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幸福,收获更多幸福
1860
拉康说“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幸福,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这话说的不无道理,欲望的实现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因为说到底,人类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为追求幸福设计的。
幸福是一种完整,圆满的状态。我们的大脑生来就有着最简单的趋利避害功能,而趋避本身就是一种分裂,我们在欲望的灯塔前,相信存在着一劳永逸的幸福。等到我们拼尽全力实现的时候,欲望并没有像它承诺的那样,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通常,我们会很快适应快乐、厌烦,并开始寻求新的变化。我们总是在寻求改变,改变坏习惯,改变思维模式,挣脱命运,当所有的改变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发生时,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就会把你带回从前那困惑状态,这些改变如同从来没发生过。这也是很多做咨询者面临的困惑。
人就是如此,在求生的同时亦求死,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却离幸福愈来愈远。究竟是什么在阻挡我们幸福,我想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心理机制之外还因为“死亡本能”吧!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即“死亡本能”。这种冲动是朝着我们自己自身而发的。人设法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那里才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和挣扎。生命由无机物演化而成,人从黑暗、温暖而平静的子宫而来。睡眠与死亡的境界与人所来自的地方条件相似,所以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这就是死亡本能的来源。死亡本能是一种深层的攻击性,攻击对象包括别人也包括自己。当攻击对象指向自己时,我们才会呈现“病态”。
的确,众多曾经深度抑郁的人都曾听到过心底那“将世界都毁灭”的深切呐喊声。也有很多潜意识在让我们的生活支离破碎。我曾经坚信这个世界是如此残缺,也愿带着这残缺好好活,带着这样的信念也确实好好活过一段,但是慢慢的事情似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故意给自己找残缺,故意让自己看起来不再美好,面目可憎。那一刻我才明白,我由接受不完美的阶段开始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过于追求不完美!看到了吗?人就是这样,当我们看似快到达协和状态,接近所谓的幸福时,与生俱来的死亡欲会开始作祟,让幸福继续远离。幸福,不幸福,人类的思维和生活状态就永远在这两极中摇摆不定。
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追寻,我们在想要“成为”而非“存在”。曾经有位朋友和我说:“自从放弃了寻找,我便找到所寻的一切”我想,这才是幸福的真相,自从放弃了幸福,我好像开始有了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