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伦制律的故事
2101
伶伦,传说是帮助轩辕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的一名乐官。因为,在家庙的管理和各种祭祀活动中总是少不了音律的伴奏,这样不但可以烘托庄严的气氛,还能鼓舞人们奋斗的精神!而最早伶伦就是个能歌善舞,喜好各种音律的人。轩辕黄帝正是看中了伶伦这个特点,才任命他为自己身边的乐官的。
但是在较早期的时候,虽然人们已经开始发现和喜爱音乐,可那时候人们所谓的音乐更多的是敲敲打打、,叮叮咣咣,根本没有比较标准的音律高低。更谈不上根据音律的高低变化,记录下一首乐曲。没有音律的标准,就像没有尺子不知道东西的长短;就像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的刻度一样。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黄帝想到了伶伦,所以就把制定音律这个重担交给了他。伶伦也不推辞,觉得这是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应该把它做好。为了把音律尽快制定出来,伶伦开始废寝忘食,每天在用各种办法试验和寻找音律,每天都在脑子里想着怎样发现音律。伶伦试验过各种石头互相敲击的声音,试验过各种木头互相敲击的声音,又用木头和石头互相敲击进行试验,但结果都不理想。
有一天,伶伦无意中折断一根竹子,发现里面是空心的,顺手就把竹子的一头放在嘴里下意识的吹了一下。这一吹不要紧,空心的竹子竟然也能吹出声音来!好神奇啊!这个发现让伶伦兴奋不已。吹竹子发出的声音比什么木头敲石头,石头敲木头的声音好听多了。从此后,部落里的人整天就看到伶伦拿着不同长短粗细的竹子吹来吹去,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时间久了,人们的好奇心消散了,开始觉得这些声音太难听了,吵闹的不行。就把伶伦赶到部落外面去,让他在部落外面随便吹。
有一次,轩辕黄帝外出打猎,骑着马正好从伶伦身边经过。坐在路边的伶伦依然专心吹自己的竹管。突然吹出一声怪声,把黄帝吓了一跳,连黄帝的马都一惊,险些没把黄帝从马上摔下来。伶伦这时才看到黄帝,赶忙爬起来向黄帝道歉。说自己一直没有完成黄帝交给的制定音律的任务,愧疚的很!黄帝看看认真的伶伦,反而鼓励他说:你每天这么专心努力,有一天一定会成功的,我等你的好消息!
听了黄帝的话,伶伦很受鼓舞,下决心不管再难再累,也要把音律制定出来。后来伶伦干脆跑到一个叫阮隃山的地方,这里人迹罕至特别适合自己专心制定音律。而且在一个叫嶰溪谷的地方长满了竹子,伶伦专挑粗细均匀的竹子,从两个竹节中间截断,大概三寸九分长,用来吹出高音。(正好是黄钟调的宫音,相当于今天C调的“1”)。但竹子粗细不同,声音也不同。到底怎样定调呢?
据传说,在山里有一种凤凰鸟,经常鸣叫。伶伦就坐在树下静静的听。凤是雄鸟,凰是雌鸟,鸣叫的声音不尽相同。伶伦就用不同粗细的竹子模仿凤凰鸟的叫声。最终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六根模拟凤的鸣叫,称为“阳律”,另外六根模拟凰的鸣叫,称为“阴律”。这十二根竹管从长到短,每根正好相差三分之一,产生的声音从高到低——这就是有名的“三分损益法”。
成功发明音律的伶伦,后来又被黄帝委派和荣将两个人,一起铸造了十二口钟,用来配合五律的音律。就这样,伶伦就被后世的人认为是最早发明音乐的人。而相传在涞水县的乐平(今洛平)、龙宫山、伶山(今称灵山)以及釜山、三层崖一带,曾是伶伦常年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其中,乐平是伶伦训练祭祀乐工、测试钟音准的地方。釜山、三层崖的钟模坑是伶伦铸钟的地方,坑边至今还散落着冶炼金属时丢弃的废矿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