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宝安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松江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通州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宝坻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软件开发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北辰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嘉定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东丽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南开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民间故事]狠心的奶妈

1517

步步相欺
  
  在皇权时代,谁只要与“宫廷”二字沾上点边,就能非富即贵。郑衡的父亲郑念祖,是一位宫廷魔术师,魔术师在江湖上没地位,也就入个杂耍的下九流,但挂了“宫廷”二字,就了不得,郑念祖官从六品,相当于个知县了。所以,他也能三妻四妾、车迎轿接。
  
  富贵人家也有苦命人,郑衡虽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但他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在那个重世袭、重长子的年代,宫廷魔术师只有一个,郑念祖如果死了,儿子中也只有一个能继承父亲的衣钵,入宫任职。
  
  不管父亲如何挑选继承人,也不会挑到郑衡头上。郑衡一出世母亲就死了,而且母亲生前在家中也没地位,父亲正眼也不瞧郑衡一下。
  
  没娘的孩子没人疼,连下人都敢欺负他。郑衡一出世,就交由一个姓陈的奶妈抚养,这奶妈待他很苛刻,立下种种规矩,动不动就对他呵斥打骂。当着别人的面,一个下人当然不敢欺负主子,但郑衡稍稍惹得她不如意,回到厢房,关起门来,就死命地掐,往往掐得郑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所以,郑衡成了郑家最乖的一个儿子,到哪都不敢吭一声气。
  
  郑衡八岁那一年,皇上和亲,将一位公主嫁给番王,番王到皇宫来迎亲,皇上特召郑念祖入宫表演魔术。也是皇上一时高兴,允许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可以携家眷入宫参加盛宴。
  
  于是,郑念祖带着四个儿子入了宫,儿子的母亲也跟着。郑衡没有母亲,郑念祖就让陈氏跟着。
  
  入了宫,奶妈陈氏却一反常态,对郑衡怂恿起来,说难得来一趟皇宫,叫郑衡到处逛逛。
  
  郑衡哪里敢?站在那里没动。陈氏就悄悄地在他屁股上掐了一把,痛得他眼泪直打转。没办法,他只得被陈氏拽着,被动地跟着陈氏走。
  
  没走出几步,一位管事的太监将他们拦住了:“什么人?竟敢在宫里乱闯?不想活了?”郑衡吓得快哭了,陈氏却不慌不忙,指着郑衡说:“他是去给十阿哥表演魔术,给十阿哥解闷儿的。”一听这话,太监像见了鬼似的,赶紧闪身让到一旁,呵斥道:“那还不赶紧去,磨蹭什么?”说着话,他还指了指西北方向。
  
  “去给十阿哥表演魔术”这句话,就像一道令符,让郑衡和奶妈陈氏在宫里畅行无阻。不一会儿,他们来到皇宫西北角一处院落前,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这个院落外面站满了带刀的侍卫,屋内还传来一个孩子的哭闹声。
  
  掉入虎穴
  
  两个侍卫一见郑衡,立即钢刀出鞘,双刀一架,拦住了郑衡和陈氏的去路。陈氏如法炮制,又说:“他是去给十阿哥表演魔术,给十阿哥解闷儿的。”侍卫将郑衡周身上下细细地搜过一遍,才走近门去,将那扇紧闭的大门上挂着的大锁打开,叩了叩门环儿,然后迅速退回来。
  
  一会儿,大门打开一条缝,叩门的侍卫大声通报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对郑衡呵斥:“发什么愣?赶紧进去!”郑衡一步一回头,怯怯地走进门。大门关上的那一刻,郑衡透过门缝望到,陈氏已迈着碎步,顺着原路往回走了。
  
  郑衡进到里面,看到一处奢华的床幔,那哭声就是从床幔后面传出来的。领他进来的宫女跪下来禀报:“十阿哥,有个小师傅来给您变魔术了,可要看看?”
  
  “变魔术的?”哭声止住了,几个宫女赶紧将床幔撩开,就见一个年龄与郑衡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从床上爬起来,那男孩脸上布满水泡,就像被开水烫了似的。
  
  男孩迫不及待地冲郑衡嚷:“你是变魔术的?快!快点给我变,将我脸上的这些泡都变没了!”
  
  郑衡吓得当即就跪下了,说:“这个……我可变不了。”
  
  一听说变不了,十阿哥恼了,又哭起来:“变不了你还来这儿干什么?给我打!打他!”
  
  真有两个太监立即就跑上来,将郑衡按在地上,直打得郑衡皮开肉绽。打完了,郑衡双手捂着屁股就往外跑,大门已经从外面锁上了,他拍着门叫开门,门外的侍卫威严地一声吼:“只准进不准出!你要再敢大声喧哗,就地正法。”说话间,那两个太监又冲了过来,郑衡眼一黑,昏了过去。
  
  他醒过来时,已是晚上,十阿哥已经睡着了,有个宫女正在给他受伤的屁股敷药,一边敷一边默默流泪。郑衡见这宫女眼熟,一问方知她正是陈氏的胞妹。在她的长吁短叹中,郑衡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十阿哥染上了天花。
  
  在那个年代,天花是很难治的病,而且传染性极强,在这里服侍十阿哥的人中,除了两名太医和两名太监以前患过天花不会再被传染外,其他的人,都有可能会染上。更何况,宫里有过先例,阿哥如果生天花死了,在他病中服侍的那些人,全要替死去的阿哥陪葬。
  
  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小小的郑衡吓出一身冷汗来。那个陈氏,怎么如此歹毒?从胞妹那里得知十阿哥染了天花,竟硬生生将郑衡推到了这生死交界的地方!
  
  郑衡被关在这座房子里,出不去,再加上身上有伤,第二天,就发起烧来。到第三天,他脸上就开始痒痒,一照镜子,脸上已经像爆米花一样,爆出了许多小红点和水泡。他,被传染上天花了。
  
  因祸得福
  
  郑衡被关在那间房子里整整两个月,幸好,有太医呢,他没死,被治好了;更加谢天谢地的是,十阿哥也痊愈了,大家不用陪葬了。所有人都被放了出来,因陪护十阿哥有功,每人赐银百两。
  
  抱着百两赏银回家,郑衡欢天喜地的,哪知道刚一进门,迎面就挨了父亲两个耳光,郑念祖勃然大怒,呵斥道:“混账东西,进了宫居然敢到处乱闯,你是嫌不能给家里惹祸吗?”郑衡委屈啊,他将整个事情都跟父亲说了。
  
  郑念祖当即着人叫来陈氏,厉声问道:“是谁让你送郑衡去给十阿哥表演魔术的?”陈氏丝毫不怯,仰脸怪叫:“没有谁,就是我自个儿的主意。”
  
  “你想干什么?”
  
  陈氏眼一翻,吃吃冷笑:“让他染上天花呗,让你儿子短命!”
  
  郑念祖那个气呀,叫来家丁,生生打断了陈氏的一条腿,将她轰出门去。
  
  经历了这一场生死劫之后,也许是郑念祖意识到郑衡可怜,开始关注起郑衡来。这一关注,他发现郑衡身上有另外三个儿子都没有的品性,郑衡从来都不言不语、不声不响,站在那里眼不乱看、手不乱动、脚不乱迈。这,恰恰是宫廷魔术师所需要的胆怯劲和沉稳劲呀,要知道,给皇上表演魔术,稍有差池,就可能掉脑袋给家族惹祸啊!
  
  郑念祖从此对郑衡关心起来。
  
  到郑衡十六岁那一年,郑念祖患了重症,便将几手看家的魔术悉数教给了郑衡,又带郑衡入宫晋见皇上,就这样,将宫廷魔术师之职传给了郑衡。郑衡的那三个哥哥和三个姨娘到病床前吵呀闹呀,但皇上都圈定了郑衡子承父业,他们再闹又有什么用呢?
  
  成了宫廷魔术师后,郑衡像所有光宗耀祖的人一样,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母亲跟着荣光。他问管家,他的母亲葬在哪,他要帮母亲重新修坟。哪知管家的一句话吓了他一跳,管家说:“你母亲根本没死啊!”
  
  “没死?那她在哪?去哪了?”
  
  “被你父亲打断了腿,轰出门去了。陈氏,就是你的生身母亲啊!”
  
  管家将过去的事细细诉来。原来,陈氏只是一个丫环,有一天郑念祖酒后乱性,霸占了她,让她怀上了孩子。孩子出生后,郑念祖觉得,这件事传出去会辱没了他的名声,所以,他逼迫陈氏不能认郑衡为儿子,只能以奶妈自居。
  
  难怪陈氏那么恨郑衡,原来,她是在恨郑家。可是,虎毒不食子呀,她当初怎么能将自己骗去十阿哥那里?这个疑问,郑衡不当面问出来,心里实在憋得慌,他央求管家,一定要找到陈氏。
  
  母爱如山
  
  管家还真的找到了,陈氏被赶出郑家后,一直在一户人家当佣人,但半年前已经患了重病,被辞退了,现在,她一个人住在破庙里,已经奄奄一息了。
  
  郑衡赶过去时,陈氏只剩一口气了,但见了郑衡,她脸上还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颤巍巍地拉着郑衡的手,说:“孩子,我的孩子,你终于出头了,妈的心思,没白费。”
  
  郑衡并没有好口气:“你费的心思,就是打我掐我?就是将我送到十阿哥那里,差点害死我?”
  
  陈氏艰难地点了点头,断断续续地说:“孩子,每个人这一生都会患一次天花呀。你说,是在皇宫里患天花,有太医给治着,这样活命的机会大呢?还是在普通百姓家,缺衣少药地活的机会大?更何况,我不让你患天花,你现在能、能……”
  
  郑衡愣在那里,等他醒过神来,陈氏已经断了气。
  
  在后来整理父亲的遗物时,郑衡找到了一本家谱,在家谱的扉页,郑衡爷爷的爷爷,也就是郑家第一位宫廷魔术师,写有一条遗训:“宫中之职,只能一子继业,故必慎择之。首选染过天花之人,次选沉稳性怯子孙。性怯则不惹祸,染过天花则不会中途夭折,如此,我郑家可永沐皇恩矣。”
  
  郑衡傻了,这么说,父亲选择他接替宫廷魔术师一职,倒真的是因为他染上过天花。祖上有遗训呢,天花是要人命的病,没患过天花的人,如果接替了宫廷魔术师之职,又在任上患了天花死了,还没来得及将技艺传给下一代,郑家这荣华富贵也就到头了……
  
  那么,陈氏是不是偷看过这条遗训,才会那样对待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陈氏是用她半辈子的辛酸,换来了郑衡一辈子的荣华。郑衡后来一生只娶一妻,那是他记着母亲,他不想让别人重复母亲悲惨的命运。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也许选择是一种错但不想你是不可能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心中没有爱,事实上我比海洋更宽广的爱,只不过爱的人多了,在你们身上体现的很少罢了!·你知道吗,你是幸运的杨白老,我是痴心的黄世人;你要付出的只是信任,而我要给你的是。答应我好吗?·四大:股票往上跳,儿子不胡闹,对面
  • 如果我说如果我也很难过
    总会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然后不说话,沉默。讨厌自己这样,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寂寞,显摆自己的难过。想起那句话,我不懂世界在热闹些什么。我知道没有人会把我当全世界,可还是傻不拉叽的期待着些什么,
  • 毛泽东幽默故事:铜墙铁壁
    转战陕北途中,一次,队伍走到一个光秃秃的山上,向导迷了路,大雨倾盆,五六万敌人就在山下的沟里运动,时时响起零落的枪声。同志们又饿又冷又紧张,紧紧靠拢到毛泽东周围。毛泽东忽然笑了一声:“嘿,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了。
  • 英雄末路
    他执政,君临天下;他领兵,战无不胜;他从文,文坛泰斗;他从商,商业巨擘;在古代,一世枭雄;在现在,一届考生。
  • 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解1、闲闲:从容貌。2、迢递:远貌。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译文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
  • 最美
    你看……那夕阳的余晖,洒落与碧波的湖面。正映衬着你的倒影,随风飘舞呢。你说,这是不是很美的画面啊!就像你明媚的双眸,一眨一眨,仿佛在笑。其实,你知道吗?那璀璨的星空,皎洁的皓月也都无法与你争辉。真的,我就这么想的。对不起……是不是我太爱慕你了,把你比喻的这
  • 雕刻秋天
    以风为刀,从大串硕果的影子入手,开始雕刻秋天。我所知道的秋天,不是我所喜欢的秋天。虽然天空与大地格外的空旷,虽然收获的喜悦还在心中涤荡,但草木的萎缩,秋风的萧杀,让我们内心的荒凉无限地放大,悲悯的情怀似凝结的寒霜。萦萦绕绕,挥之不去。身在秋天,我切实感受到
  • 爱一个人
    爱一个人就是在清晨醒来的一刹那,搜寻昨夜梦里的那个她。于是,便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爱一个人就是当电话铃声响起,拿起话筒脱口喊出她的名字。当话筒里传出另一个人的声音,满心的欢喜化为的歉意。爱一个人就是把众多人的优点安放在她身上,把她想得如神。爱一个人就是
  • 笑的肚子疼的20条经典搞笑语句
    1.中午特渴,去一小卖部买了瓶冰红茶。喝了一半发现是山寨的,已经喝了,也没说什么。一看瓶盖,再来一瓶。马上给老板说中奖了,再给一瓶。老板很淡定地说,你再仔细看看。我一看,操,再买一瓶。。。2.话说雾霾和沙尘吹到台湾。许多老人走上街头,张开双手,45度仰望天
  •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