多的时间。

入夜,大风把帐篷吹得嘭嘭作响,在里面入睡犹如处在惊涛骇浪之中,悬挂在帐篷外的广告横幅,在狂风的拍打下,发出的居然是一种类似于鞭炮的洪亮脆响。

这里,昼夜温差有20多摄氏度,晚上室外的温度一般都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尽管大本营东边有四个环保厕所,可是到了晚上,几乎没人能够有勇气冲出帐篷到厕所里去。

持续强烈的高空风甚至把中国队此前建在5500米的一号营地完全摧毁,这逼迫中国队不得不在6000米建立起二号营地。这意味着中国登山队的8名队员将不可能按1个月前的计划进行中途休息,他们不得不从5150米直接上升到6000米。

体力是一个考验,在五六千米的高海拔,氧气含量只有平地的一半,高原反应会让人走上几步便气喘吁吁,晚上睡觉也没有往日香,每 都能感到轻微的头疼,帐篷里,原本应该12点熄的灯通常会长明到天亮。

天气也是一个考验,在珠峰地区,天气瞬息万变:一刻钟前,可能阳光高照;一刻钟后,风力可达10级。这甚至让各国登山队掌握的天气预报出现冲突,同一天的天气,瑞士气象台预报是大风,而中国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是好天。

10时35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在神圣的宣誓之后,队员们怀揣着一面崭新的国旗,沿着中绒布冰川石碛堆的小路向珠峰进发。与他们同行的还有3名高山摄像师和4名央视记者。

由于途中要经过冰川、冰矶石、河流、冰裂逢、冰塔林等险恶的地形地貌,7个多小时后,队员们才陆续抵达6000米的二号营地。

此时,从前进营地传下消息说,该营地的帐篷全部被几天前的大风暴撕烂,所幸的是帐篷内的高山物资丝毫无损。

同时,4名实力超凡的夏尔巴人今天在前进营地与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之间顺利跑了一个往返,成功铺设了两个营地之间的电视光缆。

5月12日风和日丽

清晨8点30分,昨天已抵达6000米二号营地的队员开始向6500米的前进营地进发,午间时分,队员们陆续到达,然后在这里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包括鸡汤、馄饨、鱼等。

从行军状态来看,全体队员状况良好,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将在前进营地休整两天,然后继续上行,目前队内初步确定首批队员的冲顶时间为5月18日,而其他国家则表示要在这个时间之后冲顶,因此,中国队将成为首支向顶峰发起冲击的队伍。

显然,这个决定 一定勇气,因为来自气象方面的消息显示:18日后,产生于印度洋上空的热带风暴将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登陆,这会对珠峰地区的天气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中国队之所以不 冲顶时间是因为中国队要比其他国家队庞大,一旦随便改变冲顶计划,将对后勤工作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

然而,中国队作为首支向顶峰发起冲击的队伍,必须提前修好从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到顶峰的突击道路。而最初关于突击营地以上路线的修路计划,拟定的是由罗塞尔队、埃里克队和瑞士队联合中国队共同来实施的。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队成了首支冲顶的队伍,其他队伍会不会因此坐而待机? ,各国登山队将在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召开“国际高山协作协调会”,届时中国登山队副总指挥尼玛次仁将与其他登山队的负责人专门商讨此事。

5月13日下午出现大风降雪天气 晚7时左右,珠峰被浓密的云雾笼罩,但在前进营地举行的“国际高山协作协调会”的会议气氛却十分热烈。

因为此时,各国登山队又获得了可喜的天气预报:5月17日和18日是一次绝好的登顶时间,因此顺利达成共识,各国登山队联合力量,共同出资3000美元请夏尔巴人打通从海拔8300米至顶峰的登顶路线。

此前,中国登山队的具体分组情况已经确定:A组为刘福勇、陈骏池,3名夏尔巴高山向导及高山摄像人员,共12人,明天在中国登山队副总指挥尼玛次仁的率领下出发,登顶时间为17~18日。B组队员是王石、梁群、李伟文、刘健、张梁和6名夏尔巴人,在队长罗申的带领下,将于5月19日离开6500米的前进营地,5月22日登顶。

就在中国队决定具体分组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当天发生的两个“第一”的消息:

凌晨,印度队11名队员从南坡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今年第一支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队。

晚7时,意大利队一行3人撤离珠峰大本营,成为今年攀登珠峰的 中第一支撤营的队伍。

5月14日大风 中国队A组队员离开前进营地向7028米的北坳营地进发。中韩联合登山队3名韩国队员和3名中国队员也离开营地向北坳营地进发。如果天气允许,他们将在15日继续向上攀登,进驻海拔7790米的四号营地。

在中国这两支队伍向上进发时,其余大部分团队都在前进营地待机。

5月15日大风 中国队前方指挥部临时作出决定:队员下撤至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等待天气好转,再行上攻。

于是,中国登山队的A组队员紧急从7028米的北坳营地撤回了前进营地,同时,中韩联合登山队也返回了。

据了解,昨日夜间,北坳营地刮起了10级以上的阵风,队员梁群的帐篷甚至被大风撕了,以至于她不得不提着睡袋合并到了别的帐篷中。一些队员还数次起来,在风中加固帐篷。

天亮后,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到12点左右,大风甚至袭入大本营,风力在七级以上。此时,中央气象台传来的预报显示,珠峰地区海拔7000米以上的大风天气至少要持续到5月19日。

5月16日天气仍未好转,只是风要小一些 攀登珠峰的大部分团队继续在前进营地待机。但中韩联合登山队的3名韩国队员已离开前进营地向北坳营地进发。此外还有日本队的几名夏尔巴高山协作队员向8300米的突击营地运输物资。

与此同时,中国登山队召开全体队员会议,重新 分组阵容:原来在B组的梁群和李伟文夫妇被调回了刘福勇、陈骏池所在的A组,这样A组就由原来的2名队员变成了4名。具体情况是:攀登队长尼玛次仁,队员为刘福勇、陈骏池、梁群、李伟文、夏尔巴人3名、高山摄像3人、西藏登山学校学员2人。

当天的会议决定,A组将于5月19日重新向上进发,赶在5月22日左右向顶峰发起冲击。

5月17日 中国登协常务副主席李致新赶到前进营地,召开了全体会议。

经过商议,冲顶队员的分组形式又一次进行了调整,原先在A组的刘福勇被调整到B组。这样,冲顶第一突击队的队员又回到了三人组合,即陈骏池及李伟文、梁群夫妇,队长为尼玛次仁;第二突击队则由其余4人组成,队长为罗申。

同时,新的登顶计划确定,5月21日和22日分别为两组突击队的冲顶日。

会上,队长王勇峰还宣读了关于执行新的登顶计划的五条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队长和指挥员有权根据行进中的新情况随时命令队员下撤:三、第一突击队负责建营修路、第二突击队负责第一队的接应工作;四、第一队在冲顶过程中的下撤时间由队长尼玛次仁决定,第二队实施冲顶时无论已经走到了哪里都必须赶在中午1点之前回撤;五、行进路途中必须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如果在路途中有同行的外国登山队需要支援,执行以支援为主,登顶从后的原则。

5月18日 中午2点,冲顶第一突击队从前进营地向7028米的北坳营地攀登,并在4个多小时后进驻营地。

北坳是珠峰和其北部章子峰之间的一道马鞍形的坳谷,路线虽不长,但攀登难度较大。这里堆积着深不可测的万年冰雪,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成为珠穆朗玛 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

这里的最大坡度有70°,个别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成为沿东绒布冰川地带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必经之地,被誉为珠穆朗玛的大门。

对于这里的险要,曾经登顶珠峰的一名登山家这样描述:“由于受到海拔高、空气稀薄的严重影响,过去的三天,我们没怎么好好睡过;吃的只是少量的薄脆饼干。这造成身体严重脱水,皮肤青紫,氧气倒流到大脑、心脏和别的重要器官。攀登到7000米以上,即使带着瓶装氧气,仍然经受着繁重不堪的呼吸酷刑。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警告你后退。”

5月19日 天气不错,队员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没有戴手套,这和前几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午10点30分,中国登山队A组队员整理好行装,出发前往海拔7790米营地。队员们在绳索的保护下缓缓向上攀登,半个小时后,到达海拔7300米的高度。

在暖和而无风的天气中,队员向上行进的 十分高涨,陈骏池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个别队员甚至还脱掉了鸭绒衣向上行进。

跟在陈骏池后面的是女队员梁群,接着是李伟文,身穿黄色登山服的尼玛次仁队长和西藏登山队的几名协作队员在后面保护。

下午4点,A组队员到达了7790米营地。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中央气象台发来的最新天气预报显示,5月21日在珠峰海拔8000米附近的地区,气温为-26℃~-30℃,风速为26米/秒~28米/秒,是一个绝佳的低风、和暖的登顶日。 5月20日 7790米的营地天气寒冷,风也比较大,为了队员的安全,原定今天上午10点30分向8300米的突击营地行进的出发时间被推迟。

由于海拔7790米是三名登山队员此前到达的最高高度,所以陈骏池、梁群和李伟文三人都是向 的一个更高的高度挑战,队员们在大风中每做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

11点,戴着防护镜和氧气面罩的队员出发了。下午5点25分左右,A组成员中三名高山摄像和三名高山协作以及队员陈骏池,率先到达了8300米的突击营地。大约半小时后A组成员全部到达。

在这里他们获得了一个信息,日本队两名队员和三名夏尔巴人当天已经登顶成功。

按照传统的登山方法,突击营地不应该设在8300米,而应该在8600米左右,因为从8600米到8848米的路程对登山者而言,难度较小一些,平均用时仅在4个小时左右,但近年来,随着现代登山装备的完善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把突击营地设在了8300米。

但这样的设营方式,对于本次这样一支业余级别,而且完全没有海拔8000米以上行走经验的队伍,带来的最大难题是:从海拔8300米向顶峰 ,至少需要10多个小时,而且在近期大风天气的作用下,这一段山脊附近的积雪均被吹光,大多形成了冰岩结合的路面,带着冰爪行走更增加了难度。

这一段漫长的路程,对登顶队员体能和意志都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5月21日 冲顶开始。凌晨0点30分,5150米大本营、6500米前进营地、7028米北坳营地三方同时用对讲机呼叫8300米的A组队员启程,3点03分队伍准备完毕立即出发。

6点50分队员到达第一台阶。两小时后尼玛次仁队长与本次行动总指挥王勇峰联络,他表示第二台阶有大风,能见度非常低,队员在艰难前进。队员们正在向第二台阶处的金属梯进发,这个被称为“中国梯子”的金属梯是中国登山队员在1975年时搭建的,同时也是各国探险家从北坳登顶的必经之路。虽然只有11级台阶,但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攀登,队员们每抬一脚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藏族高山摄像师扎西次仁和阿旺普布,之后是陈骏池、梁群以及尼玛次仁队长等人,队员们顺利通过“中国梯”,向顶峰迈出坚实一步。

中午12点40分,中国登山队A组部分队员通过珠峰第二台阶,行动总指挥王勇峰预测A组将于50分钟后登顶。但此后由于气候原因影响了登顶的顺利进行,队员李伟文也因为身体异常,下撤到7028米的高度。

胜利从13点40分开始,藏族高山摄像师扎西次仁、阿旺普布率先登上珠峰峰顶,尼玛次仁继两名协作人员后第三个成功登顶,此后不久旺堆、小普布和普布顿珠相继登顶成功,当30余分钟后陈骏池和梁群最终登顶成功,中国登山队A组7名队员成功完成了对世界之巅的“零距离接触”,队员们手中的五星红旗在珠峰迎风招展。

zhl201702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励志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1、人生伟业的建行,不在能知,而在能行。2、死脑筋的人相信命运,活脑筋的人相信机会。3、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4、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
  • 平安夜给女朋友表白短信
    如果是一条河,你就是我的彼岸,每一次奋力的泅渡,只为到达你的身边;如果人生是一座山,你就是入云的峰巅,每一步艰难的攀登,只为与你一起将俯瞰!任何时候,任何情
  • 公孙树
    钟摆是公孙树发明的我第一次听说你看我的叶子就是时针我的树枝就是分针和秒针我的树根咔咔的摆动小伙子我已经走了五千年了呵是呀?我有点不信。风吹过的时候树叶哗哗的
  • [幽默故事]跟家里都一样
    吴老汉和老伴要去加拿大看儿子了。出发前的两个月,两个老人忙活坏了。吴老汉先是花大价钱,请了外国语大学的一名老师,辅导他们简单的外语。学外语的同时,老伴还准备了陕西辣子和酱菜,在家里买了几只羊腿,练习做羊肉泡馍。不久,儿子打电话回来,得知父母
  • [新传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幅画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像我一样心中有‘河’,你就一定能走出沙漠,渡过难关!小城出了个大画家,名叫方强。五年前,小城里还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六十来岁的独身老头是干啥的;如今,方强的名字在全国各地都叫得响,他的画价就像油价一样噌噌往上蹿,现在你想
  • [幽默故事]激烈争执
    马路上,一辆“现代”和一辆“宝来”发生了剐蹭,事故较轻微,但现场却起了激烈争执。“宝来”上的光头男子跳下车,对围观者说:“这起事故,‘现代’要负全责。”“现代”上的卷毛男子也从车上跳下来,怒道:“该负全责的是‘宝来’!”围观者看热闹不怕事大
  • [新传说]有事不要绕圈子
    这天早晨,陈跛脚推着小推车去农资商店买化肥。他家的玉米已长到喇叭口了,正是追肥的好时机。村中央有两家农资商店。路南的老店是邱老秃开的。邱老秃是个倔老头,从来不知道招揽生意,有人上门看不出他高兴,没有顾客他也不烦。路北的新店是姚峻开的,小伙子岁数不大
  • [小小说]梨子换面
    傍晚时分,老刘面馆开始热闹起来,食客们纷纷来吃晚饭了。黄伯是老食客,也是老刘的老朋友,他一指门外,说:“嗨,那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卖完梨子哩。”大伙往外一看,只见路牙子边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瘦瘦黑黑的,一脸青涩,他并不
  • [小小说]谁来救我
    1。挟尸要价周末,王主任带上年轻漂亮的吴美丽,到鸡冠山去看油菜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下金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头,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一般。吴美丽心情大好,拿出手机拍个不停,不时撒个娇:“老公,这里真美!我把照片发到微博,一下子多了好多
  • [中篇故事]合租房
    一个小小的意外,打乱了儿子为母亲精心设计的行程,让母亲看到了儿子真实的“北漂”生活——有辛酸,有挫折,更有激情和梦想……1。上北京张女士夫妇原先都在县城的小学当老师,现在退休了。儿子在北京读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在搞什么“吉他培训”,和
  • [中篇故事]猎经
    早期,人们以打猎为生,传下了包罗万象的《猎经》。相传,看过《猎经》的人,打猎时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然而,《猎经》也有自己的规则——“因序而猎,可得善终;为利而猎,必遭天谴”……1。倒吊猪范盛退休前是县森林警察大队的队长,退休后,因为他妻子
  • [幽默故事]一个顶俩
    阿风是个销售员,干了好几年,每月工资也就四千多。阿风做梦都盼着能升职加薪,好快点儿攒钱和女友小丽结婚。这天,阿风刚进办公室,就听几个同事在议论,老板准备提拔一名销售主任,过两天就要宣布。听到这个消息,阿风一上午都在瞎琢磨,觉得自己工作努力,这美事儿
  • [新传说]不要杀他
    1上海解放后不过一个礼拜,靠着解放军淞沪警备区的有力警备,及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严格管理,社会秩序趋于安定,天平路、广元路口车辆往来,行人穿梭,一番平和景象。司机王国瑞驾驶着军用大卡车从郊外开来,给在市区执勤的部队运送生活用品,如今已上了南北
  • [幽默故事]慌张的原因
    这样的爱,让人啼笑皆非,又发入深省……李华下了班往家走,刚拐进小区就看见一位大妈迎面喘着粗气冲了过来,李华一愣,上个星期在不远处发生了两起抢劫老太太的案件,老太太也被打成重伤。他赶忙让过大妈,随后把住路口。李华等了十几秒也没见人跑过来,转念
  • [小小说]放不下的一件事
    小镇的街上新开了一家理发店,门面、招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独特的是店主人,他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眉宇间有一块黑色的胎记,就像二郎神的那第三只眼一样,非常有特点。然而,小伙子却是一个右腿残疾的残疾人,需要架拐助行。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
  • [幽默故事]救命的猫叫声
    张强和小丽曾在同一家工厂打工,两人结婚后相亲相爱,真是幸福的一对。可谁知就在婚后第二年,小丽突然得了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症。为了给小丽治病,张强辞了工作,带着小丽辗转各家医院,花光了所有积蓄,可小丽这病还是不见好转。为了方便小丽治病,张强干脆在镇医院边上租了
  • [开卷故事]给爱一个理由
    最近看到两则故事,有些巧合,都和孩子有关,都和取名有关。有个七岁的小女孩,她很孤独。爸爸偶尔会带她去野外钓鱼,女孩每次都期盼爸爸能带她探险,但爸爸总是聚精会神地盯住钓鱼线,不和她说话,于是女孩只好自己玩。她偷偷从装鱼饵的盒子里掏出一条蚯蚓,让它在手
  • [新传说]显灵
    赵爷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赶马车,大鞭子甩得跟炸雷似的,再“龙性”的骡马,几鞭子下去都老实了。赶车的好把式脾气都暴躁,赵爷在家里更是说一不二,跟活阎王一般,两句话不对付就瞪眼睛,下一步就动拳头了。他儿子赵大虎那时候刚十二岁,挨的揍数都数不清,看自己爹跟
  • [幽默故事]两个媳妇
    从前,村里有两个媳妇,因为差不多时间进的门,又都守了寡,所以村里人很喜欢拿她们作比较。这年村里闹饥荒,饿死了好多人。先说张家媳妇,她是个孝顺媳妇,问人乞讨来吃的东西,都先给婆婆,自己饿得皮包骨头。一天晚上,门外炸雷爆响,张家媳妇正清点剩下的粮食,却
  • [传奇故事]踩药渣
    民间一直有“踩药渣”的习俗,将煎过的中药渣倒在路边,让来往行人踩踏。相传,踩药渣的人越多,服药者的病就好得越快。关于“踩药渣”来历众说纷纭,本篇则从鬼郎中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自从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要方》后,中药在民间得到广泛推广,不说富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