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百年一遇
3746
今年,我国南方暴雨成灾,这大水不但把河堤冲垮了,还“冲”出了一位“竹排爷”。谁呀?那就是杨家庄的杨大爷。大水冲进他们村的时候,杨大爷撑起一张竹排,帮助转移了不少人。刚好,有人用手机拍下了他撑排的录像,后来还在新闻中播出了。杨大爷精神抖擞地站在竹排上救人的情景,感动了很多人,从此,人们亲切地把他称为“竹排爷”。
这天,村里的大水刚退,杨大爷正在家休息,突然,儿子杨明带着一个陌生人进了家门。杨明是村里的书记,他跟杨大爷介绍说,这位是镇上办公室的刘主任,特地来看杨大爷。
杨大爷一听,笑眯眯地朝刘主任点点头。刘主任亲切地凑上去,慰问了几句,然后问道:“大爷,这么大的水,您以前见过吗?”
“见过!”杨大爷激动地说,“我三十八岁那年,就发过一场大水,也垮堤了,比现在这场还大哩,水冲下来,连屋顶都不见了!”
刘主任长长地“哦”了一声,沉吟半晌,说道:“大爷,等会儿记者来采访您的时候,您可不能说见过哟。”
杨大爷愣了一下,问:“记者咋会来采访我呢?”刘主任说:“大爷,您之前在电视上那么一露脸,都成名人啦!”说完,三个人都乐了。
接着,刘主任细细地给他们分析:每逢大水,记者都爱采访老人。杨大爷今年八十多岁了,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加上他如今名声在外,记者百分之百会采访他。
刘主任有些神秘地叮嘱杨大爷:“大爷,您可千万不能和记者说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哦!”
“为啥?”杨大爷疑惑地盯着刘主任,“我明明见过嘛,这不是叫我说假话吗?”
刘主任尴尬地笑了笑,说:“大爷,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洪水啊!”
杨大爷一怔。他人老,脑瓜却没生锈,一想就明白了,当即就不客气地说:“你们想造假?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明明就发过一场比这次更大的水,这才不到五十年呢!怎么是百年一遇?胡扯!”
刘主任脸一红,咳了两声,正色道:“大爷,镇里和县里,都是这个意思。百年一遇,这是已经定了调的!”
杨大爷是个耿直脾气,他冲刘主任一摆手,冷冷地说:“我这个人说不得假话!见过就是见过,没见过就是没见过,谁问我,我也是这样答!”
一看把话说僵了,刘主任只好冲杨明使了个眼色,走了出去。
杨明心里倒是明白了。他理解上级把这场洪水定为百年一遇的“良苦用心”。因为那段垮掉的堤才刚刚修过,当时号称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哪知道连四十多年一遇的洪水也挡不住,实在说不过去。老爹今年才八十多,却见过两场这样的洪水,自然就显得这场洪水不够级别。
刘主任揽着杨明的肩,边走边说:“杨明啊,你家老爷子这么固执,完全不响应上级的指示,你可得好好劝劝他,千万不要给上级找不必要的麻烦!”
杨明重重地点点头,刘主任说他还得去交代其他老人,急匆匆地走了。
杨明深感为难,老爹的脾气他比谁都清楚。在门口搓了一阵手,他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哪知刚开口,就被老爹斥了回来。
杨大爷用手指着他的鼻子,严厉地说:“我不知道你们到底想搞什么鬼,天下没有这个理,不让老百姓说真话!除非你们做了什么亏心事!你是不是也有份?”
杨明支支吾吾,这其中的原因也不好跟老爹解释。刚好有村民来找他,杨明趁这个机会脱身跑了。
下午,刘主任打来电话,问杨明他老爹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没有。杨明叹着气说:“我家老头子这人,你越是不让他说,他越是非说不可!刘主任,我真的没辙了。”
刘主任想了想,说:“这样,干脆你把老爷子送到亲戚家,让记者找不到人。”
杨明正犹豫着,刘主任严肃地说道:“杨明同志,刚才领导说了,你搞不定你家老爷子,镇里就搞定你,你看着办吧!”说罢挂了电话。
这下,杨明真急了,看来不把老爹这张嘴捂住,他这个村支书的位子恐怕不保啊!考虑来考虑去,他决定把老头子送到姐姐家避避风头。
谁知杨大爷一听,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图,正要大声斥责,杨明扑通跪了下来:“爹,您要么别说真话,要么就躲,我求您了!我这个村支书的位子,就挂您这张嘴上了!”
听说关系到儿子的前途,杨大爷犹豫了,半晌才感叹了一句:“你们这些人啊,不说假话就办不成一件事!”杨明见状,赶紧推着杨大爷,坐上了自家的面包车,连夜把老爷子送到了姐姐家,交代一番,就匆匆赶了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明就被刘主任的电话叫醒了,刘主任叫他马上出去。杨明走出门一看,我的天,记者竟然天没亮就摸进了村。一夜之间,村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一大帮拿着长枪短炮的家伙正在拍个不停。
采访持续了三天,一直很顺利。因为村里所有的老人事先都被交代过,所以在问到有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洪水时,回答都是一致的。记者们果然问起了杨大爷,说他们都非常关心“竹排爷”现在的情况。幸亏杨明早有准备,骗他们说,老爷子跳下竹排后,就被亲戚接去住了,现在情况很好。记者们虽然遗憾,但也无可奈何了。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忽然看见村里来了一辆小车。杨明一看,暗吃了一惊,这不是姐夫的车吗?接着,从驾驶室里下来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正是杨大爷。
杨明和刘主任一看,都是大吃一惊,老爷子这个时候回来,恐怕要坏事啊!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帮记者已经欢呼了起来:“看,竹排爷!”说着,争先恐后向杨大爷跑去。
刘主任随即回过神来,一拉杨明:“快!”撒腿就往前冲。
两人抢在记者前冲到杨大爷跟前,刘主任焦急万分地说:“我的爷爷啊,您怎么又跑回来了?”
杨明的姐夫跳下车,跟他们解释,说是他们村外的大堤好像也有崩堤的兆头,以防万一,就先把老爷子送回来了。原以为记者都走了,哪知道迎头撞个正着。
杨明和刘主任面面相觑,急得直跺脚。眼看记者们就要围上来了,刘主任突然有了主意,他一弯腰,把杨大爷往背上一背,健步如飞,径直往村里跑。
那些记者一看,又一窝蜂地在后面追,边追边喊:“我们要采访大爷!”
刘主任头也不回,只顾飞奔:“大爷病了,不能接受采访!”
记者们哪肯放过一个好素材,穷追不舍。正在刘主任发愁不知往哪儿跑时,背后的杨大爷在他耳朵旁一笑,说:“别跑了,放我下来,我让他们采访。”
刘主任喘着粗气说:“放、放也行……您可不能、可不能说真话……”
杨大爷说:“好吧,我不说真话,可我也不会说假话。”
刘主任一愣,既不说假话,又不说真话,那怎么说法?
“你就放心吧!”杨大爷胸有成竹地说,“我知道怎么说了,保证坏不了你们的事,保证跟你们的意思一个样,行了吧?”
刘主任不太明白,正琢磨呢,记者已经把他们包围了。这下,刘主任彻底没辙了,只得把杨大爷放下来。
杨大爷两脚刚一沾地,无数个话筒就伸到了他面前,一人问一句,七嘴八舌的。杨大爷大声说:“一个一个来,我没有这么多嘴巴。”
一个女记者抢先问:“大爷,您这么大岁数,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吗?”
杨大爷点点头,想都不想就答道:“见过,上次的比这次还大得多!”
杨明和刘主任在旁边听得真真切切,不约而同喊了句:“坏了!”
记者们也都是一怔,他们原以为杨大爷会摇头呢,马上追着问:“大爷您见过啊?是哪一年见过的呀?”
杨大爷说:“我三十八岁那年。”
女记者惊讶极了:“大爷,您高寿啊?”
杨大爷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笑呵呵地应道:“今年一百三十八啦!”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怔住了,以为杨大爷报错了岁数。哪知杨大爷却扳着手指头,认认真真地说道:“我三十八岁那年,见过这样一场大水。后来这一百年,就只见过这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