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读书的人(杂文)
1708
今年这光景有点囧儿,年初母亲腿部血栓住院半月余,放进两个支架才得以逐渐康复。盛夏季节,本是莺歌燕舞时,我的声带又出现毛病,同样半月医院、同样做了手术,那声音却再也回不去原来模样,不觉心境颓废茫然。年少时,得益这嗓音找到饭碗,所以倍加珍惜,但人生过半,它早已不是吃饭的家伙什儿,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想到这些,便阿Q般释然了许多。
有了释然之心,就有了时间上的坦然。抱一堆杂七杂八的书来,坐进午后阳光里阅读,便成了休养生息时不多的惬意。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我装模作样阅读这多年,既没使我明智、也没让我灵秀,更没找到黄金屋或者颜如玉,除了偶尔的愉悦,唯一感受就是读书真真无用。
但我喜欢阅读,只是喜欢。
*第一本书
第一次读下整本小说,还是小学三年级的事儿,记得书名《新来的小石柱》,好像是个中篇。那时候,由于认字儿较少,那书读得非常吃力,之所以跟这书较劲了大半个月,只是为了在同学间卖弄里头的故事,才硬着头皮装逼到底。现在,这书中情节早已记不得个四五六,印象里只是个玩体操的农村孩子,最终夺得全国冠军的故事。有人说:书读完就忘掉了,那和没读过无异,纯是浪费时间。而我认为,这恰恰便是读书人的情怀,书读过了,还有下一个风景,谁又会记得一辈子,除非他是神经病。
那时,父亲在矿区工会工作,单位有个职工图书馆,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父亲便时不时拿些书籍回家,记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闪闪的红星》《艳阳天》《金光大道》等。自从我完整读完第一本书后,信心便随之膨胀,气焰也极端嚣张起来,竟自不量力地捧起《三国演义》来,那是个繁体竖版的书,封皮都已经破损,这对一个小学生的阅读就有些笑话了,所以我只坚持了几天便无奈放弃。为继续在同学面前卖弄故事,以维持自己脆弱地威信,我明里头装模作样,暗地儿却偷偷瞧起“三国”的小人书来,以继续我故事的传奇,这是我头回假装读书的人。 ( : )
*少年与《水浒全传》
在四大名著中,我阅读最早的是《水浒全传》。小学四年级时候,全国性的“评《水浒》、批宋江”运动,突然高涨起来,父亲单位每个人发了套《水浒全传》,说是要求批判地研读。记得那是个绿皮的新版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所以容易读懂些。而之前,我对“水浒”的认识,则完全停留在街头说书人口中“水浒”上。
那年月,我家路南食杂店门口,经常有个说书的老头儿,他手里竹板劈啪作响,说到兴头便又戛然而止,逼得听书人们叮叮咚咚往他那破罐子里丢下几枚钢镚儿,这时老头沙哑的声音就又响亮起来。我便是他忠实的听众,甚至为此逃过学。所以我记得那老头口中的宋江是个大英雄,怎地一眨眼就成了“投降派”,我百思不得其解,便要在那套《水浒全传》里寻找答案。
当年,因阅读能力限制,我并是非传统意义上的系统阅读,而是能够读懂的我读,读不懂的就跳过,再者就是一段段地读故事,如林冲故事,武松故事、杨志故事等。那个时候,我并不能够感受到这名著的特别魅力,但偶尔读到自己喜欢的章节,还是兴奋不已。这样一段段、翻来覆去地坚持下去,直到那套书被父亲借给别人,才不得已放下,这中间好像间隔一两年,所以这书到底读了多少遍,我也无法计算得出。
*口口相传《西游记》
刚上初中那会儿,因为个头儿偏高,老师便指定我当了班长。那班长官不大权柄不小,什么迟到早退,上课捣蛋等,都要经过班长的小报告老师才能做出处罚,所以这便成了某些人巴结的对象。这种中国式的“巴结”,其实是传统,上至夏商周,下到元明清,这个国粹轮回罔替地继承下来,到现在愈发发扬光大。
我班有个同学,个子不高嘴巴挺大,眼睛丁点儿心眼儿不小,他的巴结手段就是唠叨他那《西游记》的故事。那年月娱乐少,同学间讲故事,便成了友谊的润滑剂,加之这同学口才极佳,那西游故事讲的既精彩又风趣,常常惹得我们捧腹,所以慢慢勾引起我阅读的欲望来。但自从他手里借过《西游记》,我却只读了几页纸便完全没了兴致,直到现在也懒得再次翻弄它,这其中缘由我始终没有弄清楚。所以我对《西游记》的了解水平,直到现在也只停留在口口相传、或者影视剧层面上。
虽然这书没有能够读成,但我和他的友谊,却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障碍,存续至今。
*《三国演义》与那小子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由于那次失败的阅读经历,几年间我都没敢触碰,再次拾起已是高中时期。那年,我班转来新生,就分配在我邻桌。他是个留级到我班“长像帅气的臭流氓”,这是同学们集体给他的评语。这小子有两大爱好,搭讪女同学和上课看小说。后来才知道他是矿长家公子,标准的“官二代”。
一次历史课,面对老师的严重警告,他却旁若无人继续看那小说,直到老师怒气冲天过来抓现行,他才手脚麻利地将书扔进了我的书桌洞内。这令我紧张兮兮,面对这渣男我本想告发,但考虑到后果,便不得已忍住。直到他被老师带去校长室,我才敢偷瞥一眼那本书,原来是本《三国演义》。晚自习时,我见他蔫头耷脑的回来取书包,便悄悄的还书给他,他却皮笑肉不笑地感谢我没当叛徒,让我留作纪念,说他又要转学了。后来,那本《三国演义》在我的书桌里静静躺了好一阵子,我才敢偶尔的翻翻,谁想到这么一翻,却慢慢翻上了瘾。
再和那小子见面,已经十年以后。那年,矿务局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作为团中之人,我当然得随队奔波。没想到在L矿时竟意外遇见那小子,此时他已经是L矿的党委办主任。他说:他后来考上了矿师政治系,毕业后便分配到这里,这一待就是六七年,时间如梭啊。我告诉他:那本《三国演义》最后的结局,终究还是被老师没收了,但没收前,我至少已经读过了两遍。
*不得不读的《红楼梦》
对阅读者来说,书籍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觉得好看,那就是好的;一种是满世界都说好看,自己便不敢不说好。我读《红楼梦》便属于第二种。
《红楼梦》这本书,从小我便如雷贯耳,可它好在哪里,我却实在看不出来,反正拿起放下好几回,却怎么也读不下去。后来想想,可能是咱年纪小、阅历少,看不懂这书的高度,便也心安理得了。但作为中国人,《红楼梦》是一定要读的,否则你自己都怀疑是不是中国人。所以工作数年,也算阅人无数后,终于静下心来、沐浴焚香。这次我故意读得很慢,几天才看一个章回,还特地自制了人物关系表,以使我不至于读它个一头浆糊。月余下来,当合上那本沉甸甸的书,我终于自觉“收获满满”时,却是很苦很累,以至于到今天,我再也不愿意碰触那本书。
阅读本是愉悦的事儿,切莫带着这功利或目的去读,否则便是自讨苦吃。
*自说自话
年少读书看电影,总是喜欢里面的英雄人物,还常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主角儿,所以经常弄出些是非,招得大人一顿胖揍。想当年,刚看过电影《小兵张嘎》,我便学作“嘎子”的样儿,偷偷收拾些稻草,恶作剧般塞进教室取暖煤炉的烟筒里。当时正值隆 冬 ,结果搞得课堂狼烟四起,一整天上不得课。因这荒唐事儿,我差点被学校开除,呵呵!
长大后读过那么多的书,真读也好、假装也罢,但我终于明白,这世界哪有那么多英雄,既便是配角或者龙套,对整个芸芸众生来说,也只是凤毛麟角。所以多数人的活法,开始时大都会带着希望去折腾,折腾到最后,便都是永远的平静了,这便是人的一辈子。化用一下凯撒名言:他来了,他折腾了,然后他又莫有了。
二0一八年过去,我们折腾过;二0一九年来了,我们接着折腾!