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开福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阿尔法军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驴光掠影论坛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掌上程序开发兼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剧院线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手游先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长沙县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巨潮资讯快报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辣妈时尚专场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宁河“十三节”

2630

甘肃和政古称“宁河”。农历正月十三,是和政特有的一种古老“节日”,这天是农民展演民间文艺的喜庆吉日,也是一年一度的传统秧歌盛会。

正月十三的和政,酒香氤氲,秧歌阵阵,山醉,水醉,人也醉,更醉的要数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秧歌盛会。

这天,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进城赶会。

四面八方的群众成群结伴地赶来了,尤其是打扮得花红柳绿的山姑乡妇笑嘻嘻地赶来了。

数万张像花朵般盛开的笑脸涌上街头,偌大的县城街道一下变得窄了许多,窄得就像一线天的峡谷,爆满的人流就像穿峡越谷的汹涌波涛。

那高亢清越的唢呐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优美动听的弦乐声,鞭炮的爆炸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组合成撼天动地的声浪,激荡着宫灯、彩旗、春联装扮起来的山城。

此时,和政顿时成了一座秧歌荟萃的大舞台,尽情抒发丰收农民的喜悦和激情。

城隍庙、党家场、火神庙、聚兴广场,一伙伙秧歌队在舞,在跳,在旋转。

那掉牙的老奶奶在笑,胡须花白的老爷爷在赞;周围睁大眼睛看的姑娘们,指手画脚在说的少妇们,他们的心被秧歌队中的妖婆子舞步牵动着,被高跷的舞姿所倾倒,一个个精神抖擞,神色飞舞。

龙腾虎跃的秧歌队过来了,一伙接着一伙。

秧歌场上,狮子、龙灯、旱船、高跷在春风里舞,妖婆在春风里歌;

太平鼓、太平锣、金唢呐、铜钹、玉笛、手风琴,和着春的旋律与节奏,撩拨得人心如醉,春潮满怀。

男生英俊潇洒,女生轻盈秀丽,正如秧歌告毕词中所赞美的:女装男扮,就像八洞神仙;男装女扮,好似仙女下凡。

一个个踩高跷的女生,佩戴流金溢彩的头饰,右手彩扇频摇,左手丝巾飞舞。向前奏,彩裙翩翩;向后倾,婀娜多姿。

秧歌队扭到最热闹处,许多人放鞭炮迎接,多少人连声叫好。这时候,扭秧歌的人喜形于色,扭得更欢了。

看秧歌的人们如品佳酿,如痴如醉。

整个和政县城一片欢乐笼罩着,欢乐犹如喧腾的海洋,人们就像鱼儿畅游在神话般的海洋里,尽情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农历正月十三,真是让和政人民陶醉的日子!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新传说]一定要死给你看
    马尾乡有个大土豪,人称张发财。一天,张发财在镇上请客,完了借着酒兴开车回村子。张发财喜欢开车,不管身家有多大,从来没请过司机。他经常要往返于镇上和村子之间,这段乡道也就十来里,铺的是水泥,张发财一般只用七、八分钟。这还是正常的,如果喝了酒,车速还会
  • [海外故事]天才鹦鹉
    1在大富豪罗德五十三岁这年,他与一起生活了三十年的妻子玛丽离婚,并娶了二十六岁的索菲娅为妻。索菲娅年轻貌美,各方面都令罗德十分满意,唯一让罗德不满的是,索菲娅不会下棋。罗德是个超级国际象棋迷,他有个坏毛病,每晚只有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下上一两盘
  • [民间故事]酒的天下我做主
    在一千七百年前,西晋永嘉年间,京城洛阳有一个不起眼的酿酒作坊。这天午后,作坊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买酒汉子。汉子手拿一条口袋,里面装满了呼啦乱响的铜钱,他说风闻这里酒香,老远的赶过来,就是想要多买一些的。汉子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一边往里硬闯,老板拦了几次
  • [幽默故事]清莲图
    马得鸣自幼喜欢画画,退休之后每日里执笔丹青,挥毫泼墨。市里组织老年人书画大赛,他的一幅参赛作品《清莲图》居然得了金奖。参加完颁奖仪式,领回参赛画作正准备回家,一位工作人员拦住他说金总有请,然后把他带进了一间办公室。金总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总,这次书画
  • [幽默故事]看天买瓜
    老婆爱炒股,日常情绪随股市行情上下蹿动。周日,我下楼买菜,问:“要不要带个西瓜?”老婆说:“不买!午后有雨,瓜价必跌。”老婆炒股看大盘,买西瓜看天气预报,绝了。午后雷声大作,果不然下雨了。老婆拉开窗户朝楼下喊:“喂——西瓜多少钱一斤呀?”瓜农抬头看
  • [悬疑故事]香烟店女老板之死
    丁涛接到助手小林打来的电话时,正懒懒地躺在床上,看电视中播放本市青年企业家黄宗成和他妻子苏瑶,在加拿大签下大宗订单的专题报道。今天是他难得休息的日子,没想到他管辖的城南小区今天早上发生一起中毒事件,一名妇女身亡,怀疑是有人恶意投毒。死者是一爿香烟
  • [新传说]仗啥不给钱
    老爹进城看儿子,儿子不敢马虎,全程热情招待,可老爷子却心事重重……刘老汉是个农民,他有个独子叫刘玉喜,在市工商局上班。这天,刘老汉正在吃饭,堂弟拎着两瓶酒来看他,跟他说起一件事。堂弟说他前天进城碰到了玉喜,玉喜带着他在市里玩了两天,其间吃喝
  • [民间故事]卖塔楼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国将领兰大顺率领义军自川北地界进入陕南。他们一路冲杀,先抢占了山阳县、镇巴县、石泉县、西乡县等四五座城池,接着,向洋县一路攻打过来。当时,洋县知县周老爷听到兰大顺占领西乡县城的消息后,知道太平军攻陷洋县的日子不远了,急忙召集大小官
  • [故事头条]最美直播
    涂娟是来盘龙峪小学支教的大学生,没想到她刚来,大山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盘龙峪地处云梦山腹地,海拔近一千米。盘龙峪小学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开阔地,全校一到五年级总共才31名学生,他们的家大都在崖上的盘龙峪村附近。从村里到学校要经过一座“天梯”,是村里人在
  • [新传说]纸面人心
    赵大爷今年7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有人说,这赵大爷的身体,就是年轻人也赶不上。可不是吗,赵大爷70多岁的人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服输。赵大爷是我们村有名的“纸匠”,赵大爷的纸活儿那可是十里八村都有名的。人吃五谷杂粮,都有生老病死。这人死了,虽说在乡下都实行
  • [海外故事]心脏缉凶
    这年冬天,巴黎又降了一场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八九摄氏度,人们都尽量减少外出。但是,巴黎市十七区警察分局却有一位激动不安的年轻女孩来访,声称要举报一桩谋杀案。女孩马上被当班的女警官克里斯蒂娜带到了办公室里。女孩叫玛丽尔莎,年轻清秀,脸色苍白,似乎受到
  • [中篇故事]三戒碑
    1。婆媳生怨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境内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为求龙王爷开恩降雨,这天上午城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龙”乞雨大会。大清早,郭家的新媳妇黄秀英就开始挑水做饭。她今年刚从外地嫁到郭家来,新婚没几天,丈夫郭宏就去杭州做生意了,家里只剩下她
  • [民间故事]规矩
    早年间,河间府有一个刘神医,专治小儿的肠胃毛病,只需一副药就可治愈,因此人称“刘一副”。前段时间,刘神医收了个叫李四的徒弟。李四原是一家药铺的小伙计,慕名来拜师,刘神医看他心诚至极,又是块学医的料,便答应了。李四聪明机灵,悟性很高,没过多久
  • [新传说]经商之道
    老李是一家海产品商店的经理。眼见儿子毕业后整天无所事事,老李就说:“你还是来跟我学做生意吧!”没想到小李却很不屑:“做生意有什么可学的?只要会按计算器,知道加减乘除就能做生意!”老李听了也不生气,哈哈一笑说:“那好,明天你就让我见识见识,看看做生意是不是真
  • [小小说]斗漆
    四乡八村的人都知道,漆匠老王手艺好,人品佳,所以,油漆活一茬接一茬,从来没个空闲日。那回,老王应邀去镇上一大户人家干活,刚走进后宅工坊,就听有人嚷嚷:“不行,他的手艺老掉牙了。”老王回头一看,嚷嚷的人是一个年轻男子。老王客客气气地说:“老朽
  • [民间故事]桐油伞
    清朝末年,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善水堂”伞坊,是一家百年老字号。老板邓宏,是“善水堂”手工伞地地道道的工艺传承人。“善水堂”的皮棉纸桐油伞,在同行中最为出类拔萃,人相争买,引为京城潮流。宫里有个叫小德子的采办太监,常来“善水堂”买伞,跟邓宏交情深厚。这
  • [民间故事]放价救灾
    这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要赈灾,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到了灾民手里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市场上的粮价一夜之间高得更离谱了。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
  • [新传说]迟来的牵手
    老魏是县动物园的饲养员。最近,园中一只母猴牵动着他的心。这只母猴名叫“噜噜”,一年前产下一只小猴后,眼睛就看不见了,前些日子心脏又出了毛病,兽医说得送大医院做搭桥手术,手术费用要好几万,小小的县动物园哪承担得起?没办法,只有放弃。也许是知道妈妈时日
  • [幽默故事]还是租划算
    阿明是個“租客”,手机、电脑、汽车,只要能租得到的,基本不买。这天,阿明拿出一个大钻戒,向女朋友小白求婚,小白答应了。阿明给小白戴上戒指,告诉她,钻戒可千万别弄丢了。小白一皱眉,问:“这钻戒该不会是你租来的吧?”阿明点头,说租比买划算,哪天
  • [传闻逸事]点主儿
    规矩早年间,天津卫有一习俗,叫“文官点主”,嘛意思啊?卫里人去世,要在灵堂设写有“某某之主位”的牌位。这个“主”字要少写上面那一点,写成“王”字,出殡前请一位“文官”拿朱砂笔补上这点。据说,这样阴曹地府才肯接纳死者的亡魂,这就叫“文官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