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到底应该怎么去推崇
864
立花信丽说:“一片枯叶咬着秃枝不肯落下,熟透的柿子挂在高技让人伸手摘不到,又不愿自己腐烂,真是出尽了丑态。”又到重阳老人节,不得不谈到老年人的话题,让我也不得不想起《恍惚的人》一书。书里着重谈到一类人,老年痴呆症患者。
在现代社会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网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痴呆人群也逐渐庞大起来。他们红颜白发,身体倍棒。但心智仿佛突然混沌未开,甚至胡闹起来比稚子更要命。久病床前无孝子,在长期对于痴呆老人的悉心照料后,儿女难免心生疲惫,招来小保姆“代职尽孝”的更不在少数。碰上这种情况,多数人得鸮拎着中华孝道的大锤抡不孝子们了,鸟生翼,东金西木。实则细想,这并非是合适的做法。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人类情绪处于烦躁期与倦怠期的正常表现。这好比,你妈让你背了一晚上乘法口诀表你还是像个脑积水儿童似的背不出来二乘二等于四,你妈把你胖揍了一顿。这能说明她不爱了你了吗?逻辑似乎是不成立的,因为显然很多孩子童年都有这经历,不过可能背的不是乘法口诀表,可能是《飞向蓝天的恐龙》。那她为什么要揍你?因为她对你失望了,觉得你不争气。同样,面对曾经如山般高大的父亲突然每天三次小便失禁,还随机播放。为人儿女内心里的崩溃我觉得是需要被理解的。
人既然为人,自然七情都有,七窍亦同。无论为人儿女还是为人父母,面对至亲之人在生活中的表现与以往自己对此人的惯性式了解或者理想式考虑画风完全不同的时候,还是得让人家在这画风中凌乱一会的。(万一孩子是隔壁老王的呢?)正是因为带入了感情,这种情感上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才让他们感受更加深刻,更加痛苦。如果你说隔壁老王家老母傻了,做尽蠢事。你说不定最多也就是当面惋惜一下,甚至回味起来还觉得这其实还有那么点恶趣味,也不必为此羞耻。
当然,万一子女们愿意把倦怠期加上一个期限,把罪名坐实了呢?当然,这种情况也的确司空见惯。于是“方舟子们”又拎着中华孝道的大锤抡不孝子们了,鸮鸟生翼,东金西木。打倒不孝子,重要事情说三遍!说到这里,再怎么脚底抹油也不能为这些“不肖子们”开脱了,不然大众得把我当日货烧了。但是细想,即使不肖子们不对,那以孝道来压制行孝就真正起到作用了吗?当然没有,不然地方新闻产业就少了一大热门话题了。虽然这种舆论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频率,但收效甚微。说到底,我认为是观念问题。对于尽孝,我们一直抱有推崇态度。但是孝道到底应该怎么去推崇?在什么情况下做对待老人方式的主导性思想,我觉得是一个很值得思考清楚的问题。
其实,在很多时候,有人做了孝子,则为人推崇,在古代举了孝廉还能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在很多流传版的记载一般都会说他不嫌弃老母年迈或痴呆之类云云。甚至你看《唐山大地震》里面,李晨演的儿子嚷着给妈买房子,老娘很倔,死不同意。儿子急了,说了一句,你不在意,你让儿子怎么做人?你让街坊邻居怎么看我?读到此处,我常常会有些反感,为什么一定要以不嫌弃老母为颂词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无趣的逻辑。因为它本身直接认同了立花信利(开篇那个人)的观点啊,首先就肯定了一个老年痴呆是一个累赘,或是一个舆论工具,你能扛着他过下半辈子很有勇气,人民得给你集齐三十二个赞。当然,更重要的你愿意,你邻居还不愿意了,为什么?没事干呗。其实就是受一种错误的孝道观影响太深了。你看那个人年薪百八十万还不给妈买新房子。粗粗这么一听,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有道理呀?肯定嘛,因为我们都是人民群众嘛。这种义愤填膺的新闻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嘛,可以激起内心深处的道德存在感,感到自己很骄傲。但实际上这合适吗?我认为这不合适。
为什么?以孝做道德套餐捆绑是一种传统的对于赡养老人的定位,其实我认为是很不人性的。因为有时候会对于赡养人形成一种很重的道德压力,同时可能违背被赡养人对生活现状的客观需求。当然,古语亦有云,老吾老及人之老。人家的爹妈就是我家的爹妈。要尊重老人。但是对于其中真正内涵我们是否又真的深刺腧髓了呢?如果对于老人仅仅抱着一种年龄上的尊敬我觉得是很敷衍的。
人只要活着,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就算他老年痴呆了,你也并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审美与情感意识。照顾并不等于尊重,在肯定他是一位老人之前,首先还得肯定他是一个人。这一点是无论孝道的极推崇者或是漠视孝道的“道德败坏者”都应该了解到了。不能说妈,你老了,您就别瞎操心了。妈,你都老糊涂了还知道些什么,好好养身子就行。这些话,肯定听着很耳熟吧。有没有想过,你说完那番话后老人迅速黯淡下去的眼神,哆嗦着走开的背影。在物质生活逐渐膨胀到大家争先恐后减肥的时候,人们也纷纷开始忧虑起了精神世界的打造。其实老年人也需要打造内心世界,或许是一柄天枰,左边是年纪,右边是价值。而不是跷跷板,年纪压下来,自己也就该飞去西天了。
高一的时候,我靠在乒乓球台边,看着《恍惚的人》,年轻的骨骼与肌肤,年轻的心。对于书中所述平淡故事,始觉索然无味,不过一个日式平庸家庭的故事。听到向仙女叫我去打球,我笑着说来了,丢下书就往球台冲。关于那本书的阅读,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很久之后,我无意见到书里的句子,颇有兴致地又重拾旧书,读到最后,茂造爷爷在深夜里长眠,我感到寂寥,又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广袤感到莫名激动。
说到这里,不妨分享一下那段使我重拾旧书的句子。
回家路上,她注意了老人的目光,茂造的视线停留在泰山树盛开的花朵上。昭子心情很激动,她想:“泰山树的花太美了。那肥大的花瓣挂着雨露。茂造在花前停住了脚步,说明他并未丧失美和丑的感觉。”
这一段突然让我感觉很新奇,感觉世界很美好,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中二了。
记得我很喜欢的一个公益广告,过年常放。老年痴呆的爸爸在年宴上偷偷把饺子塞塞进袖子里,儿子很不好意思,心说老爹,不能这么怂啊。爸爸一直叨念啥,儿子细听,说给给儿子留的。催泪字幕,他忘记了一切,但没有忘记爱你。每次看这段广告,我眼眶总会红。去远方念书,挤在公交上,再看这段广告,还是很亲切。但理解都完全不一样了,对于一个痴呆父亲的情感上认同更多的有生出了敬意。
雪花鬓,鹰隼目。我们总是希望家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能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但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悲观无益,蹬开父母更是自暴自弃,因为你也会老呀。得解决办法才行。
人活着,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这是《恍惚的人》力求告诉我们的。
对于家里老人,没痴呆的,能动动不妨让她动动,爱上班去讨个班上也行,搓麻将别故意输了,人家是知道的好吗?要是真痴呆了,也别悲观,悲观无益,陪着他重新看看这个世界,看飞鸟掠过,看日落西沉,落英缤纷。他们或许对于自然界的变化都已经感到孩子般的迷惑,看到风筝都会雀跃。这有什么不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能陪她一起慢下来,慢慢理解她完全可爱的单纯,不也是一种美妙的心灵净化吗?
尊重她,尊重每一个已经老去或即将奔赴老去的人。放慢步调,细眼看世界。就好像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了,整个大千世界都肃然起敬起来。
我还年轻,父母也年轻。说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还的确是。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