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喋血的玉带
4123
一、冒死相救
靖康二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俘获了宋徽宗和宋钦宗。随后金兵继续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沿途各州军民纷纷前往江南逃难。
这年夏天,一支金军气势汹汹扑向明州城,把它围得铁桶一般。明州兵微将寡,知州又贪生怕死,只守了几天就投降了。金兵一窝蜂冲进城,开始挨家挨户仔细搜查,似乎在捉拿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且说明州城东门,住着个靠卖炭为生的张老汉。这张老汉六十开外,孤身一人,虽然家贫如洗,但为人十分仗义。
金兵搜城时,张老汉正在屋里做饭。忽然,院门被人敲得咚咚响。张老汉扒着门缝往外瞧,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慌慌张张地站在门外。张老汉估计这后生遇到了急事,便“吱呀”一声开了门。
后生一头扎进院子,冲张老汉倒头便拜,气喘吁吁地说:“我叫赵坤,乃是宗室子弟,如今命悬一线,请老伯救我!”
张老汉吓了一跳,忙问:“赵官人,你有何急难之事?”
赵坤朝院门外一指,惊恐地说:“金、金兵要抓我!”
此时,外面人喊马嘶,兵器的撞击声、军士的吆喝声已由远而近。
张老汉明白了,金兵满城搜捕,就是为了捉拿面前的这个赵坤。想到这儿,他环顾四周,不禁双眉紧锁。
赵坤以为张老汉不肯救自己,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着响头苦苦哀求。
张老汉忙扶起赵坤,安慰道:“赵官人莫怕,我正在琢磨,把你藏到哪里最妥当。”
听了这话,赵坤连连称谢。这当儿,外面的吆喝声更近了。
张老汉的额头顿时冒了汗,情急之中,他指着院子东北角的一口粪缸对赵坤说:“赵官人,你先到那里藏一藏,或许能躲过眼前的灾祸!”
听了这话,赵坤面露难色。但为了活命,他只得咬咬牙,一头钻进了臭烘烘的粪缸。
赵坤刚躲好,一群如狼似虎的金兵便闯了进来。领头的军官告诉张老汉:他们正在捉拿一个重要的逃犯,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隐匿窝藏者就地正法。张老汉装聋作哑,说自己啥都没瞧见。见问不出眉目,金兵就一齐动手,把张老汉的院子翻了个底朝天,除了那口粪缸,每个角落都搜遍了。最后,因为没发现目标,金兵只得悻悻离开。
张老汉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赶紧掀开粪缸,把奄奄一息的赵坤拽了出来。
赵坤极度恐惧,再加上被粪臭熏了好半天,已经昏迷了。张老汉剥去他沾满屎尿的衣裤,提来清水不断擦洗。折腾了好一阵,赵坤终于苏醒了。
听说金兵已走远,赵坤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取出一条缀满美玉的腰带,双手捧给张老汉,感激涕零地说:“老伯不为重赏所动,冒死救我,这条玉带就当是在下的谢礼。”
张老汉连连摆手,不肯收。赵坤却执意要给,他告诉张老汉:这条玉带乃是家传之宝,价值连城,眼下兵荒马乱,系着它逃难会招来杀身之祸,送给恩人还能略表谢意。张老汉推辞不掉,只得收下玉带,但随即又表示:自己只是替赵坤暂时保管这件珍宝,等战乱平息后,再物归原主。赵坤觉得这样也好,他赌咒发誓,说到时一定用千两黄金换回玉带。
等张老汉藏好玉带,赵坤又向他哀求道:“现在,城里到处是搜捕我的金兵,一时难以出去,还望老伯发发慈悲,再收留我几天!”
张老汉点点头,想了想又提醒道:“目前,金兵到处张贴赵官人的画像,还重金悬赏捉拿你,你若不改改模样,只怕凶多吉少。”
赵坤吓得面如土色,忙询问该如何改模样。张老汉见赵坤眉清目秀,说扮成女子最合适。一听这话,赵坤顿时满脸通红。因为在过去,大丈夫剃去须眉扮成女流,那是奇耻大辱。但眼下危机四伏,又别无他法,赵坤只得点头同意。
于是,张老汉悄悄买来女人穿戴的衣裙和头饰,交给赵坤装扮。赵坤硬着头皮乔装改扮。还真让张老汉说对了,经过一番鼓捣,赵坤摇身一变,成了个标致的美女。
这下,张老汉放心了,赵坤也觉得安全了许多。
金兵在明州城折腾了好几天,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撤走了。赵坤见危机已除,便向张老汉告辞。临走时,他冲张老汉再三作揖,眼泪汪汪地说:“老伯对我有救命之恩,他日定当厚报!”
张老汉扶住赵坤,呵呵笑道:“我不要什么回报,只盼赵官人早些把玉带拿回去。”赵坤点点头,混进人流中,悄悄出了明州城。
二、被迫典当
没过多久,张老汉家意外着火,三间瓦房全都烧成了废墟。这么一来,明州是待不下去了,张老汉决定到温州投靠侄子。动身前,张老汉把侄子家的住址告诉了邻居,说如果有人来找,就说他去温州了。邻居答应了,但半年后这位邻居就病故了。
张老汉来到温州,这才晓得侄子一家已经南迁,去向不明。没办法,张老汉只好在温州租了一间小屋,靠卖水果勉强糊口。
此时,康王赵构在临安称帝,起用岳飞抗金,南宋小朝廷渐渐稳固。
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这年冬天,张老汉得了一场重病,生意没法做,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了。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了赵坤所赠的那条玉带,决定先拿玉带当些银子,等身体康复后再挣钱赎回。
打定主意,张老汉取出玉带,拄着拐棍来到了当铺。当铺伙计接过玉带,翻来覆去仔细查看,看着看着,脸上的肌肉开始不停地抽搐。半晌,伙计抬起头,冲张老汉问:“老人家,这条玉带,您是怎么得来的?”
张老汉说:“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
伙计又问:“那么,您打算当多少银子呢?”
张老汉说:“当五两银子。”
“五、五两!”伙计不敢置信地张大了嘴。张老汉点了点头。
伙计盯着张老汉,困惑地问:“这条玉带价值连城,您为何只当五两银子?”
张老汉解释道:“当多了,我怕赎不起。”
听了这话,伙计低下头,又把玉带细细察看了一番。最后,他告诉张老汉,对这条玉带的真伪自己吃不准,要请掌柜亲自验看。说着,伙计转身进了后堂。
片刻之后,伙计陪着一个矮胖的中年人走了出来。胖子姓冯,是当铺的掌柜。冯掌柜拿起玉带,站到日光下反复端详。
过了足足一袋烟的工夫,冯掌柜赔着笑对张老汉说:“这条玉带有点蹊跷,我也难辨真假,麻烦您再等等,让我请行里的高人来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