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之争
5095
近年来,各地挖掘文化资源,以此为切入点,提升本地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招商引资创设环境等,成为时髦。一些投入不大、收益颇丰的成功案例,吸引越来越多的地方参与其中,似乎一旦被冠以“某某之乡”之名,不费吹灰之力,经济效益就滚滚而来。
在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这个民间神话也引起了河南桐柏、泌阳两县学者的纷争,并挑起全国首例神话传说著作权纠纷案。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盘古是我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始祖。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自己的生命演化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所敬仰。千百年来,盘古故事流传不息、延续古今、传播世界。
开天辟地的神话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黑沉沉的,寂静得很。世界像个大鸡蛋,飘悬在那里;盘古蜷缩着身子,孕育在里面。经过一万八千年,盘古长成了。他睁开眼睛,只见周围混沌、黑暗一片,同时也觉得憋闷的很,于是抓把不知哪来的斧子,要砍开这黑暗和混沌。他砍呀,砍呀,砍得浑身大汗淋漓,但有些地方还是粘连在一起。于是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将这地方奋力凿开。终于蛋卵“咔嚓”分成两半,他站起来,用双手将砍开的上部用力挺举,同时,蛋卵内轻清的东西上扬变为天,阴浊、沉重的东西下沉变为地。他继续用力举着,使它们不会再合在一起。他又神奇地日长一丈,天也随之日高一丈,地也日厚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清亮的高高的蓝天终于形成了,极厚的沉重的大地也形成了。
但盘古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却因体力消耗太大,突然倒地死去。他的四肢和身躯变为崇山和五岳,血液变为江河湖海,筋脉变为丘陵和道路,肌肉变为良田沃土,毛发变为草木和森林,牙齿、骨头、骨髓变为金属、岩石、珍珠和星辰,气息变为了风云,声音变为雷霆,汗水变成了雨露,双眼化为了太阳和月亮。
盘古的魂灵也冉冉升天了……
桐柏泌阳两县争打“盘古”牌
桐柏县与泌阳县相邻,两地都流传有丰富盘古文化。2005年5月3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桐柏县为“中国盘古之乡”,并于当年10月授牌。泌阳得知消息后很是恼怒,心想,盘古山在我这里,这里有更为丰富的文化遗址来印证,而民间艺术家协会却将“中国盘古之乡”之名授予他人,这也太失面子了。于是,泌阳也启动了盘古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桐柏县挂牌“中国盘古之乡”两个月后,泌阳县也通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取得了“中国盘古圣地”的称谓。2006年农历三月三,盘古山所在的陈庄乡被更名为了盘古乡。
当年下半年,为配合“盘古圣地”的宣传,泌阳县文化局原副局长张正、泌阳县史志办副主任王瑜廷编辑出版了《盘古神话》,记述了泌阳的盘古山名胜古迹、盘古庙会、地方风俗及盘古故事。
闹上法庭
2006年8月,国际神话学学术研讨会在泌阳县举行。会上,泌阳方面给每位参会人员发了四本书,介绍该县的民间盘古文化,其中包括《盘古神话》一书。
翻看《盘古神话》一书后,与会人员、桐柏县文联马卉欣发现这本书和自己编的《盘古之神》的内容高度一致。
1993年8月,马卉欣曾出版《盘古之神》一书,较为系统地记录了中原盘古神话及神话群、盘古神话的源流等。该书在每篇文章后,均注明了讲述人、时间、地点和搜集整理人。让马卉欣不解的是,《盘古之神》里的故事流传地都在桐柏县,在《盘古神话》里流传地则变成了泌阳,故事记录人的名字也由马卉欣变成了其他人。
2007年6月,马卉欣以著作权被侵犯为由,将《盘古神话》的作者张正、王瑜廷及出版单位中州古籍出版社、印刷单位南阳寰宇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起诉至南阳市中级法院,要求四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35万元。
2008年1月6日,南阳市中级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书称,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一经发表,就可视为一般文学作品,按一般文学作品保护其著作权。法院判决张正、王瑜廷等四被告停止出版、印刷、销售《盘古神话》,并在省级报纸上公开向马卉欣赔礼道歉。张正、王瑜廷赔偿马卉欣经济损失5万元,中州古籍出版社、南阳寰宇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收到判决书后,张正、王瑜廷等提出上诉。8月6日,省高级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但未判决。
提起这场官司,王瑜廷说,《盘古神话》引用了《盘古之神》的部分内容,但马卉欣并不具备诉讼资格。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具有独创性,即融入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盘古神话是在泌阳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经过千百年口口相传传承下来,不存在版权之说,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整理、再创作,即使内容完全一样,也不是剽窃。
正是基于此,《著作权法》未对民间文学作品保护做出规定,只提到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保护办法,但该办法一直没出台。
《盘古之神》系他人讲述而来,故事的构思、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多来源于讲述人,整理人付出的只是普通而简单的劳动,没有投入其独创的智力劳动,所以不应拥有著作权。
同时,泌阳方面表示,很多讲述人讲盘古故事像背书一样流畅,正是因为讲述人或流传故事相同,导致了两书很多内容相似或相同。而且,他们如果因此输官司,以后别人都不敢涉足盘古神话了,这样会阻碍神话故事的传承。
各自为证
关于盘古文化归属,桐柏和泌阳两方面各自给出了自己的支撑意见。
桐柏方面
盘古祖殿位于桐柏县城西南盘古溪上游,一座规模宏大的圆顶式殿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庄重肃穆,殿中安放着高大的盘古铜像。殿前台阶正中镶嵌着巨型黑色花岗岩云龙图案。殿下中间摆有石质供案,右立伏羲堂,左立女娲堂。堂下是拼有八卦图的盘古广场。嵌文精美的盘古文化墙建于广场南端。宋代编修的《元丰九域志》中有“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的记载,可见宋代或再早时期桐柏县境内就已有盘古庙及其祭祀活动。据悉,盘古祖殿系2005年复建仿古建筑。桐柏盘古神话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寻根谒祖,胜迹历历。
据记载,盘古与桐柏发生联系言之有据。明代董斯张著《广博物志》卷九引述三国吴人徐整《五运历年记》说: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揭示了盘古当年著迹桐柏、血脉化为淮渎的神奇故事。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编修的《桐柏县志》收录明代学者李梦阳著《大复山赋》说:“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是以清浊判,三纪揭,澒洞开,明划日月。”(桐柏山古时又称大复山)记载了太古时代,盘古氏创世桐柏山的事实。清代贡愈淳在《桐柏山赋》中说:“盘古开天而首出。”同样记述了盘古在桐柏出世的传说,从一个侧面印证中原桐柏山是盘古神话根源地。
此地蕴藏丰富的盘古神话遗迹:盘古山、盘古庙、盘古祖殿、盘古井、盘古洞、盘古爷躺像、盘古奶躺像等,与盘古神话相印证。由此可见,以桐柏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区域都是盘古神话活化石和遗迹留存地。
当地民间形成的与盘古有关的遗风遗俗影响深远。如殿中的盘古像手抱阴阳图,明显带有道家敬祖的观念,而曾被奉为国教的道教信仰的第一大神就是盘古元始天尊。当地嫁女送连根带梢竹竿的民俗,源于盘古当年捏泥人遇雨,用竹子当扫把收扫泥人的传说。还有玩狮子吞小孩的风俗,也是重演盘古氏当年在狮子肚子里躲过大灾大难的掌故,取为娇儿驱灾避邪之意。过去,大户人家、庙门以及官府门前,都要安放两尊石狮子,取狮子把门、威风吉利之意等。每逢农历三月三或九月九,群众自发进山朝圣,烧香祭祖,祈福迎祥。
自2006年以来,桐柏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祭祀盘古典礼活动,桐柏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之一。
泌阳方面
泌阳有座古老的盘古山,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三有古刹大会,吸引方圆数百里善男信女前来朝拜。泌阳盘古山周围百姓对盘古神话的传说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但这些传说故事过去却没有系统地整理成册。
盘古山属桐柏山余脉,通体位于泌阳县境内,盘古庙是祭祀盘古爷的庙宇,坐落在盘古山上。盘古庙的修建年代无确切考证。盘古山附近的山民说,早在西汉时期盘古庙就已存在。传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被莽军所追,曾到盘古山盘古庙躲避。刘秀进入盘古祖殿,即与随从一起行跪拜大礼,祈祷盘古爷保佑其平安。之后,在泌阳境内几次逢凶化吉,刘秀和部下非常感念盘古的恩德。刘秀称帝以后,多次派员前来祭奠。据罗平所注的《路史·前记一》载:“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泌阳隋时为淮安郡治,这就是说,至少隋代盘古庙已有相当影响。历朝历代修葺不辍,到宋明和清初已有相当规模。明成化《河南总志·八》关于泌阳的山水有记载:“盘古山,在泌阳县南四十里,上有盘古庙,其下出水流经县南二十里名田市河,又出水名江河,流经县东合三家河,俱入泌水。”可见,明代盘古山盘古庙大有名气。盘古庙现存明代铁磬一尊,也是明证。
可是,桐柏自古至今没有盘古山,从南阳府志到桐柏县志也没有桐柏盘古山的记载。甚至桐柏方面申报“中国盘古之乡”时上级专家来考察,桐柏工作人员都是带着他们来泌阳的盘古山考察的。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允许的。为此,他们告诉专家们说泌阳盘古山以山顶分水为界,北属泌阳,南属桐柏,想以此把他手伸到泌阳的事遮拦过去。
泌阳盘古神话有胜迹质证,是一幅真实的盘古神话卷,毋庸置疑。这在盘古神话的流传分布相对集中的其他区域,应当是无与伦比的。有盘古山,盘古庙,石狮子,盘古神磨,角和太极镜,盘古船,黑山沟,歪头山,猴山,八子山,还有盘古爷的石箱子、盘古井、盘古的金(卧牛山),等等,每一个盘古神话故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胜迹质证。巍巍盘古山,化石般的见证着盘古神话的根源。而这一切是桐柏方面所不能比的。
我看“盘古之争”
作为东方的创世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其实桐柏县、泌阳县都属于同一个盘古文化圈,盘古山也属于桐柏山系,盘古文化在这两个县都有传播,两地都有一定的民俗基础。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夏挽群这样说,神话故事与历史学不同,历史学强调发生时间、地点的唯一性,而作为民俗学的神话故事,是通过口口相传,通过移民、人际交流传播至各地,然后在某一地域落地生根,村民将传说与当地地形、地貌、人物结合起来,实现神话故事的本土化。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故事,全国很多地方都自称是这些故事的发源地,不能简单地说发源地是哪一个地方,只要当地有传说、有故事、有遗迹、有信仰,就应给予承认,而不能像历史学那样强调唯一性。
事实上,“某某之乡”“某某圣地”的命名,其初衷是为了推动地方政府增强责任意识,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也是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品牌支持。在争名的背后,自然还在于利益的驱动,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发展旅游经济”也。
看待传统文化,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应有大局意识。盘古神话从狭义角度讲,属于桐柏、泌阳两县,但从广义上讲,同属于中原文化的构成部分,同属于中国神话,从人类文化遗产上讲,它则属于全世界,因此全人类都有责任保护它。正所谓“盘古开天地,不是只为了桐柏泌阳二县”。
盘古故事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此乃大家的。无论它起源于哪里,它都是中国的,甚至世界的。我们大家都应该共同发展,而不应该将其置于刀光剑影之中。主管部门也应该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其实只要对发展生产和文化有促进作用,那么神之盘古将更加的人格化。
其实,在对两县盘古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李修对和王瑜廷老师进行采访时,他们两个也一致表示,其实这个真得没有什么可争,甚至那场官司都不应该打。大家都应该把眼界放宽点,把心放大,共同发展盘古文化,而不是在这里争个你死我活。
王瑜廷老师是盘古之争全过程的见证者,他感慨地告诉我们,其实他是很不愿看到这种现象的。泌阳县原来与桐柏县一样,是属于南阳管的,直到1965年才划归驻马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泌阳人民总找不到归属感,心理上还是感觉跟南阳走的比较近,所以泌阳人民应该说是最不愿看到这场纷争的。
事到如今,该发生的和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希望这场纷争能给两县带来思考,然后两县能够携起手来,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