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半导体联盟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全球代购专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阿尔法军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北海新视觉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韩国整容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中国古建筑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健康界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孕妈知识宝库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安卓游戏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央企故事]“保密”的陈年往事?

3991

我的爸爸是不折不扣的核一代,我是爸爸的女儿,是不折不扣的核二代。
  
  除了从爸爸那里传承了核工业测控专业的要义,我还学到了与核工业有关的“保密”精髓。现在,就让我以时间为轴,慢慢厘清那些核一代们所经历过的、关于保密的陈年往事……
  
  神秘感、失落感、责任感
  
  我的爸爸孙先科,196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仪表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单位。
  
  一群新人围绕着一个接待他们的老同志,叽叽喳喳地问:“咱们单位叫啥名字?”“咱们单位是干啥的?”“咱们单位在啥地方?”
  
  面对新人们热情的问询,老同志拒不回答,一笑又是一笑;那边,新人们面面相覷,热情过后,对看不到的未来,瞬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报到的地点设在北京南礼士路附近,新人们无所事事、迷迷糊糊地待了五六天,终于等到了人来接,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爸爸领导的李乐福伯伯。虽然未来仍未可知,但总算是看到了远在前方的一丝光明。于是,年轻的爸爸从城里的一个单位到了另一个单位,在辗转迁徙的过程中,爸爸慢慢从领导口中探出了自己将要大致从事什么职业,难怪之前那么神秘,原来自己未来打交道的竟然是——核潜艇!
  
  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词,爸爸没有想象中的向往,反倒产生了一种不算强烈的失落感和别扭感。学的是航空仪表,干的却是核仪表,跨行了,能行吗?李乐福乐了,不管是航空仪表还是核仪表,都是仪表,测量原理基本相同,航空仪表和核仪表又能有多大区别?
  
  这之后,是长达十几天的专业培训,学热工,学核物理,学其他有关的各种知识,最不能少的还是学保密。一本《保密守则》,需要学员们逐条背下并牢记,当一条又一条的“不准”“必须”变成下意识的条条框框时,印在纸上的保密条文,从此就成了一位核工业从业者一生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爸爸说这一条他做得特别到位。
  
  保密本、保密包、保密人
  
  正式工作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收到一本专用笔记本,还有一个大大的帆布质地的保密提包,上面都写着自己的名字。早上上班,从特设的保密室取出装着保密本的保密包;晚上下班前,再连本带包交回保密室,没人监督,但人人遵守,那么多人,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让一个字一片纸离开过工作区。
  
  那时,工作区设在南区,生活区建在北区,两区之间大约要步行二十分钟。也有班车,但车少人多,爸爸选择走路。那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已是大科学家了,他们选择骑车。北京的冬天很冷,何泽慧先生似乎不为寒风所动,仍然和春夏秋一样,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以呢子大衣、欧式棉裙和中式棉鞋的混搭装扮,在一群新分来的大学生中悠然地缓缓而过。北风吹过,发丝飞扬,先生的背影显得美丽无比,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是先生口袋里发出的悦耳的叮当声,那是先生揣在口袋里的钥匙、钢笔等物品碰撞后发出的声响。大科学家也和普通人一样,严格地遵守着保密规定,没有将存放保密本的帆布大包随身携带。保密面前人人平等,德高望重的前辈也不例外。
  
  当时,同在北京工作的还有一位夏叔叔。爸爸参军的地方叫北太平庄,夏叔叔的工作地点离此地不远,但两位老同学见面时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不说与不问,几年下来,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工作单位叫什么、对方的职业是什么。后来,夏叔叔和爸爸告别,只说要去青海,去青海干什么呢?夏叔叔不说,爸爸也不问,直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爸爸才想到老同学多半是去搞原子弹了。
  
  两人自此一别便断了联系,直到二十年后,夏叔叔无意间在一个会议的签到名单上看到爸爸的名字,一路打听找过来,两人才续上因保密而中止了二十年的友情……
  
  西南水电研究所
  
  1965年爸爸转业,到了新单位,单位叫作“西南水电研究所”,通信地址标注的是成都某信箱。
  
  那个单位负责接人的干部很浪漫,他为接来的人描绘了一幅怡人的山水画卷:“你们呀,将来一边做着科研,一边欣赏窗外风景,看着青山绿水,看着农民赶牛耕田,心情会是多么愉悦呀!你们那里还有一个望江楼,能看到江的楼啊,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美?”等爸爸到了那里,一看,楼,是两层潮湿的干打垒小楼;江,是窄而蜿蜒的石绵堰。这样的山水画卷,正是秉持“保密第一”原则的大三线。
  
  大三线讲究的是靠山、分散、隐蔽,如果用今天的无人机航拍,基地各个工号还真是完全符合这个“山、散、隐”的标准。分属二所各个研究室的15号、17号、23号,这一个个试验装置巧妙地藏身于小山坳里,从空中俯瞰,真与四川的一般民房无异。
  
  因为保密的缘故,核动力试验装置可以“隐身”,不用说,从事核动力事业的单位名字必定更具迷惑性,“西南水电研究所”自然与水电无关,成都某个信箱的通信地址也必然与成都相去甚远。
  
  有一年,河南老家的表姐结婚,没通知我们,小夫妻便循着爸爸信封上的地址直接奔成都找来了。可想而知,偌大的成都,到哪里去找那个虚无缥缈的通信地址哟!也是运气好,小两口误打误撞,竟撞到了位于成都市区的核动力院招待所,撞到了二所六室的夏生兰伯伯,这才把表姐他们领到了我爸那里。见了我爸,表姐直怪他写信时留了一个虚拟的地址。这时已是20世纪90年代,老家的人被信封上的虚拟地址整整蒙骗了30年!
  
  15号,全称反应堆动力装置稳压器试验室,就是我们二所三室的前身,如今叫反应堆动力设备研究室。相比以前,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了山坳,在成都平原拥有了功能各异的装置。规模与档次虽今非昔比,但保密的责任却从未改变。
  
  爸爸背过的《保密守则》,如今还有,只是变成了《涉密人员保密基本知识》和《武器装备保密资格认证标准》。爸爸用过的保密本,如今还有,只是在不工作的时候,被锁在了各自的保密柜里。
  
  爸爸当初服务的“西南水电研究所”,如今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真的搬到了成都。
  
  大数据时代通信的快捷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保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时代在变,但保密的精髓没变,保密条文不光要印在纸上、记在脑海里,更要渗透进生活、根植于内心。
  
  爸爸牢记的“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到了我这里,还要加上一句:“不该拍的不拍,不该传的不传”。爸爸说,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要常怀保密心、绷紧保密弦,因为咱是国家的人,绝不能干不利于国家的事。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鬼店
    我今年二十三岁,是个女孩。中专毕业在家闲呆着快两年了。这两年工作不好找,我打过三次工,一次在工厂,两次在所谓。都不长。在公司里那两次更是以失败告终。什么工资两千,不封顶,最终我一分也没拿到,白跑了几天。推销那些根本卖不出去的化装品。还有一些打不开销路的所谓
  • 百桥疑案
    一这天早上,百桥县的安县令接到报案,说百桥镇上的铁匠尚大彪昨夜被人杀死在他的铺子里!安县令一惊,上任两年来,治理的整个百桥县都平平安安,怎么这眼皮子底下的百桥镇会突然出了人命案?他急忙带上几名捕快和贴身书童赶到了事发地点。现场惨不忍睹。死者横躺在地
  • 鬼魂现象
    我从小就喜欢敬奉神灵,敬奉地方神明,敬奉自己的先祖。后来我上学了,由于长期受了无神论的教育,心中对神明的概念淡化了,但对于鬼魂,我是确信无疑的。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谈鬼的故事,早就在心中深深地打上了鬼魂的烙印。十岁那年的一天下午,我和许多小伙伴在园坞(地名)
  • 夜路遇鬼
    月亮高高升起了,时而她的光芒被浮云挡住,不是一个明亮的夜晚。有一个人急急赶路,有二十岁样子。他叫刘伟宝,是一个孝子,因为他们母亲病了,他就连夜到镇子上的给母亲买药。一个人走夜路,觉得孤单,更多是害怕。不过,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地方在等着他。那个地方十分荒凉,有
  • 千眼殡葬师
    作为电台记者,我奉命前去采访一个殡葬师。这个叫宗木的男人是一位为死者化妆的殡葬师。穿过狭窄安静的走廊,我走进停尸间,整个房间很空荡,大约四十多平米,在左边整齐地停放着二十张床,里面还有个门,似乎是放的冷藏间,难怪感觉阴冷。“你找谁?”忽然一个年轻男人过来问
  • 七月半之说
    那时候我正读初中,已经安排早晚自习了。我跟我们那般大的孩子们一起,每天强迫着自己习惯这早出晚归的生活。慢慢来临,人们说的七月半也悄然而致。突然有一天,我不肯吃饭,不肯吃零食,一天到晚就连水也不想喝。我是个从小就只喜欢的零食的女孩子,大人最初几天还没发现我有
  • 鬼门汪
    到汪家坞要过摆渡。渡船上有人骂骂咧咧地说,陈家铺的人现在商品经济了,不像我们鬼门汪的讲良心,炸油条都比人家长一截。鬼门汪?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有谁把名姓和鬼凑到一块,高喉咙高嗓子的。有人接话说,你讲良心?是陈家的米糕喂大了你的祖宗。渡船老板说,哪天不提汪
  • 一枚金戒指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天刚亮,王三就爬上吴老汉家的老屋帮其翻修房子。不知怎么的,王三今天刚一起床就觉得心里堵得慌,那滋味怪怪的叫人难受。王三心想:都怨自己昨晚多喝了两杯,那酒真他妈的烈,到现在这手脚都还是酸软酸软的。正想着,王三一不留神竟一个倒栽葱从房子上掉了
  • 网络幽魂
    幽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虫,用他的话说,除非他心脏停止跳动,他才能舍弃;否则,网存他存,网亡他亡。已是快半夜十二点了,幽幽还在网上与人侃得火热。半夜12点整,电脑屏幕突然黑了,三秒钟后又恢复了正常,荧幕上显示有个叫魂魂的人要与他聊天,而刚才那位好像也被“黑”
  • 野营
    夜静悄悄滴由小色、星邪、菜菜、色鬼、遗失、小泽组成的一支旅游队正在田野间搭帐篷休息。不知道怎么回事,星邪老有预感今晚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他没有说出来。搭好帐篷都比较累的6人歇下了。夜晚的时候,星邪被冻醒了他感觉全身酸痛动不了呼吸急促“鬼压床?”星邪的第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